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康乾盛世 曾举办四次"千叟宴" [打印本页]

作者: zgdsxh123    时间: 2014-11-6 11:26:38     标题: 康乾盛世 曾举办四次"千叟宴"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历代皇家对官民将士恩赐的一种抚民政策,通过对臣民给予一定的物质赏赐或举办寿宴等方式,达到抚慰民心,维系君臣、君民关系的目的。到了清代,这种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并制定出一系列非常完善的政策,成为历朝尊老敬老传统集大成者。


    尊老敬老措施赏罚分明
    清朝对老年人的优待政策,主要集中于康雍乾三个时期,从"康熙之治"到"乾隆盛世",这一时期.社会处于和平稳定的发展阶段,人的寿命延长,老龄人口增加。据雍正四年(1726年)统计:"省直70以上至百岁以上老年民妇,共1421652名,可谓极古今未有之盛。"清朝定制:凡高寿者,都有恩赏,不论男女,官员与百姓,均一视同仁,尤其重视百岁以上的老人。如果某地出现了长寿老人,由地方官或所在旗的官员逐级上报,朝廷下旨,以给银、赏匾、建牌坊等方式予以表彰。如果家里侍养了70岁以上的老人,不仅可免一户税银,还可免除差役。


    在顺治帝的即位恩诏中就有这样明确的规定:"军民年70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派差役;80以上者,给与绢一匹、帛一斤、米一石、肉十斤;90以上者倍之。"以后每逢皇帝即位、亲政、皇帝及皇太后寿诞等均颁布恩诏,其中对老年人恩赏,就是一项重要内容。以康熙时期颁赏银两缎帛数目作为"成例",为乾隆以后诸帝所遵循。但每次赏赐物品之多寡,还要视国家当时的经济状况,乃至官员"政绩"优劣而有所增减。鸦片战争后,国力衰退,财政困难,对不同年龄高寿者的赏赐标准有所降低。清朝为了推崇"孝"道,还将"不孝"作为十恶大罪之一,并制定相应法律 《大清律例》以示惩戒。儿子不养父母,将会受到惩罚,儿子再穷也必须设法赡养父母,如果因贫困导致父母自缢身亡,要按照过失杀父(母)罪,被杖责100下,同时还要被流放到1500公里的地方。


    清帝东巡路上加恩赏赐。清入关后,盛京作为陪都被加以尊崇,先后有四位皇帝十次赴东北盛京谒陵(东巡)。赏赐是清帝东巡的重要事项之一。赏赐活动是在歌舞筵宴中,不仅赏赐盛京大小文武官员,而且"召披甲、被伤老病退甲四百余人至御前,各赐银两。"


    乾隆帝在位曾四次东巡盛京,每次渴陵完成典礼后,除了要举行升殿筵宴庆贺外,还要对随驾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兵丁及盛京宗室觉罗、乡贤耆老等加恩赏赐。颁诏仪式是在盛京故宫的大政殿举行,是庆贺典礼的组成部分之一。首次东巡盛京即"颁湛惠,所有事宜开列于后:奉天男妇年70以上者给与布一匹、米五斗,80以上者给与绢一匹、米一石,90以上者倍之。"东巡期间皇帝在返途中还随时颁布类似谕旨。乾隆帝在东巡路上看到有些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白发飘飘,庞眉皓首,拄着拐杖在路旁欢迎,又谕:"百岁者加赏大缎一匹、彭缎二匹,以示优老引年至意。"


    据《清帝东巡》记载,嘉庆十年,赏盛京将军等官员兵丁缎匹银两清单抄录如下:60以上官123员,每人官用缎半匹;70以上官18员,每人彭缎一匹;60以上兵570名,每人布一匹;70以上兵119名,每人布二匹;80以上兵17名,每人布三匹。奉天等处年老旗民男妇官兵母委70以上老男妇22224名口,每人赏布一匹,米五斗;80以上老男妇4123口,每人绢一匹,米一石;90以上老男妇287名口,每人绢二匹,米二石;百岁老男一名,绢二匹,米二石,加赏大缎一匹,彭缎一匹。


[attach]41601[/attach]


    普通百姓长寿者有奖赏政策
    古代将年高德助者的出现视为人间盛事,因此将百岁以上的老人称为"人瑞'"。清代对百岁老人的奖赏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礼制:"凡寿民、寿妇年登百岁者,由本省督抚题请恩赏,奉旨给匾、建坊,以昭人瑞。"对寿至百岁的老人予以旌表,建立人瑞坊。规定:"寿至百岁者,宗室、觉罗由宗人府具奏,八旗由都统、各省由督抚题请,礼部核实,奉旨旌表者,准予建坊。"


   《清实录》记载:雍正四年,河南祀县寿民萧俊德,年届118岁,按惯例应给银30两建坊,但他如此高寿,实属稀有之事,于定例赏赐坊银外,增加两倍,共赏银90两。因此特制定超过百岁的标准:"年至一百一十岁者,加一倍赏赐;一百二十岁者,加两倍;更有多得寿算者,按其寿算加增,著为定例。"
   
    清代还有赏老农顶戴之制。封建社会以农业为主,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中有生产经验和社会威望的老农给予奖励。雍正二年颁布命令"州县有司择老农之勤劳俭朴、身无过举者,岁举一人,给以八品顶带荣身,以示鼓励"。规定每年由地方官推荐一定数额60岁以上的老农,使之率民教垦,并为表率,赐给"老农顶戴"。
   
    对老人还有赏给老民顶戴之例。嘉庆元年,对106岁老人熊国沛和100岁老人邱成龙,称呼为"百岁寿民"、"升平人瑞",除了加赏缎匹银锞以外,还加恩赏给他们六品顶戴。同时90岁以上的一些老年人赏给了七品顶戴,以示太上皇养老敬老之意。清代赏给老民顶戴可谓人数众多,如嘉庆二年,赐高年顶戴8479人;道光五年,赐高年顶戴竟达37345人。据辽宁省档案馆档案记载,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恩诏:"赏给年届八九十及百岁以上老民,分别品级,给予顶戴。"后经某县查明城南有一位老民胡祥贵,现年80岁,是个读书人,一生没有什么过错,符合条件,遵照常例,请给予九品顶戴。为了防止不合乎要求而滥予任用,还须查明祖上三代身份,"覆核无异",才能够批准落实。




    赏赐功名抚慰年老科举士子
    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政府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应试三年一科,"今科失而来科可待,一科复一科,转瞬而其人已老"。不少士子虽年过古稀,仍矢志不渝,"头白犹锲而不舍"。


    为了抚慰激励这些士子,清政府规定:老年士子应本省乡试,凡年满90岁的秀才和年满80岁的贡生,未中举者,由地方官奏请酌情给举人。应会试未中取进士的举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赏给职衔和缎匹。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会试,各省应试举人,有年满90者1名,80以上者20名、70以上者5名,三场考满未经中试,均按规定分别给予赏赐。清初名士、著名学者姜震英,年过70,却院试不第。康熙帝替他惋惜,感叹到"此老今年不第,将绝望而归耳!"为了褒奖其精神,特例赏给进士。嘉庆十一年(1806年)举行的"万寿会试,经考完三场的70岁以上举人,即达370人之多,誉为"寿罕祥徽"。


    老年官员进宫"赏朝马、坐暖轿"清朝对年老官员的恩赏有"赏朝马"、"坐暖轿"等。皇帝居住的紫禁城是宫禁之地,王公大臣非宣召亦不得入内,清初只准亲王、郡王等在紫禁城骑马,即"赏朝马"。康熙帝鉴于"年老大臣皆皇考旧用之人,自午门外步行进内奏事,甚为劳苦",因此特降谕旨:"凡许令乘马之65岁以上大臣暨亲王、郡王,皆令乘马。由东华门入者,至箭亭旁下马;由西华门入者,至内务府前下驰。其有年虽未至65岁,而所管事务殷繁,朕常召问者,亦令乘马。"


    年老大臣经准许可坐轿进入紫禁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规定:"朝臣三品以上年及60,许乘肩舆人东西华门。"对一二品大臣年龄60岁以上的,特许在紫禁城内骑马,年满70岁的,可在紫禁城内乘轿;年满80岁的,"许坐暖轿入紫禁城,扶杖入朝。"皇帝召见大臣时,"凡文武大臣年逾65岁者,由内右门出入",免除了老年人攀登宫殿台阶的辛苦。嘉庆二十四年,鉴于"满洲大臣中有年老艰于上马者,汉大臣中有本不谙乘骑者,虽蒙恩赏,仅令人牵马随行,严冬风雪依然徒步瞒姗,深堪怜悯",遂令满洲人员年至65岁以上,汉员年至60岁以上,准许其坐轿入内。




    康乾盛世举办过四次"千叟宴"
    "千叟宴",顾名思义是数千名年龄较大的老人共同赴宴。千叟宴的举办既无定期,亦无定制,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仅在康乾盛世举行过4次。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在畅春园为皇帝举办60寿诞,邀请全甲各地老人为皇帝祝寿,为表示答谢,康熙帝下令在宫中举行大型宴会招待。三月二十五日,宴请直隶各省现任、致仕、给还原品文武汉大臣、官员等年90以上者33人,80以上者53旦人,70以上者1823人,65以上者1846人。二十七日,宴请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护军、兵丁等年90以上者7人,80以上者192人,70以上者1394人,65以上者101人。宴会上,赐给80岁以上老人白金等物。三月二十八日,在畅春园皇太后宫门前,宴请70岁以上的八旗、蒙古、汉军老妇,90岁以上者就席宫门内,80岁以上者就席丹墀下,其余在宫门外。赐大臣妻衣饰、彩缎、素珠、银两等物。


    第二次千叟宴于康熙六十一年在乾清宫举行。正月初二,召年纪在65岁以上的满洲、蒙古、汉军文武大臣及致仕、退斥人员680人。初五,宴年纪在65岁以上的汉文武大臣及致仕、退斥人员340人。宴席上,康熙帝亲自作七言律诗一首:"百里山川积素妍,古稀白发会琼筵。还须尚齿勿尊爵,且向长眉拜瑞年。莫迓君臣同健壮,愿将亿兆共昌延。万机惟我无休息,日暮七旬未歇肩。"名曰"千叟宴诗","千叟宴"遂由此得名。


    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乾隆帝登极恰好满50年,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约有3900人参加,有皇亲国戚、文武大臣、者农工商、外藩王公、外国使臣,也有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殿廊下布50席,丹墀内244席,甬道左右124席,丹挥外左右382席,这次宴席共开800席之多。一品大臣以上及年届90以上者,赐给如意、寿杖、貂皮、文玩、银牌等物。与宴3000余人各赐鸠杖1柄。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四,乾隆皇帝决定将皇帝大位传给第十五子 琰,皇帝奉太上皇之命在宁寿宫皇极殿举行千叟宴。亲王、贝子、蒙古贝勒、公额驸、台吉、大臣官员60岁以上、兵民年70岁以上3056人,列名邀赏没有人座的有5000人。还有蒙古、回部、朝鲜等国使臣参加,一品大臣以上及年届90岁以上者,各赏诗章、如意、寿杖、文绮、银腰牌等物。腰牌呈椭圆形,长14厘米,宽8.5厘米,厚0.3厘米,重350克。牌上端作云头纹饰,两侧有小圆孔。牌正面四周双龙戏珠纹饰,中间开光横书"太上皇帝",直书"御赐养老"。此后,由于清廷财政匮乏,国力衰竭,不再举办千叟宴。                    










                                                                                       作者:张延风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14-11-6 14:10:30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11-6 14:12 编辑

[attach]41613[/attach][attach]41611[/attach][attach]41612[/attach]
作者: 123    时间: 2014-11-6 16:46:14


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作者: 123    时间: 2014-12-17 08:25:11

敬老敬贤源远流长。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