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1937年冬天,115师缺吃少穿,怎么办呢?聂荣臻:咱们要上山见佛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2-8-2 22:16:59
标题:
1937年冬天,115师缺吃少穿,怎么办呢?聂荣臻:咱们要上山见佛
1937年冬天,115师缺吃少穿,怎么办呢?聂荣臻:咱们要上山见佛
2022-07-13 08:55
1937年10月,刚刚在平型关战斗中大胜日军的115师,接到了八路军总部的新命令。
徐海东率领344旅,由总部直接指挥,配合129师,转战正太铁路一线;
罗荣桓则带领343旅与115师师部,南下山西西南地区,着手开辟吕梁根据地;
而时任115师政委的聂荣臻,则留守五台山地区,准备组建晋察冀军区。
乍一看,聂荣臻的任务仿佛是最轻松的,但115师两大主力旅全部调离,聂荣臻手里只剩下杨成武的独立团和刚建成不久的骑兵营,再加上部分开展地方工作的干部,满打满算不到3000人。
换言之,聂荣臻这个堂堂的115师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能指挥的兵力,和一个团长差不多。
更要命的是,这时八路军各部还做不到自给自足,绝大部分粮饷都来自国民政府的拨款,而蒋介石为了限制八路军规模,早就下了死命令,严格控制八路军的军饷物资供应,始终按照八路军成立时的人数发放。
也就是说,如果八路军要招兵买马,国民政府一毛不拔。
这一来,八路军就陷入了两难境地。彼时的八路军所面对的,是武器装备远远领先的精锐日军,如果不能确保兵力优势,这仗根本没法打。
不招兵,仗打不赢;招了兵,又养不起。可见蒋介石的这一招,的确十分阴损。
也正因如此,毛主席才会一直强调,八路军实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然而,自力更生毕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到的事情,而部队人吃马嚼,却每天都不能少。
于是,成立还不到一个月,如何让战士吃饱穿暖,就成了晋察冀军区后勤干部天天头疼的问题。
身为晋察冀军区的一把手,聂荣臻自然也对这个问题十分关注。眼见初冬已至,五台山下起了初雪,可许多战士的冬装棉鞋都没有着落,聂荣臻更是着急上火,鬓边都添了不少白发。
这一天,当后勤负责人再一次找到聂荣臻叫苦时,望着窗外巍峨的五台山,聂荣臻突然灵机一动,马上派人请来了五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六区区长李彦,问道:“附近的显通寺,是五台山上最大的寺庙吧?”
李彦答道:“是的,据说在东汉时,就有了显通寺,向来是五台山青庙之首,寺里的住持然秀方丈,还是五台山僧会的会长。”
听了李彦的话,聂荣臻满意地笑道:“那就请你安排一下,咱们要上山见佛!”
几天后,聂荣臻轻装简从,一早便来到了显通寺门口。
见聂荣臻到来,候在门口的然秀方丈一摆手,分列在庙门两旁的12名僧人乐师操起乐器,演奏起了最为庄严隆重的迎客乐曲。
听着悠扬的梵音佛曲,聂荣臻笑道:“没想到,这里竟有如此高雅的音乐,不愧是五大禅处、寺院之首啊!”
然秀方丈虽早听闻过聂荣臻的大名,却总以为他是位豹头环眼的虎将,如今见聂荣臻虽然穿着军装,却温和有礼、谈吐文雅,倒像是位教书先生,油然而生亲近之感,微笑着答道:“敝寺佛曲源远流长,演奏此乐,正是表明本寺僧众对八路军的热烈欢迎之情呐!”
进到寺中,聂荣臻在与然秀方丈寒暄过后,便谈起了党中央的统一战线政策以及要在五台山一带建立根据地,抵抗日军侵略的任务。
同时,聂荣臻也谈到了党中央的宗教政策,表示八路军绝不干涉寺庙的正常宗教活动,还要保护像显通寺这样的文物古迹,不受日军铁蹄的破坏。
听了聂荣臻的介绍,然秀方丈连连点头,说道:“聂司令放心,国家不存,要寺庙何用?抗日救亡,不只匹夫有责,和尚也不例外呐!”
见然秀方丈说得如此坚决,聂荣臻高兴地笑了,说道:“方丈果然深明大义,我此次来,正是有事要求方丈大发慈悲呐!”
说着,聂荣臻指指肃立在院中的战士:“马上就要过冬了,可我军后勤供应却有极大困难,战士缺衣少粮,还望方丈能帮忙筹措一批棉布,日后一定如数奉还!”
然秀方丈看看战士脚下的草鞋,又看看与战士同样衣着单薄的聂荣臻,不由得大受感动,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看贵军的穿着,就知道贵军对百姓秋毫无犯,名不虚传!”
说完,然秀方丈马上安排僧众,捐出了一大批被服布匹,又发动各寺庙募捐了不少粮食,大大缓解了晋察冀边区的困难,帮助八路军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冬天。
如果有朋友觉得,聂荣臻专程前往显通寺,就是为了“化缘”的话,就未免太低估聂帅的眼光了。
五台山作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抗战初期,共有青、黄庙宇上百座,出家僧众数千人,各寺庙的方丈、掌事僧人,在华北地区甚至全国,都有相当高的声望。
因此,八路军想要在晋察冀站住脚,将这些寺庙纳入到抗日统一战线中,就成了必然选择。
更重要的是,每年6月,五台山都要举办盛大的法会,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商贾游客络绎不绝,若是僧人能够大力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必然会对全国抗战产生良好的影响。
考虑到这些因素,1938年1月,在晋察冀首届军政民代表大会召开前,聂荣臻建议,要将五台山的僧人、喇嘛纳入到大会代表当中。
然而,聂荣臻的这一建议,却掀起了一阵小小的风波。有一些青年干部认为,和尚喇嘛平日里只会烧香念佛,对抗战没什么大作用,何必要让他们参与到根据地的管理中来呢?
这种言论很快传到了聂荣臻的耳朵里,为此,他专门来到大会筹备处,严肃批评了这些干部:“和尚喇嘛是出家人,但并没有出国!......我们不能因为宗教信仰不同,就把他们排斥在门外,只要他们不甘心当亡国奴,我们就要团结他们,共同抗日!”
聂荣臻这一番坦诚的讲话,很快便在五台山传开了。在几天后召开的晋察冀军政民代表大会上,黄庙代表依什捧磋喇嘛激动地说道:“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拿起枪去打日本鬼子,我也肯干的!羊羔懂得跪乳,乌鸦也知道反哺,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血性吗?......”
这一番正气凛然的发言,在五台山各寺庙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38年4月,100多名五台山青年僧人舍却菩萨低眉、化身怒目金刚,组成了五台山僧众抗日武装自卫队,投身到了抗日战场当中,更有40多名僧人干脆脱籍还俗,加入了晋察冀二分区四团,组成了著名的“和尚连”。
这些僧人的装备虽然简陋不堪,甚至许多人还只有大刀长矛之类的冷兵器,但仗着对五台山的熟悉,还是帮助八路军打了许多胜仗。
1938年的中秋节,五台山僧众自卫队得到了一条消息:有大约两个中队的日军,正在向五台山方向进军。
僧众自卫队队长慈荫和尚,一边急忙命人通知八路军,一边召集人手,准备与日军作战。
很快,八路军的回信就来了。他们准备在五台山金岗岭一带伏击日军,希望僧众自卫队予以配合。
听完八路军的作战计划,慈荫和尚两道浓眉拧到了一起:金岗岭一带虽然地形险峻,适合伏击,但僧众自卫队没有像样的武器,手榴弹也很少,一旦战斗打响,恐怕会成为日军的突破口。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慈荫和尚突然灵机一动,当即命令全体僧众赶往金岗岭,去为日军准备一份“大礼”。
第二天,当日军走到金岗岭时,伏击战按计划打响了。一时间,山路两侧的山头上枪弹横飞,把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虽然事发仓促,但此时的日军还算得上训练有素,慌乱了一阵后,便纷纷就地隐蔽,依仗优势火力,准备实施突围。
没过多长时间,日军指挥官就发现有一个方向的火力并不凶猛,胆气登时壮了不少,抽出指挥刀,带领士兵向山头发起了冲锋。
然而,就在日军狂呼乱喊着冲上山坡时,他们突然听到了一阵奇怪的呼喊声,不像是在打仗,倒像是工人在喊号子。
紧接着,让他们魂飞魄散的景象出现了。山头上那些嶙峋的巨石,突然一个个松动起来,伴随着雷鸣般的巨响,劈头盖脸砸了下来。
这就是慈荫和尚为日军备下的“大礼”:在前一天,自卫队的僧众已经将山头巨石的根基挖空,只要用力撬动,这些巨石就成了天然的大规模杀伤武器。
这些“巨石罗汉”,虽然不如“加特林菩萨”来得痛快淋漓,但超度这些恶贯满盈的日军,还是绰绰有余。
慈荫和尚布下的滚石阵,不仅当场砸死了许多日军,还将下方的山路堵得严严实实。300多名日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后还是在飞机的掩护下,才勉强逃出了30多人,剩下的全部交代在了金岗岭。
青壮年僧人上阵杀敌,年老体弱的僧人也没有置身事外,他们有的替八路军筹措物资,有的通风报信,还有的则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保护地下的抗日工作者。
前文提到的然秀方丈,由于在五台山一带威望甚高,也成了日伪拉拢的对象。他按照抗日民主政府的指示,不惜自毁清誉,当上了日伪的维持会长,开始在另一条战线上为抗战出力。
从1939年开始,日军便占据了五台山,开始大肆搜捕我党的地下工作者。
但每当有地下工作者不幸落入敌手时,然秀方丈便会出面,要么替他们编造身份,要么干脆发动僧众集体请愿,以“慈悲为怀”的名义上门要人。
日军虽然对然秀方丈的话半信半疑,但碍于他德高望重的身份,往往也只得放人了事。
除了努力掩护地下工作者外,然秀方丈还在暗地里发动群众,消灭、驱逐汉奸和宣扬“抗日无用”的破坏分子,大大坚定了普通老百姓的必胜信念。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的是,然秀方丈的这一举动,却几乎引来了一场滔天大祸。
在五台山下的台怀镇联合学校里,有一位名叫李进宝的教师。这人素来思想消极,待到日军占据五台山时,更是天天将“亡国论”挂在嘴边,影响了不少懵懂的少年学生。
得知这一情况后,然秀方丈便找到了联合学校的校长,将李进宝辞退了,要将他赶出台怀镇。
丢了工作的李进宝气急败坏,跑到显通寺闹事,非要让然秀方丈给他赔偿。
然秀方丈自然不会搭理这个家伙,挥挥手,打算叫人将他撵出去。
没想到,这个李进宝突然冷不丁冒出了一句话:“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寺里还藏着枪呢!”
这句话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然秀方丈大吃了一惊:“这家伙是怎么知道的?”
原来,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在山西东北部,活跃着一支名叫“人民救国军”的民间抗日队伍。
1937年2月,这支队伍曾经来到五台山短暂驻扎。临出发前,这支队伍留下了一批武器弹药,委托然秀方丈代为保管,约定日后再来取回。
人民救国军离开后,然秀方丈便安排几名心腹弟子,将武器藏在了寺中无量大殿的房梁上,并严格封锁了消息,连寺里的普通僧人,也不知道这批武器的存在。
两年多过去了,如今李进宝突然说破这一秘密,让然秀方丈有些措手不及。他急忙稳住心神,假意抚慰了李进宝一番,又拿出一笔钱送给他做盘缠,命人连夜将李进宝送到了外地,才稍稍放下心来。
虽然暂时消除了危险,但消息的走漏,让然秀方丈添了一块心病。他思来想去:人民救国军一去不回,恐怕是凶多吉少,不如将他们献给八路军!
然而,此时的显通寺内,已经有日军驻扎。如何在日军眼皮子底下转移武器弹药,成了一个最大的难题。
还没等到想出办法,1940年初,然秀方丈便病倒了,弟子到处求医问药,也不见任何起色。
自知大限将至,然秀方丈将接任住持的成范和尚与新任僧会会长的照宗和尚叫到了病床前,吃力叮嘱他们尽快转移这批武器,一定要交到八路军手里。
说完,然秀方丈便闭上了双眼,阖然圆寂了。
然秀方丈的临终交托,让成范与照宗感到肩头责任重大。他们秘密商量了许久,才想出了一个万无一失的主意。
他们先联络了几名坚决抗日的青年僧人,在寺院的一间远离日军住处的禅房中,偷偷挖掘出了一个地窖。
然后,他们暗中观察了日军夜间流动哨的活动规律,当巡逻日军离开无量大殿的间隙里,他们便飞快爬上殿顶,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一点点将武器弹药转运到地窖中埋藏起来。
武器弹药暂时得到了安全,但下一个难题接踵而来:上哪里去找八路军呢?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了最艰难的时期。日军连年的封锁扫荡,使八路军不得不长时间处于分散转移状态,五台山地区的抗日民主政府也转入地下活动,想要与他们取得联系,还要避开日军的耳目,着实是难上加难。
俗话说,“心诚所致,金石为开”,成范和照宗坚持不懈秘密寻找了两年多,终于与八路军取得了联络,并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转移计划。
1942年4月,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显通寺附近突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枪声,在夜空中显得格外刺耳。
片刻后,显通寺乱成一团,日军冲出寺外,迅速构建防御阵地,准备抵抗即将到来的攻击。
然而,这阵枪声过后,四周又突然安静起来,摸不着头脑的日军不敢怠慢,一直等到天色放亮,才莫名其妙回到了寺里。
日军怎么也不会想到,当他们在寺外乱哄哄组织防御时,区武工队的战士已经从另一个方向翻进了寺院,在成范等僧人的策应下,将500多枚手榴弹、12000多发子弹神不知鬼不觉运出了寺院。
这次计划的顺利实施,让成范等人信心大增。他们耐心等待了几个月,又联络区民兵大队,故技重施,将剩余的130余支步枪、1挺机枪运出了寺。
但由于此次参与的人数过多,当民兵大队转移时,露出了形迹。显通寺向八路军献枪的事情,传到了五台山地区的大汉奸王笃的耳朵里。
得到这一消息的王笃大喜过望,立马便来到了显通寺,想要大大敲一笔竹杠。
面对王笃的质问,成范和尚与他沉着周旋了一番,又掏出500大洋,才将这位“恶鬼”请出了寺。
王笃走后,深知此人脾性的成范和尚料到不会如此轻易了事,便派人急忙找到了八路军的地下联络员,在他们的护送下,将参与此事的大部分僧人,以外出游方的名义,秘密护送到了晋察冀二分区,只留下了成范和他的师弟成宣在庙里应付日军。
成范的预感很快得到了应验,没过多久,想要在日军面前邀功的王笃便向日军告发了显通寺献枪的事。
平日里低眉顺目的和尚,居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干出了这么大的事,感到受了愚弄的日军恼羞成怒,当即将成范抓进了大牢。
虽然遭到了日军的刑讯逼问,但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成范,一口咬定这一切都是王笃编出来的谎话,显通寺里压根就没有枪。
成范抵死不招,僧会会长照宗和尚又在外活动营救,搞得日军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这时,大汉奸王笃又一次冒了出来,向日军建议,将寺里的其他僧人也抓来审问,肯定有人会招供。
但王笃的这一举动,也早就被成范等人预料到了,在被抓前,他就同师弟成宣商量好了对策。
当成宣和尚被带到日军的审讯室里,面对日军的质问时,他轻松地说道:“我们肯定没有给八路军献枪!八路军缺枪,太君是亲眼见过的,要是我们献了枪,他们为啥不用呢?”
日军见成宣如此沉着,也有些狐疑起来。坐在一边的王笃见势不好,一拍桌子:“成宣和尚,赶快老实招供,别想抵赖!”
成宣丝毫不惧,反倒提高了嗓门:“王笃!你敲诈了寺里的香火钱,倒在这里反咬一口!”
听到“敲诈”二字,日军来了精神:“怎么回事?你的,说清楚!”
成宣不慌不忙将王笃敲诈500大洋的事情说了出来,又说道:“太君,这个王笃平日里便打着太君的旗号,到处敲诈生事,败坏皇军的声誉!太君不信的话,可以随便去查问,要是我撒谎,就下拔舌地狱!”
成宣的这一手,搞得王笃措手不及,连忙结结巴巴替自己分辨,哪里还顾得上问献枪的事情。
从审讯室走出来的成宣,迎头便碰上了在外候审的成范。
看着满身伤痕的师兄,成宣强忍住心中的怒火,故作轻松说出了他们预定好的暗语:“我进去没受罪,很顺当。”
听到这句话的成范心领神会,在接下来的审问中将王笃这些年敲诈勒索的事情讲了个干干净净,成功骗过了日军,终于顺利脱险。
在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中,像慈荫、然秀、成范这样的爱国僧人,在五台山上还有很多很多。根据史料记载,在抗战前,五台山上有2200多名僧侣,而到抗战胜利后,已经减少到了900多人。
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坚定的意志,能够承受如此大的牺牲,既出于他们的爱国情怀,也与聂荣臻等晋察冀军区领导人始终坚定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密不可分。
如今,当我们徜徉在五台山的暮鼓晨钟当中时,我们应当铭记,在80多年前,有无数“出家不出国”的爱国僧人,曾经为了我们的幸福,奉献出了自己的热血和生命。
.END.
文:李不疑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