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与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鲁迅家的百草园我(杨角风)去过,确实很大,连带着房屋一起卖给朱家(朱熹)子孙,也确实有点惋惜。而他之所以要卖掉老家的房子,原因就在于,他想在北京买房。
“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因为心情不好,所以,半路上往外看,什么都不好: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两脚张着,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本文要讲的主人公——“豆腐西施”杨二嫂!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这时候,鲁迅的母亲凑过来帮鲁迅解了围,这是杨二嫂,斜对面卖豆腐的,记得了不?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在杨二嫂看来,这个小屁孩,当初自己还抱过他呢,没想到二十年没见,人家竟然瞧不起自己了,让她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当然,杨二嫂是夸张了,鲁迅确实在民国教育部任职,但并不是什么大官,教育部佥事兼第一科科长。不过,在鲁迅写过的文章《记“发薪”》中有说过,自己在教育部任职,还是有一种人上人的感觉:
“一进门,巡警就给我一个立正举手的敬礼……可见做官要做得较大,虽然阔别多日,他们也还是认识的。”而佥事一职,到南宋时期开始出现的,是三品或者四品官。而鲁迅的这个职务,是由大总统亲自任命的,由此可见,绝不是什么“区区小吏”,故而杨二嫂说鲁迅是四品道台,虽有夸张,但也并非毫无根据。
“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是啊,三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你,你凭什么忘了我?
“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但杨二嫂不是潘金莲,她还不至于沦落到跟别人瞎混的地步,但她还是拿出了自己的美色,去换取多卖豆腐所带来的物质保证:
“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美”这种东西,在杨二嫂这里不再是一种精神需要,而是成了其获取利益的手段。可是,等到某一天,这种“美”消失了后,她再想维持这种物质需要,就要放弃更多的东西。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杨二嫂这种不自然,这种夸张,这种刻意的表现,最终都会聚焦到利益上面。时间久了,连她自己的容貌也在这种不自然的状态下,发生了扭曲,导致曾经精制又美丽的脸庞,变成薄嘴唇、高颧骨、吊梢眉的刻薄相,不再被人喜欢。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其实她跟鲁迅没有感情,也没有什么怀恋,跟闰土对鲁迅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可是,她不能承认,不然的话,就没办法依靠这点交情,骗点东西,以弥补小家小户的不足。
“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就此,杨二嫂这个人物的形象算是描述完毕,这之后的鲁迅文章中,也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个人物。她用自己跟鲁迅仅有的那点感情,终于换取了这些物质,彻底消失了。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