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70岁老人该不该花钱找个后老伴儿,相依相伴走完余下的岁月 [打印本页]

作者: 白乙    时间: 2022-9-30 04:51:57     标题: 70岁老人该不该花钱找个后老伴儿,相依相伴走完余下的岁月

70岁老人该不该花钱找个后老伴儿,相依相伴走完余下的岁月                                                       

2022-09-29 19:52                                       

         村里73岁的老人,遇到了大麻烦,急需2万块钱救急。他去城里找大儿子借钱解决困难,儿媳妇独自在家!老人的一张脸,都憋红了,才交代了实情。
儿媳妇听后没有言语,脸色越来越差,闪身奔回卧室。没一会,老人就听到卧室里传来打电话的声音。
同时,还伴随着儿媳,她断断续续大吼大叫的声音。
看来是指望不上了,老人灰心失意地想着,不知道哪里能找到钱,堵上这个窟窿。
老人年轻时,是十里八乡都公认的人善心好,能干勤快的人。
村里村外需要铺路、盖房等,他都积极地出钱出力,不是个计较的人。但是,要说他的缺点,那就是他的性格有些古怪。
他和老伴儿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才把3个子女拉扯大了。子女们都在县城里结了婚、安了家。老两口也算对自己这大半辈子的付出,有了个好的交代。
三个子女都很孝顺,他们商量着给老两口,每个月拿500块钱养老,加起来共计1500元钱。
老人很满意,他和老伴儿计划在村里安心养老。家里的田地,除了家门口的留下,种点菜,其余的免费借给村里的亲戚种了。老伴儿在的时候,老人的脸上常常看到笑容!
但老伴儿去世后,老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愿意再待在村里,因为到处都有老伴儿留下的影子。
葬礼结束后,他就跟随大儿子和大儿媳搬到了县城里住。
在村里住了大半辈子的他,有些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年纪越大,也就变得有些小气。还老是同儿子和儿媳闹别扭。
后来,他就干脆一个人住回到村子里。没住在一起矛盾就少多了。但没想到,老人给子女们带来了新的麻烦。
老人就这样一个人在村里过日子。孤独无聊的他,动起了想找一个老伴儿,共同生活的念头。他看上了村里60多岁的刘阿婆。
他趁着周末儿女都休息,打电话把他们叫回了村。可闺女、儿子一听,都不同意这事儿。
他们觉得在农村这么大年纪了,还要找老伴儿,太不靠谱了。大儿子性格急,他嚷道:“这您老都70多岁了,还真是人老心不老啊。说难听点,谁知道您还能有几年的活头呢?”
大儿媳表示很认同这话,她说道:“就现在再给你找一个老伴儿,你这不耽误人家老太太吗?这说出来,让邻居笑话咱们家。你不嫌丢人,我们小辈儿还丢不起这个人。”
一家人,就在老屋里吵了起来!大爷也是铁了心要找,大爷说:“我已经考虑了2个多月了,不是给你们说说而已的。我就想找个老伴儿,我不花你们的钱。”
后来大爷,也就说出了他为什么要找老伴儿:
大爷从年轻时,就有些大男子主义。他喜欢在外面忙活,不喜欢管家里的事,家务活更是不做。老伴儿将就他,伺候了他大半辈子。现在到老了,老伴儿先走了,就剩他一个人了。
老伴儿去世后,儿子和儿媳妇把他带去县城里。但是年轻人平时吃的米饭比较硬,做的菜味道而且重,无辣不欢。他们正是打拼事业的年纪,一日三餐都不规律,有时候太忙,或者早上起不来,我就只能吃上两餐饭。
73岁高龄的大爷,牙口本来就不好。再加上,老人家都喜欢吃一些清淡的食物,这饭煮得半生不熟,麻辣鲜香,他实在是吃不习惯。
另一方面,大爷不会洗衣服,这都是老伴儿几十年如一日宠出来的。虽然说现在有洗衣机,但是大爷不会用,上了年纪的人,记性也不好。闺女、儿子、儿媳妇教了他很多次,但是连洗衣机基本的操作,他也老是会忘记。
73岁的人了,他哪会用这种东西?他也已经过了,事事爱研究的年纪。
儿子和儿媳就给他拿去洗,但是他们平时也都忙着工作。有的时候就是孙子帮忙洗,但总有不及时的时候。
老人的衣服可能就有味儿了。特别是这个被子、被套,要是十天半个月不洗,就有了那种难闻的老人味儿。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老人说:“像我们这种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特别害怕孤独。我虽然常和村里的老头子们玩,但晚上回到家,又是一个人。我觉得咱们70岁的老年人,就应该过有人陪着的老年生活。”

但是儿子、闺女等人还是不同意老人的想法。此次家庭会议,一家人不欢而散。
老人见子女一行人气鼓鼓地开车离开了村子,他别提有多伤心了。他其实内心很矛盾,犹豫要不要告诉子女,自己真正的难处。
犹豫了好几个晚上,老人还是没想到一点办法,只有厚着脸皮到了大儿子家。因为3个儿女里,只有大儿子平时对他要大方些。虽然他也很清楚,大儿子一家人的经济负担也重。
可不巧得很,大儿子没在家,去外地出差了。只有儿媳妇一个人在家,儿媳妇看着老人,他那欲言又止的样子,深深叹了口气,开口问道:''爸,您这次来吞吞吐吐的。您是咋了,是不是有难处了?''
老人啰啰嗦嗦,话到嘴边几次,又活生生咽了下去。农村老话说得好啊,谁都能看不起,但绝对不能让儿媳妇看不起。丢不起这人。这事说给儿媳听,钱要不来,还要被她笑话。
儿媳妇看老人一直要说不说的,等了一会,还是不耐烦地问:''爸,有啥需要帮忙的,您就直说,能帮的,我尽量帮。''
老人脸都憋红了,最后还是开了口,一五一十地把实情告知了儿媳妇:
刘阿婆的儿子是做火锅生意的,因为近两年的疫情,他的火锅店生意时好时坏。但房租却水涨船高,他有些吃不消了。
刘阿婆和大爷诉苦,称自己的儿子续租店铺,还差20000块钱。他回村里找刘阿婆要了好几次,刘阿婆拿不出钱来,儿子不高兴了,临走还说了一些难听的话。
诉完苦,刘阿婆还顺便表达了,自己愿意和大爷搭伙过完后半辈子的打算。这一聊天,让大爷的心里忽冷忽热的。
他明白了,刘阿婆跟他在一起,是有条件的。他上哪去找这20000块钱?随后,他想到了自己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妇。
来城里之前,他就想好了:“你们不给我钱,我就豁出去了。我现在手里边也有点养老钱,是几个孩子平时给的钱,剩下来的。有多少算多少,都给刘老婆子送去。”
儿媳妇听后没有言语,脸色越来越差,闪身奔回卧室。没一会儿,就听到通话声,伴随着儿媳,她断断续续大吼大叫的声音,从卧室传来。
有了媳妇,忘了爹。看来大儿子这里是指望不上了,老人灰心失意地想着,不知道哪里能找到钱堵上这个窟窿。
见他要走,刚走出卧室的儿媳妇,赶紧叫住了他。手里捏着一张卡,她快步迎了出来。
儿媳妇告诉老人,卡里有63800块钱,这是她和老公共同存的钱。他们小两口虽然挣得不少,但是毕竟开销很大。卡里的钱,是他们一点一点给老人存的,本打算攒够100000块钱,再拿给他。
如果他愿意,也可以找个老伴儿,俩人踏踏实实过日子。他们从村里回家后的这些天,大儿子、大儿媳妇都想好了,却没想到公公要拿这钱给刘婶,大儿媳妇想想还是有些心疼!
谁知道刘婶,是不是安心地要和公公过完后面的日子?
大儿媳妇想了想,还是没忍住说道:“爸,希望您不要生气,我们都很关心您的,您也知道我和您儿子,在这个城市立足,全靠我们一点一点打拼下来,也没人帮把手。
我们每个月要还房贷、车贷,养孩子等,压力好大,还要时不时地帮衬帮衬您。
哎!卡里的钱不多,但这些钱我们能够存起来也难。卡里这6万多块钱,就是我们特意为您存的,密码是您的生日,就是想给您的晚年,一个小小的保障。
希望您这次不要再这样了,毕竟年纪也不小了,养好身体更重要,长命百岁,好好享受享受,我们做儿女的,还要服侍您呢……”
老人听了儿媳妇这一番话,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羞得无地自容。双眼彻底湿了,觉得自己一定要好好地和刘阿婆在村里过日子。不要总来打扰儿子和儿媳,不然对不起大儿子,大儿媳妇。

老人下定决心,回家后就把这笔钱给刘阿婆,让她把债还了,把坏毛病借了。后面的日子,要跟着自己好好生活。
他可以和刘阿婆一起多种点地,逢年过节的,他们就可以背些新鲜蔬菜瓜果,给两边的子女。两个老年人一起过日子,互相照应着,就不用给孩子们找麻烦了。这样才是70岁的老人,应该过自己的老年生活!
刘阿婆跟着老人,在村里踏实的过日子,没有再去打扰年轻人的生活。时间一久,两边的年轻人,也就没有再阻止大爷和刘阿婆交往。大家都默许了这对老人的相处。
热爱生活的秋秋:
人生七十古来稀,上70岁的老人,就应该这样过自己的老年生活:
其实可以好好享受,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每天都要过得快乐,心态积极,为人和善,保持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争取长寿,四世同堂难得的美好。
首先,身体健康,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基石。70岁了,更要坚持每年定时体检,坚持锻炼身体,可以选择舒缓轻柔的运动,如跳跳广场舞,下下棋,打打太极等等。
同时要健康饮食,要清淡,要注重养生了,多喝水,别熬夜,早睡早起,轻轻松松活到110。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记住:儿孙自有儿孙福,都70岁的人了,莫要为子女过多地奔波劳碌了,大半辈子都是,在为子女家庭操劳,太不容易了,该好好歇歇了。

这样,其实就可以有效避免,很多着急上火的时候,不生气,保持心情愉快,遇事冷静,这些可都是长寿的好秘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身体健康了,心理舒畅了,不给年轻人添乱,年轻人在外打拼也更有动力和冲劲,这就是我认为70岁老人,最应该有的老年生活,您认同吗?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2-10-22 02:08:33

好帖!学习!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