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冠 中(1919-2010)-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独创的“彩墨画”独树一帜,在艺术史上留下了一段无法逾越的传奇。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用一幅幅经典之作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今年6月25日是吴冠中先生逝世12周年,让我们再一次向他致敬。
- 吴冠中先生作品 -
美与爱的传奇“我一生只看重三个人:鲁迅、梵高和妻子。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梵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而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吴冠中先生曾回忆。
01
吴冠中与鲁迅
艺术的精神内核
吴冠中先生有一段惊世骇俗的名言:“三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此言曾引起了强烈的争议,很多人对于这两位先贤的可比性提出了质疑。
对此,吴先生回应道:“当然这不好比,文学和绘画怎么比呢?但是从社会功能讲来,如果没有鲁迅,那么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会完全不一样。到后来我在美术中感觉到,始终没有办法达到鲁迅这样对社会的冲击力。”
吴先生像鲁迅一样,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最痛苦的灵魂”。温室里的花朵,是长不成卓越的文学家、艺术家的,钢铁是在苦难的熔炉中炼成的。画坛所称的“吴冠中精神”,其实就是鲁迅精神在当今的表现。
- 吴冠中先生作品 -
02
吴冠中与梵高
艺术的独特性
吴冠中先生在谈到梵高时曾说:“每当我向不知梵高其人其画的人们介绍梵高时,往往自己先就激动,却找不到确切的语言来表达我的感受。以李白比其狂放不适合。以玄奘比其信念不恰当。以李贺或王勃比其短命才华不一样。我童年看到飞蛾扑火被焚时,留下了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象,梵高,他扑向太阳,被太阳熔化了!”
吴先生也将从中领悟到的艺术真谛贯穿于教学之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也曾引起美术界的激烈探讨。
- 吴冠中先生作品 -
03
吴冠中与妻子
爱的传奇
- 吴冠中先生与妻子 -
吴冠中的妻子朱碧琴出生于湖南,毕业于重庆女子师范学校。她娴静而温和,与吴冠中相互支撑、携手并进大半个世纪,在吴冠中眼中,她同艺术一样是无可替代、不可或缺。
1946年吴冠中考取公费留法后,她义无反顾地为他辞去工作,卖掉嫁妆,牺牲了最青春的年华,回到他的老家宜兴,照顾起整个大家庭。在大时代的乱局中,她在江南太湖边的小乡村中,敬奉老人、抚育幼子,乱流不沾身,一心翘盼自己丈夫远行归来。
因为她的成全,吴冠中才得以让创作之路持续。而也因为她的成全,成了吴冠中怀有愧疚、最为挂念的存在。为了她,1949年后,吴冠中选择离开巴黎,回归祖国,回到她的身边。
他和她,是一个爱情的传奇。
他和艺术,是一段美的传奇。
儿童的审美教育“美”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但“美”是有其精神内核的,又有其自身独特性。
“美”和“漂亮”不一样,漂亮是渲染的细腻,质地的贵重,而美则是形象结构和色彩组织后的艺术效果。吴冠中先生早在1979年就论及于此。
然而,到了今天,我们大众对于“美”的认知,依然有限。
01
现代教育的审美困惑
在普及型的教育中,我们会发现美术课的刻板。各种培训机构蜂拥而来,都想在美术工匠的培养上,找寻更多的赚钱空间。很少会有艺术家,会去思考绘画、艺术背后的美学渊源。
最近,更有关于儿童教科书、儿童读物的配图问题,引起广大网友的争议。
插画一般要比简单的文字更具直观的阅读感,尤其是对于年龄偏低的孩子们来说,通过描摹而展现出的真实世界是构建低龄段孩子审美、认知、想象的基础,也是辅助孩子们形成阳光、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最有利的工具。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家更希望孩子们接触到的都是优秀、美好的作品。
吴冠中先生在《声律启蒙》的插画作品便是美的艺术享受,如下图。
- 吴冠中先生作品 -
- 左《声律启蒙》原文,右吴冠中先生插图 -
- 左《声律启蒙》原文,右吴冠中先生插图 -
国学经典配上绘画大师经典画作,最美音韵与最美画意相得益彰,别具风味。审美教育就基本属性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人们精神活动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级的。美好的情感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高尚的审美观。
优秀的美术作品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对审美主体的情感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中小学的美术欣赏教学多注重形式,而忽视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
审美活动中如缺乏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心灵就得不到应有重陶,审美活动就失去其主要的教育功能。
02
儿童美育教育到底是什么?
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可见,审美教育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儿童审美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格塑造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儿童审美教育,包含对儿童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肩负着挖掘人性、保护人性、传递人性的使命。在人性发展的各阶段和各方面,儿童审美教育具有永恒的魅力。
审美教育包含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知、感受、感悟,无论其中哪一种“美”,都以陶冶情操的方式实现培育美好心灵之目的。
儿童天性是人性在儿童阶段的表征,儿童阶段的审美教育应充分贴合儿童的天性。完整的儿童审美教育实践形式,渗透在儿童艺术教育、人文教育、游戏活动、户外体验等各类教育实践活动中。
审美教育承载着涵养人性完整与和谐的重要使命。儿童审美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格塑造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指出:“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
- 吴冠中先生作品 -
03
如何培养儿童审美能力?
培养审美这件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需要花时间在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慢慢地引导。但是正如任何事都有“方法论”一样,同样要在生活中多多注意一些小细节,引导孩子懂得欣赏美、善于发现美,那么孩子成为小艺术家指日可待。
◆ 从穿衣搭配开始
先从每日的穿衣搭配开始,从小培养孩子穿有品质有美感的衣服,慢慢地孩子对穿搭的审美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审美。
◆ 多带孩子去了解世界
多带孩子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去发现自然界和人文景观的美,走过的路、遇见的风景都会藏进他未来的气质和修养里。
◆ 多让孩子接受艺术熏陶
多让孩子接受艺术方面的熏陶和培养,以提高孩子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对美的领悟力。
◆ 规范孩子言谈和礼仪
规范孩子的言谈举止和礼仪,一个端庄大方、举止得体的孩子,在赢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时,也会让自己自信满满。
◆ 让孩子参与家居装饰
让孩子参与到对家居环境的装饰当中,插一枝花、DIY一个饰品,画一幅画,写一幅字,都是对孩子美的熏陶和浸染。
通过审美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热爱生活,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
通过审美教育中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
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于人的意志和情感之中,是感情和精神的产物,是不断在训练和生活中得到美的提炼的能力。
它不但可以陶冶情操,还使人在认识、道德等各方面的潜在素质得到发展。
不仅仅是美育教育,未来,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获得全面发展的人,有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的人。
“美,体现于风格。
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透过岁月回望,
我们仍在瞻望吴冠中先生伟岸的身影。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