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当人讨论起印度时,总会想起那浑浊的恒河水,又脏又乱的街道,以及看起来十分不卫生的街边小吃摊。
印度,在大部分的中国人眼里充满着危险和肮脏,我们常常能从短视频中看到一些旅游博主讲述印度是如何的危险。
被盗窃、骚扰的事件在这里屡见不鲜,连一只蜥蜴在印度都逃脱不了被迫害的命运。
而在一些美食博主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路边的一些小吃摊上,某个看起来皮肤黝黑的妇女用手在充满食物残渣的锅上制作着食物。
这些食物上撒着好几种不知道名字的香料,看上去香料竟然比食物还要多!
而博主拿着刚刚烹饪好的美食,面目扭曲地对着镜头说:“兄弟们,干净又卫生啊。”然后十分勉强地吃了下去。
每每看到这样的视频,观众们都觉得博主在以身犯险,十分担心他的身体情况。
似乎在我们平日里接收到的信息中,印度的负面印象远远大于他的正面印象。
然而作为如今的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其拥有的历史底蕴也是源远流长。
早在几千年前,古印度文明就和古巴比伦、古埃及、中国共称四大文明古国。
尽管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古印度文明由于受到外来侵入,许多优秀的文明没有传承下来。
但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我们印象中的印度也是差别甚远。
那印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仅仅只是它表现出来的脏乱差吗?他是否还有另一面呢?
要了解一个国家,仅仅只是观察一点,就武断地判断一个国家的国情是不理智的。
何况是这么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
一个曾经被派遣到孟买的外交官,现在的外交学院的党书记——袁南生,对印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印度:“穷而不苦,杂而不乱,脏而不病。”
他的意见与我们的认知出入很大。
他还对印度的治安与法律制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我们的认知可能不太一样。
现在正处于后疫情时代,真正地走到印度去了解印度当地的风土人情,对我们来说难度是极大的。
虽然不能行万里路,但我们可以读万卷书,通过文字和媒体的方式去更加了解印度这个国家。
完备的医疗和教育制度
英国的著名电台BBC就曾经为印度拍摄过一部纪录片,叫《印度的故事》。
在BBC没有使用阴间滤镜和恶意剪辑的情况下,用镜头捕捉到了印度街道上的风土人情。
通过镜头画面将印度的人文情怀如同书卷一般缓缓展开,向我们娓娓道来。
短短六集,讲述了印度五千多年来王朝更替的历史兴衰。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拥有世界上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诞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发明了整个世界都通用的计数法。
但到了近代之后,侵略者打开了印度的大门,在这片土地上发动了无数的战争,使得这个国家千疮百孔。
在无数人献出生命的代价后,抗争终于取得了的胜利,印度在近代也得到了一步步的发展。
到了2022年,印度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中国的人口,成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综合国力不容小觑,这样的国家实力背景会简简单单的是我们认为的“脏乱差”吗?
每每谈起印度,大多数人都能联想到孟买城市中贫民窟的生活,“落后和贫穷”仿佛成为了印度怎么甩也甩不掉的标签。
自80年代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国家经济飞速的发展,经过一代人不懈的努力后,我国成为了亚洲第一经济体。
而我们的邻居印度也在这几十年中飞速的发展,到了2020年时,印度的经济总量甚至超过了老牌强国法国,成为了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印度已经渐渐地从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世界的新兴市场,印度是金砖五国之一。
印度最富饶的城市当属孟买,其一年的GDP总量高达13224亿元,与中国的武汉相当。
但印度的人口众多,经济总量虽然高,但人均GDP却远远不如其他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常常才会觉得印度是一个很贫穷的国家。
在印度,穷人和富人之间犹如天壤之别。从封建时代起,印度就有种性制度,一出生就将人的高低贵贱分成三六九等。
虽然到了现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了一定的削弱,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依然如鸿沟一般,普通人若想跨越阶层,犹如登天一般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人却并没有觉得自己生活过得困苦。
由于印度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曾经有一个社会组织调查了印度人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有一个问题是问:如果真的有下辈子,还愿意成为一个印度人吗?
出乎意料的是,填写这份调查问卷的90%的人都填了“是”。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虽然大部分的印度人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不富裕,产生过多的烦恼。
尽管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巨大,但印度人却并不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多么的艰苦,而这个得益于印度两项社会福利制度。
其一是在印度的公立医院看病是不需要花钱的。
印度的医疗制度是全民免费治疗,不会额外的收取费用,这对于贫穷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保障。
当然,这样的制度也是存在一定弊端的。
由于公立医院仅仅依靠国家财政维持,其设备设施就不如私立医院先进,许多重大疾病在公立医院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医治。
这导致了私立医院的医药费往往非常的昂贵,普通人难以负担。
而且印度人口众多,对医院的需求量也大,所以公立医院的看病周期就比较长。
但对于穷人来说,公立医院的存在如同生命中的最后一层保障。
除了医疗制度外,印度对于教育也十分的重视,每年印度在教育上的支出占全国GDP总量的4%以上。
大量经费的投入使印度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得都十分的迅速,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
除了政府在教育上大量投资,印度社会上对于教育也是十分的重视。
印度的第一富人在印度投资了200所公益学校,供贫困家庭的学生读书。
除此之外,普通人接受教育只需要花很少一部分钱,这使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受到教育。
为了保障贫困人群的利益,在印度的一些公立学校甚至有专门的名额留给贫困家庭的学生。
有些富裕的家庭为了获得好学校的就读资格,甚至不惜将自己伪装成贫困家庭的孩子,以换取读书的名额。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穷人的利益,但印度随处可见的“配额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弱势群体利益的体现。
印度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服务,为贫困家庭的生活提供了许多的保障。
教育,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改变自己人生的最好的机会之一,有了公立学校的保障,贫困区的孩子就永远拥有一个跨越阶层的机会。
除了这些物质上的表现,对于印度的群众来说,还有一点是他们与其他人不同的。
在印度,99%以上的人群都信教,而其中,信印度教的人口占据印度总人口的85%。
在印度教文化中有一个特殊的文化,叫“苦感文化”。
他们相信因果报应,如果今生做了坏事,那么下辈子就会受到神明的惩罚。
反之,如果这辈子做了善事,那么下辈子就会获得奖励。
所以印度的富人在显赫之后,常常会花大量的金钱回报社会,以此获得下辈子的奖励。
在因果轮回论中,如果在这一世受到很多的苦难,那么下一世则会苦尽甘来,拥有福报。
这就是为什么印度教有许多“苦行僧”的原因,也是印度人民为什么生活认同感那么高的原因之一了。
意料之外的稳定治安
除了贫穷之外,我们对印度的另一个印象便是混乱。
我国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便一直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尽管王朝更迭,但每一个新兴的王朝都宣扬着自己是上一个王朝的继位者,我国的文化传承并没有因为王朝更替而断裂。
但印度则不同,在印度的历史中,诸侯常常称霸一方,相互混战,在这片土地上从没能达到政治的完全统一。
而且在印度的发展史上,可以看到其多次受到外来侵略者的干扰。
直到近代,英国侵略者将印度完全变为一个统一的殖民地,印度这才实现完全的统一。
但在此之后又出现了印巴分治,统一局面破裂。
长期的外敌入侵和政治上的不统一,使印度这片土地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民族、文化、语言。
但在他们的历史上可没有出现秦始皇这样一个要求“书同文,车同轨”的统治者帮助他们统一文字和思想。
这就导致了这个国家在文化语言上非常的繁杂和混乱。
据考证,在这片土地上,成体系的语言就有1500种,连印度官方的钞票上都印了15种不同的语言。
除了语言和文字种类繁多之外,印度政党的数量也远超我们想象。
除了势力最大的国人党、印人党,其他大大小小的党派竟有几百个之多。
在这样一个人口构成复杂,语言不通,政权林立的社会中,最容易引起动荡不安,但印度的治安水平却意外超过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
在印度,治安管理虽然构成简单,但十分的便捷和有序,法律制度和安保措施都十分的完善。
或许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新闻频出的印度,却称他有良好的治安环境呢?
就从吸毒的人数来看,印度在近代被英国殖民后在土地上大量种植了罂粟,成为了鸦片产地。
但如今,印度吸烟的人口比例却远远比不上欧美国家。
尽管在印度贫富差距十分大,印度许多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但在贫民窟却没有多少人选择违纪作乱。
在前文我们介绍过印度教的“苦感文化”,他们相信人有因果报应,所以犯罪比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或许在几十年前的印度社会中,充满了暴力和贫穷,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后,印度社会已经变得更加的安定。
其实从印度更深层次的文化中看,这种稳定似乎有据可循。
关注印度的人或许听说过印度的“种姓制度”,什么是“种姓制度”呢?
印度“种姓制度”来源于印度教,在印度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这一制度按照印度教的宗教理论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社会地位从高到低依次排序,每一个信仰印度教的人从一出生就会因为其父母被打上种姓的烙印。
在古代,种姓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而想要改变社会地位是极其困难的。
因为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不可轻易被打破。
同时,除四大种姓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外的人,即所谓“不可接受的贱民”,又称“达利特”。
他们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印度的种姓是世袭的,不能轻易的更改。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大多与种姓有关。
这样的制度,显然是不符合现代人“生而平等”的观念的,所以在印度独立的时候,便立法取消了这一制度。
但“种姓制度”和印度教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多年来印度当权者利用种姓制度将人们分层,从内心中固化他们的阶层。
这种观念长期在印度人们的心中扎根,“种姓制度”易在法律上废除,但很难在人们的心中根除。
尽管在当今社会,种姓制度早已废除,但每一个出生在低种姓家族的人都认为,他们是在上一辈子犯了罪孽,这一辈子才会产生到低种姓家中。
只要这一辈子承担苦难,下一辈子又继续降生到高种姓家族中。
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很多穷苦的印度百姓并没有想要通过努力去跨越阶层。
他们反而安于现状,在这样的想法下,很多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便被大大降低,印度的社会秩序也因此变得比较安定。
被适应的印度环境
提起印度的环境,或许很多人就想到了印度的“母亲河”——恒河。
印度人十分崇拜自己的母亲河,在他们的传说中,恒河是一个女神的化身,它养育了这一方水土的民众,所以每一年都会举办一个“恒河祭”。
印度人是有多么喜欢自己的母亲河呢?
如今的恒河水因为大量的人在这条河里面排泄废水、丢弃垃圾已经变得浑浊不堪了。
但一些印度民众仍然坚信他们的恒河水可以洗涤罪恶,甚至一些民众还会饮用恒河水。
如今的恒河大部分流域都变得浑浊不堪,但几乎每一天都能看到教徒在恒河中洗澡。
尽管有时候垃圾甚至漂浮在人体的旁边,他们也不怎么在乎。
而印度人对于恒河的喜爱在国人看来十分奇葩,所以在中国的网络上,不乏对印度人喜爱恒河水调侃。
从印度人饮用恒河水这一点可以看出,印度当地的卫生情况真的令人堪忧。
或许一些去印度旅游的人会认为印度的卫生条件还算不错。
但大部分的游客都聚集在泰姬陵、圣城等印度著名的旅游景点。
就算选择城市去旅游,也会是印度最富有的几个城市之一,由于这些地方游客众多,所以环境还算良好。
但是在大部分的印度,卫生条件十分的堪忧。
在印度人的食物中,香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调味品。
许多去印度旅游过的人都会吐槽在印度的菜品中,一些酱料或许比主食的分量还要多。
于是整个食物看起来呈现棕色的状态,黏糊糊的,看起来十分的倒胃口。
并且印度人的就餐习惯是使用手指抓食物,不借助任何的工具,他们认为这样更能吃到食物本来的风味。
这在中国人的认知里面,是十分不卫生的。
况且,单用手吃饭,一部分人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印度有另一个风俗习惯,便是上完厕所后用手清洁。
两者结合在一起,对外地人来说就更加的难以接受了。
印度美食的制作方式也十分的随意,去年印度的一项美食“脆球饼”在中国的互联网上突然爆火起来。
只见一个印度小哥拿着一个饼用手将它捏碎,然后在一个装满棕色液体的大桶里涮了几下,直接递给了顾客。
这个视频爆火之后,一个网友在视频底下调侃到:“印度人真注意卫生,制作食物的时候都不忘洗一下手。”
同时,印度公共厕所的数量远远超过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但印度的公共厕所设施却远远比不上大部分国家。
在印度,几乎所有的公共厕所都是露天厕所,很多厕所仅仅只用一个挡板遮住。
从外人的角度来看,在上厕所的人如同在地大小便一般,而这样的状况,在印度街道上比比皆是。
随处可见“随地大小便”的人群,他们仅仅是背对着人们便开始方便,完全不在乎路人的感受,这样的公共厕所,卫生条件可想而知。
除了人之外,在印度教中,牛和猴子都有着神圣的地位,所以他们不需要过着被圈养的生活,可以随处在街上走动。
而动物的排泄更加的不受管控,于是大街上充满着人和动物的粪便,粪便中含有着许多细菌,会严重污染河流和空气。
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的印度人,却并不害怕因环境污染带来的疾病,这要归功于他们完备的医疗体系和发达的医疗条件。
在印度的公立医院看病是不需要花费钱财的,所以很多贫困家庭的人就算因此患上一些小病,也能及时去公立医院就医,并不会对身体产生过多的危害。
另外,由于印度的专利法只保护产品的生产方式,不保护产品,所以印度的仿制药大肆盛行。
同时国家也出台了药品价格管制法案,许多贫困的家庭也能用较低的价格买到他们需要的药品。
而之前在中国大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就涉及到印度的仿制药。
虽然仿制药是盗版,但它和正品一样,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价格却比正品低很多,这造福了无数的印度群众。
再者,印度人民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专家分析人们早已对这样的环境产生了抗体。
或许一些外地的游客来到印度,会因为印度的食物出现不适的症状,但印度本地人却对他们的食物接受良好。
最后,其实可以从印度人本身的食品中不难看出,作为他们的主食之一的咖喱,其中富含着丰富的大蒜。
而大蒜有含有解毒的功效,所以就算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印度人都很少生病。
逐渐崛起的国家
如今世界上人口第一的国家已经不再是中国,中国人已经拥有这个称号几千年了,在近代也享受了许多人口带来的福利。
而如今随着我国产业转型、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在逐年的递增。
许多工厂便重新选址,将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印度、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也带动了印度的发展,原本就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印度,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经济的发展往往带动着城市的建设和人口素质的提升。
国人对于印度的认识,大部分人停留在过去的印度,而作为和印度毗邻的国家,我国的群众对印度应该有一个较为客观、正确的认识。
尽管印度较之前国人对其的刻板印象有所发展,但一些现象仍是存在。
这些现象被如今的媒体大肆的渲染、传播,一直影响着印度的对外形象,而印度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或许还需要许多的时间。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