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米芾,几乎无可挑剔的全才,名字难读不能成为被忘记的理由 [打印本页]

作者: 凌云    时间: 2022-10-11 05:28:19     标题: 米芾,几乎无可挑剔的全才,名字难读不能成为被忘记的理由

米芾,几乎无可挑剔的全才,名字难读不能成为被忘记的理由                                                         

2022-10-08 10:27                                       

         人无完人,但是米芾就是这样一个几乎精通各种艺术的人才。作为宋代书法四家之一,为什么一直不为人所知呢?可能真的是名字太难读了吧。芾读福哦。
公元1051年,湖北襄阳一家巨富之家出生了一个小儿子,取名为黻。这个孩子不断长大,渐渐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家人见到了很是开心,于是请来了当地一位有名的书法家罗让来教导孩子写字,第一次写字,老师就教导他写自己的名,但是他的名太过复杂,对于一个刚刚才五岁多的孩子来说,要学会它太难了。因此在征求父亲同意之后,他选择了同样难认的芾字为名,意思是树木茂盛,象征成长与期盼。

不到十岁的时候,老师认为他的基本功已经非常扎实,让他学习大家的书法,临摹周越、苏轼等人的的字帖,不多久他的字体就形成了独有的风格,让人不禁感慨。有一天,老师的朋友听说了他学习书法认真用心,于是来到他家。正好撞上他在手臂上绑着沙袋在练字,朋友从身后经过,米芾专心致志,完全没有注意到朋友在后面。朋友凑近了看他的字,发现写的真心很不错,小小年纪就有了李邕的风采,朋友称赞道。
十七岁时,米芾的母亲因为与皇后娘家有亲缘关系,曾经作为皇子的乳母,加上素有贤惠的名声,带着他离开家乡来到皇城,侍奉皇后。两年后,那位皇子即位成了皇帝,念及乳母的恩情,又赞赏米芾的书法才能,封他为校对文字的官员。

他虽然擅长书法,但并不是具有特别的天分,他所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其实完全是因为他的努力得来的。他多次寻在各地寻访各种名人名帖,甚至连他的书斋的名称也是与古代字帖有关的,沉下心来研究魏晋时期的书法作品。他的一生十分的好学,在书法上的刻苦和努力,是与他拜了多人为老师分不开的,他每天,都坚持要练两个时辰的书法,每天如果不写书法的话,就会感觉思想非常的困顿。他常常认为,写作书法力道应当能够穿透木板,他不像其他书法家一样任凭挥洒,他写书法非常的认真,即便一篇书法,他要写三四次,如果有三四个字,中间有一两个字能够称得上好,那就是非常难得的了,这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的严格。
他同时也非常喜欢的画画,绘画的题材很是广泛,有人物,有山水,有松梅兰竹,各种各样无所不含盖,但是他其实在山水画上获得的成就是最大的。与其他的画家不同的是,他不喜欢那种巍峨高耸的北方的山水,更喜欢的是烟雾缭绕般的,平淡的风貌更加喜欢自然的,云雾缭绕的南方山水。他为了追求整体的气氛,放弃了传统中对山水细节刻意勾画的方法,而代之以写意肆意挥毫的方式,来展现山本身的趣味。可惜的是,他的画早已遗失,但是他晚年的自述中,却记录了他收藏与品鉴名画,以及自己对绘画的偏好。

同时他也是一位收藏很丰富的鉴定家,收藏画,砚台等物。在收藏中,他更多的考虑了绘画本身的内容,通过长期品鉴的实践,用了艺术家独到的审美的体验。他收藏与研究各种各样名贵的砚石。当有一块非常珍贵的砚石,在他手中丢失之后,他几乎都要落泪。他写出的关于砚台的书,对后人的研究认识古代砚台的材质,纹饰以及工艺等方方面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给众人以极大的启发。同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也非常的重要,引领了当时品鉴的潮流。
虽然他的书法为人称道,但是他的书法为人所诟病的一点是,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虽。然他并没有过分的天资,但是集结了古代各位书法大家的特点,来创造出自己的字体,虽然这并不能够说是完完整整的创新,但却带上了自己的意愿。直到50岁时,他书法的风格才开始定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种具有自身阅历感,偏向于气势,向侧面倾倒的风格。

他在性格上比较的清高,略有些恃才傲物,但又并非是不懂世故。所以他虽然没有大幅度的升迁,也没有大幅度的贬值,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起起伏伏。一直担任着类似于员外郎以及知州这样的职位。这或许是因为他将书法艺术看得高于一切吧,他确实是一位精通书画的大家啊。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