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莫言胡适鲁迅的打油诗,分别代表了幽默的三重境界,鲁迅确实高明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漠    时间: 2022-6-11 21:37:43     标题: 莫言胡适鲁迅的打油诗,分别代表了幽默的三重境界,鲁迅确实高明

莫言胡适鲁迅的打油诗,分别代表了幽默的三重境界,鲁迅确实高明                                            2022-05-25 09:10                                       

                  在很多人眼里,打油诗就等于土气、俗气,没水平。确实,与传统诗歌相比,它不算有意境。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够接地气,它已经成为了最有生命力的文学体裁之一。

自唐代开始,打油诗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张打油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开始,咱们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打油诗一定要够幽默。本期笔者就和大家分享几首近现代的经典打油诗,分别来自莫言、胡适和鲁迅,分别代表了幽默的三重境界,鲁迅确实更高明,先来看莫言的:

1、莫言的打油诗:令人捧腹
说实话,不少喜欢莫言诗的朋友,会觉得莫老爷子的古体诗写得确实一般,但他的打油诗写得确实是不错的:
韭菜炉包肥肉丁,白面烙饼卷大葱。
再加一碟豆瓣酱,想不快乐也不中。
笔者认为这是打油诗的第一重境界:用通俗的语言自娱自乐。这首诗写的是自己吃肉包子的情形,写得是颇为生动有趣的,不少网友都表示:没想到诺贝尔奖得主也会有这么有意思的一面。

2、胡适的打油诗:不适合孩子读
哪有猫儿不叫春?
哪有蝉儿不名夏?
哪有蛤蟆不夜鸣?
哪有先生不说话?
胡适先生大概是民国最有趣的文人之一了,他一生共拿下了30多个博士学位,文字语言功底自然是一流的,之所以会写这样一首打油诗,完全是被逼无奈。当年有人请他去讲课,他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讲了不少内容,却有学者公开表示他太爱表现,话太多。面对这样的挑衅,胡适当然是不能忍的,于是这篇打油诗便问世了。
笔者认为这是打油诗的第二重境界:用犀利的语言怼人。这首诗讲了猫、蝉、蛤蟆3种动物,目的就是引出先生就是一定要说话这种道理。只是因为这“哪有猫儿不叫春”一句,让这首诗确实太适合孩子读。

3、鲁迅的打油诗就两个字:讲究
在文字上,鲁迅是一个讲究人,他的打油诗都不是随便写写,都是有的放矢。1924年,为了讽刺徐志摩等人的夸张失恋风,鲁迅写的《我的失恋》如今仍是打油诗中的翘楚。而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首打油诗,更是经典:
《教授杂咏.其二》
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
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笔者认为这是打油诗的最高境界:一本正经的说事,不用一个贬义词,完全不着痕迹,却在讽人的同时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从诗题来看,大家就知道这首诗是为了讽刺一位有名的教授。该教授在翻译小说时,把“半马怪”翻成了“半牛怪”,又把银河的英文milk way翻成了“牛奶路”。于是鲁迅用牛郎织女的故事,改写《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一诗,作成了这首打油诗。马牛不分,那你牛郎不就成了马郎,可怜的织女星也就是马郎妇,那迢迢银河也成了牛奶路了。

三首打油诗,笔者最喜欢的还是鲁迅这一首。莫言的自娱自乐式打油诗,虽然能搏人一笑,但却浅显了些,没多大涵义;胡适的打油诗,虽然在怼人方面挺有效果,但太直白了些。但鲁迅的打油诗,却将眼前的事和古代传说相结合,十分高明。大家更喜欢哪一首呢?欢迎讨论。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