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的佛缘禅诣
石涛奉行的禅法,属于临济宗龙池正脉的“棒喝禅”。清初,禅宗内部反对“棒喝禅”的声音此起彼伏,而且禅门也存在着“坐禅”与“不坐禅”两种相对立的修持方法。画境营造的"不似之似"
“不似之似”可以说是石涛绘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美学观点。石涛在《大涤子题画诗跋》中曰:“天地浑镕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禅境的"不即不离"
石涛“不似之似”的绘画理论与他长期修行的禅宗“不即不离”之境界当有密切的联系。《圆觉经》卷上云:“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即”谓融合,“离”谓分别。禅宗主张修行不可执着两端,要保持“不即不离”的境界。画境理念的形成本源
进一步而言,石涛的画境理念主要来源于禅宗的“心性论”。《坛经》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慧能十分强调“本心”的重要性,他认为“本心”中原本具有般若智慧,只有向内心观照,认识本心,呈现真如本性才是成佛的关键。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