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刘晨曦|水墨之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打印本页]
作者: 123 时间: 2022-9-12 06:18:18 标题: 刘晨曦|水墨之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2-9-12 06:19 编辑
刘晨曦|水墨之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22-08-17 00:09
【作品鉴赏】
画家·心语
青藏高原这方密境圣域,是世人神往的纯情之地。这里的大漠蛮荒,雪峰苍穹,牦群驼队,藏鼓羌笛……都震慑着人们的灵魂。这里没有人世间的纷扰和都市中的丑恶,这里的人们用真诚而朴实的个性丰富着贫乏的生活。

《吉日》180*120CM
2022年创作
纸本
我庆幸生活在这里,我对高原的一切有着天然的认同感,我欣赏藏民族对佛教的虔诚,也曾被高耸入云的圣洁雪山所震撼,更被那土乡淳朴的“花儿”所迷醉。每次下去采风时,那种心情犹如朝圣。我会忘却一切烦恼,把心交给大自然,交给生活在这块净土上的生灵,那是一种人性与自然的和谐,是心灵与客观外物的统一。

《吉日》局部
在获得心灵的认知后,我会去寻找一种语音,一个能够传达灵魂的表象,现代城市文明已使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的宁静与单纯,陷落在躁动与喧嚣之中的都市人所渴慕的是回到自然、回到没有污染的田园般的空间。我选择少数民族为艺术创作的出发点,是由于我在这里看到了自然与人和谐无间的图景,看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的生命力和善良的本性。我愿与他们分享瞬间的欢乐,甚至贫瘠带来的忧愁。我作品中的人物是真实的,因为真是发自内心的,只有真诚才是最感人的。在她们脸上绝对看不到逢场作戏的表情,更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市井的庸俗。她们仿佛都处在一个理想化的瞬间,在一种诗情的笼罩下美得一尘不染。我愿意用这些饱含深情的作品去净化人们的心灵,让心绪沉积下来,从而告诉人们一个浅显然而被遮蔽了的美学经验——美也可以是深刻的。

《风和日丽》170*120CM
2022年创作
纸本
工笔重彩与水墨写意,这是中国画的两大体系,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人们的审美需求与情趣,两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工笔画构思和创作程序的缜密、精细与周到,绝不意味着它容忍任何匠气,工笔需要的是匠心独运。但是,从事工笔创作的人也容不得半点功夫的虚假,因为没有扎扎实实的造型功力,没有营造画面的本领,是很难在工笔画中有所作为的,优秀的工笔画作品同样具有写意性。如果“笔墨”是水墨画的语言核心,那么“笔彩”很可能是工笔画的语言核心。

《风和日丽》局部
生活教会了我忍耐孤独,生活也使我领略了怎样去唱那些没有音符的歌。生活中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事物,任何艺术家都应正视生命的无常、病痛、衰老和死亡,以平静的心态向艺术主体的纵深处发掘和探索,努力将作品表现得更加细致厚重。任何率性的挥洒都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挥洒中可能你很尽兴,但尽兴之余,又如何把心沉稳收住呢?所以,除非你自认为是能收放自如的大家,否则,还是应该认真严谨地对待自己的画面。所以画工笔画并不轻松,首先要有平和纯净而健康的心态,要克服浮躁,要心无杂念,就像是出家人在参禅打坐,好像是在修行、修炼自己的心灵一样。任何的虚荣、功利都将使艺术大打折扣。

《天边的雪莲》80*68CM
2022年创作
纸本
学会宽容很重要。生活是你自己的选择,再大的平台也要你自己搭起来,大与小总是相对而言,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多少人顶着个大牌子,守着个好位子,一生一世一事无成,饱食终日而碌碌无为。我有意守在生活一线,守住平凡普通,为的是专心致志,为画而纯粹。
作为西北边塞画家,我不知道这样的表述是否已经全部阐释了我心中的高原,但它那样深深地占据了我的心灵,它让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艺术,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心疼的字眼,真正的画家被困其中孤独而痛苦,庸俗的画匠却拿它当作向上爬的台阶。在经历了挫折的磨砺之后,我会选择韧性,奋起再行,超越脆弱,走向成熟。
刘晨曦於听雪精舍

《远方来客》80*68CM
2022年创作
纸本

《非洲印象》之一 120*68CM
2021年创作
纸本

《非洲印象》之二 120*68CM
2021年创作
纸本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