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苏东坡和辛弃疾,你觉得谁更有魅力?
[打印本页]
作者:
诗蕊
时间:
2022-7-30 18:09:59
标题:
苏东坡和辛弃疾,你觉得谁更有魅力?
苏东坡和辛弃疾,你觉得谁更有魅力?
2022-07-15 21:28
站在私人角度,苏东坡的魅力是他人无法比拟的。但客观来看,我们无法对这两位优秀的先人进行比较。他们本就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两颗明珠,是中国文人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两座高山。
我们谈论一个足够伟大的人,往往离不开他的成就,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或许还有这两者间的联系。我们知道苏、辛是宋朝词人,但从某种角度上,不完全是宋朝词人。为何这样说呢?
词这一文学体裁,产生于唐甚至更早的朝代,只不过到了宋朝才达到空前盛况。这甚至产生了“宋词”这一专门的定义,成为与唐诗、元曲并列的三大文体。
相较于古体诗,宋词的声韵受到词牌的规范,自由度有所降低,但也正是如此,使得宋词成为一种与曲子相结合的特殊存在。宋词往往脱胎于乐曲,类似于现代的“填词”,这也是为何宋词往往具有韵律美——这是其他文体所不具备的特色。
宋词有一个显著特点便是艳情,"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便是对这一特征的一种总结。宋朝词人的审美观念,倾向于摆脱粗鄙、回归风雅,同时这也是许多人的追求。我们可以从丰富的词作中看到宋人的思想境界,一窥那个时代绚丽的文化之彩。诚如是,宋词如此规模的背后,是宋朝国力的虚浮。
当然,我们不去讨论历史问题。宋词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风花雪月、男欢女爱,即便是豪放派开山之祖苏轼,其词作也深受艳词思潮的影响。严格分析的话,宋词的背后是对表层享乐生活的追求,深层意蕴少之又少。人们一面沉湎于声色的快乐享受,另一面又自我掩饰,自我辩解,"自扫其迹"。
至于为何苏轼能够成为一个,在后世看来足够出色,甚至足够伟大的人,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自身的成就,包括但不限于诗文、美食、书法,现在的杭州西湖也是经由苏东坡之手,变得“淡妆浓抹总相宜”。
另一个原因,也可以说是较为深层的原因,大概便是苏轼引领、推动了宋词的改革、发展。悼亡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话尽孤独与惆怅;一展豪情的密州出猎,诠释了何为“老夫聊发少年狂”。
豪放派的出现与传承自然离不开苏轼,但他的作为远不止于此。苏门六学士之一的陈师道,用“以诗为词”评价苏词。苏轼将诗的手法、题材等特点引入词,开拓了新的词境。在他之前,宋词词风整体软绵而乏力,而在苏轼的影响下,宋词脱离了乐曲束缚,成为一种独立文体存于世,为我们带来无尽的财富,这不失为伟人之行。
苏轼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将豁达的性子贯穿始终。纵使乌台诗案给他带来了牢狱之灾,但这也没有成为他的累赘,反而为苏轼打开了世界的另一扇门——他学会用另一种视角看世界,并活出了苏东坡传奇的一生。
比起单纯的词人,苏轼更像是一位改革家。而对辛弃疾,我们对他的认知或许仅限于“一位豪放派词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反映出一位词人的灼灼报国心,同样暗示着辛弃疾昔年的身份。
是了,这位“词中之龙”曾是一位抗金将领,且拥有不俗武力,曾亲率士卒于千军万马中生擒义军叛徒并全身而退。由于战功以及突出实力,他得到了朝廷的赏识,而这也是一切的开端。
南宋朝廷对战争的态度很冷淡,这首当其冲地将辛弃疾的报国志阻挡在门外。理论上,不好战算得上一种不错的品质,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宋朝的特点我们不必赘述,单单从北宋的衰竭历程我们便可以看出,整个大宋王朝的国力在重文轻武的风气下急转而下,以至于到了南宋,属于宋朝的疆土已经有了明显的缩水。
仕途不应成为军人的绊脚石。这句话在辛弃疾身上却诡异地“灵验”了,朝廷认为辛弃疾是一位优秀的官,于是让他治理大大小小的事务。这也是南宋朝廷的弊病,他们大概对国情的认知不够深入,以至于无法合理地任用一位货真价实的军人而非舞文弄墨的士大夫。
辛弃疾的报国壮志,在残酷现实中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色彩,变得虚虚实实。但事在人为,辛弃疾用他的方式,让爱国诗人的灵魂永垂不朽。像陆游一样,辛弃疾将洗雪国耻作为毕生之志,把自己对时代的愿景写进诗文。
不同于陆游,辛弃疾的作品更加灵活多变——无论格律,还是题材。从政治、社会,到田园风光,再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辛弃疾的词作涉猎甚至宽于苏东坡。
不过,以豪放派词人定义辛弃疾是一种很不科学的行为,倒不如说是辛弃疾擅于创作豪放之词。若要说起传统柔媚风格的词作,辛弃疾更是有着《摸鱼儿》流传于世,用笔细腻且情思深切。某种程度上来说,苏、辛二人在作词方面不相上下,他们同为极为优秀的词人。
苏词、辛词都有着豪迈宏大的特色,不同点则是,苏轼的词作往往以时空视角看待人生,并充满哲理,并最终回归到一种超然的平静。而辛弃疾的词作充斥着炽热的感情与充满激情的理想,多豪情在其中,并有着英雄的悲愤。
有文人将这二位并称“苏辛”,是站在他们词作的角度。我却认为,当我们以全面的视角看待先人,所呈现在眼前的将不止是他们辉宏的成就,更多的是中国那从古至今从未变更的宝贵传承。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