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茭白、荸荠、茨菰……水八仙,你吃过几“仙”?
[打印本页]
作者:
如云
时间:
2022-10-12 15:53:12
标题:
茭白、荸荠、茨菰……水八仙,你吃过几“仙”?
茭白、荸荠、茨菰……水八仙,你吃过几“仙”?
地道风物
2022年10月11日 19:25:51 来自北京
四季分明、不时不食
江南人,最讲究的饮食男女
深秋,江南,少不了鲜掉牙的
“水八仙”
。
民间传说,铁拐李、何仙姑等八仙下凡游历,在江南一带遇见恶蛟龙;八仙合力将蛟龙制服,并留下了
八件法器
,幻化成了“水八仙”,从此江南物产丰饶,百姓安居乐业——这蛟龙必定是个
深度吃货
,被八种美食搞得
服服帖帖
的,鲜得牙都掉了。
八仙如何制服蛟龙,咱也不知道,
但水八仙是真能制服吃货的舌头。
图/视觉中国
霜降过后,江南秋高气爽,
鲜藕
的余香未散,就有了清甜的
水红菱
,和飘着桂花香的软糯
鸡头米
;路上三三两两挑着“水八仙”的妇女,也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
如今生活在岭南,同样水系丰富,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这里热带水果应有尽有,烧腊糖水吃到腹痛,还不用面对冰冻三尺又没有暖气的冬天,却也少了
分明变换的四季
,以及
时令有别的佳肴
。
在江南,四时之景,各自美丽,
水里的吃食,自然也不同。
图/视觉中国
所以,每每到了季节转换之际,就会不自觉去寻觅家乡的时令美食,聊做思乡慰藉。
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菇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还有鲜艳的红菱,又糯又白的芡实,以及太湖莼菜,
这就是著名的“水八仙”。
品尝着这水灵灵、鲜滋滋的美味,不由得感到生活在江南,
真是一种福气
。
水八仙,错过了就含泪等明年
江南人的餐桌,总是与
四季时令
深度挂钩。就算是送礼,只要是吃食,讲究的也是时令;什么山珍海味,可能都不如应季食材——带着泥巴的茨菇,带着“药草味”的水芹,随手拿塑料袋一装,皆是
不可多得的珍品
。
桂花酒酿鸡头米,清甜暖糯。
摄影/keepheart,图/汇图网
刚入九月,苏州的好友就寄了一箱新鲜上市的
鸡头米
。岭南没有霜降,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还是起身烧水,合着新鲜的桂花,做了一碗
鸡头米甜汤
,惬意又温暖。
鸡头米,又名
芡实
,多生于湖塘浅水中,叶子比一般荷叶还大,平铺在水中,外围有一圈矮矮的边,犹如一个个
大平底锅
。江南的夏天闷热,孩子们在水里玩累了,就爬到柔韧结实的鸡头米叶子上,舒舒服服地躺一会儿,凉意沁人、水波不兴,是
难得的享受
。
鸡头米,江南特有的鲜滋味。
图/视觉中国
浓油赤酱,不太适用于鸡头米。它一般是
白灼
,或者加入
酒酿
一起煮,力求保持鸡头米最原始的鲜滋味。
西风乍起之时
,来一碗桂花酒酿鸡头米,既香又甜还暖,想想就很幸福。
不会挑茨菇,在江南就没口福
天气再冷一些,江南人对
茨菇
的盼望,也就提上了日程。
“秋风吹,蟹脚痒”的时候,就是茨菇上市的时候。一堆带着泥土的茨菇放在菜摊前,并不起眼,隐隐的还有一股
泥土的气息
。不过,老餮们能透过泥土的缝隙,因着那一抹温暖的淡黄色,悄悄揣摩茨菇的
丰腴肥瘦
。
也有人会顾不得细看,直接买回家:
“今年的茨菇不好吃哇!特瘦哉!”
摄影/张律堂
茨菇
,它生在水田里,以球茎作蔬菜食用,也作
茨菰
。江南河浜边上、田间地头,只要有水的地方,农人都会种上几棵茨菇。
母亲最爱做
茨菇炒肉片
。把茨菇洗净切片,纯瘦肉切成薄片,用黄酒和盐稍腌一会。待油锅热后,先加入肉片爆炒,再加入焯过的茨菇片继续翻炒,最后加水焖,稍后出锅,
细腻酥软
的茨菇炒肉片就做好了。
茨菇,清香甘甜中带一点微苦,
肉片鲜嫩,吃起来格外爽口。
摄影/王刀刀,图/汇图网
一顿茨菇炒肉片吃过了,秋天也差不多过去,蔬菜更少了。从前
生活很慢
,蔬菜按季划分。在每个季节里,与每一种蔬菜相遇,做一道普通的时令佳肴,与家人一起共享,再平淡的日子,也能过得
诗意而美好
。
冬季万物凋零,唯水芹肆意生长
天气更冷一些,就是
水芹菜
上市的季节。
老苏州都知道,在苏州城东的近郊,车坊、黄天荡、郭巷等地,都是种水芹的地方。一到冬天,
寒风凛冽
、滴水成冰的日子,正是挖水芹的
最好季节
。田间的沟渠边土壤湿润,枯黄的野草堆里,不经意地冒出
点点暗绿
,那便是水芹了。
万物凋零,枯草连天,水芹却在肆意生长。
图/视觉中国
刚吐出嫩芽的水芹,是很浓郁的
紫红色
。经过西北风的涤荡,芹菜叶才会慢慢转变成
翠绿色
,在一堆枯黄萧瑟之中格外醒目。拨开枯草,铲刀在离主茎一两公分处下刀,用力将土挖起来,连着细白的根须,带着一股淡淡的
泥土清香
,一棵水芹就到手了。
这抹绿色,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快来了。
图/视觉中国
水芹的茎、叶都可食用,而且有多种吃法。在开水里稍烫后,浇上酱油、麻油等作料凉拌,香脆爽口。与
香干
一起炒,也是水芹的一大做法。这道菜,色泽艳丽,清香缭绕,水芹鲜洁爽口,香干清香柔韧,两者糅合在一起,
柔韧有度
,鲜香绵长。
没吃过莼菜,不算去过江南
过了大年,眨眼就是春天。
莼菜
的时节来了,却非得回家乡才能吃得到。
这种形似睡莲、富含胶质,茎叶滑腻腻的植物,本身没有味道,却胜在
口感圆融
、鲜美滑嫩。它的赏味离不开水,与
银鱼
一道入汤羹,是标配中的标配。莼菜滑嫩,银鱼鲜美,蛋清如絮,火腿的咸香则是若有似无、毫不抢味,每一勺都是
清鲜的滋味
。
莼菜银鱼羹,不可多得的江南鲜。
图/汇图网
莼菜采摘从4月开始,直到金秋10月;人们坐着小船,从太湖里捞上来大桶大桶的莼菜。我们吃的是它的
芽苞状嫩叶
,莼菜长得很快,三五天内就会褪去黏液,食用价值便消耗殆尽。正因此,它也是
不可多得
的江南美味。
莼菜的滋味,离开江南就难以寻觅。
图/视觉中国
它有多好吃呢?从宋代起,莼菜就与花石纲、绫罗绸缎同为
贡品
,历朝历代的皇室引领了品尝
太湖莼菜
的潮流;也只有上好的莼菜,吃起来才会滑嫩嫩的,令人欲罢不能。
你眼中的至鲜,都是江南平常之物
世人皆说湖北莲藕天下一绝,唯独江南人民不是很认可。毕竟这
莲藕
,可是在“水八仙”中
赫赫有名
。
莲藕,各地有各地的美妙;
但自家产的,永远最好吃。
图/视觉中国
在江南,过完春天,就到了
吃藕
的季节。外帮菜还没流行时,苏州基本只有两种吃藕的方法:糖藕和藕粉。
桂花糖藕
,淡牙色的藕片,藕孔里满是玉白的糯米,煞是好看。再撒上金色的桂花,淋上琥珀色的蜂蜜,使藕片更加
晶莹剔透
,香气四溢。夹一块入口,莲藕的酥,糯米的黏,桂花的香,蜂蜜的甜,在舌尖
美妙融合
。不爱甜食的人,也会忍不住爱上它。
选隔年的大藕,焐得酥烂;
搭配本地糯米,又香又糯。
摄影/qibajiu789789,图/汇图网
藕粉
,则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吃法。
盛夏午后,既闷又热,总让人生出种种烦躁来。这时节,街头就有卖
冰凉藕粉
了,盛在瓷碗里如丝滑的果冻一般,口干舌燥时买上一碗,解暑又清凉,比吃冷饮还要舒服。吃完藕粉,眼看着太阳西斜,弄堂里一阵阵的凉风吹来,一天又过去了。
干燥的莲藕磨成粉,开水一冲就可食用。
摄影/月半冉
苦夏,有桂花藕粉陪伴,似乎也不怎么难过。即便是漫长的冬日,肚子有点小饿的时候,冲一碗热腾腾的
桂花藕粉
,细嫩爽滑,也是温暖又享受。
江南人吃菱角,喜欢生嗑
七月间的荷塘里,莲花香气里总会带着另一种清香味;夜色初起,水塘里弥漫的湿气,便会把这
隐士般的香气
徐徐送来——它便是
菱角
。
许多人只吃过冬天用小火煨熟的
老菱角
。其实,长着弯角的老菱,只是菱角的一种;在江南,大多数菱角都是吃新鲜的。鲜吃的菱角,最好不过
水红菱
,它与双角老菱不同,成熟的水红菱有向外棘出的四只角。
没想到吧,在江南菱角是可以生吃的。
图/视觉中国
红菱壳软薄、水分多,肉质细嫩鲜美,适宜
生吃
。老菱角带壳煮熟后软糯香甜,则是另一种味道。处暑到白露之间,正是水红菱上市的时候,它的
颜色很艳
,尤其在清静的水里,仿佛一下子把水染尽了。
下手捞起一只,用牙咬开剥去皮,白嫩的菱肉就可以滑溜溜地入嘴。在江南,
什么季节都有应景的食物
,水菱角的滋味是那样的清淡,舌尖上也只能停留一丝的甜味,驱使着手继续去水里捞,直到
香味沁满了口
。
老菱角煮熟了,是另一种厚重的滋味。
图/视觉中国
江南的菱角,可以从白露一直吃到秋末,可以从秋塘涨水吃到水落。红菱吃尽有青菱,青菱吃尽还有
落水菱
。落水菱和老菱一样,可以焐熟了吃,虽少了些鲜菱的嫩意,却多了几分冬天时
厚重的甘甜
。
外婆有一道拿手菜,用菱角制作
菱粉糕
。菱角粉、米粉还有白糖一起拌匀蒸。新鲜的红菱角还可以榨汁,然后静置一夜,再加入少许的白糖,隔水炖温,不比广府的糖水差。
荸荠、茭白,他们比你更懂
眨眼又到了冬天。过年,荸荠与米饭搭配,大概是
江南一带才有的风俗
。就像北方人一样,在饺子里包硬币,取个好彩头;除夕晚上的米饭里,加入一个个不去皮的荸荠,寓意来年
挖个大荸荠
,能发大财。
如今,荸荠已是全国人民都熟悉的味道了。
图/视觉中国
最后说说
茭白
,这也是我爱吃的食物。
苏州有这样一个谜语,“远看一棵草,近看大肚皮阿姨”,谜底就是茭白。它一年两熟,一般在农历五月和九月时上市。如今,茭白小批量种植,产量并不高,然而应季的菜肴可真不少:
茭白肉丝,茭白毛豆,油焖茭白,茭白炒鸡蛋
……
茭白鲜嫩,然而也愈发难得。
图/视觉中国
苏州过去大量种植茭白,以葑门外的黄天荡等为代表,
绿油油的茭草
一望无际,几万户农家终年为了茭白,勤耕细作。如今,已经很难觅到正宗的本地茭白,葑门外的茭白地变成了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
滚滚巨轮
,让一切都了无痕迹,说不清是遗憾,还是幸运。
江南人的乡愁
全在这桨声灯影和水八仙里
钟灵毓秀
的江南,因为有水的存在才有
灵性
。水生的食物,更是带来了属于大自然的味道,
风霜雨露
,皆可入味。江南讲究
“时鲜菜”
,也就是这个道理,看似与食物无关的气候、湿度等等,都以另外一种形式的能量,留存在食物之中。
江南,讲究时令就着水,也就吃出了灵性。
摄影/阙明芬
有个阿姨在北京定居,难得回一次苏州,婆婆总会给她带点茭白回去。北方商贩大都不懂茭白的品性,把茭白扎成一捆,随意放在街头贩卖。其实,作为一种水产生物,茭白是离不开水的,要想保持鲜嫩,唯一方法是
养在水里
。离开了家乡的茭白,大都又老又僵,如青春早逝的女子,越发地令人
念起家乡
。
乡愁,与童年的味觉记忆密不可分。
摄影/艺榴视觉工作室,图/汇图网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茭白一般都被母亲用来招待客人。来了客,母亲便呼唤我去池塘边的茭白地里摸一圈,新鲜的茭白,脱去翠绿的外衣,露出
洁白娇嫩
的身躯,间或还带着一点点水草特有的
芬芳
。再在池塘岸边的毛豆丛里,拔一棵毛豆,就可以和茭白一起炒了。
毛豆先入锅用热油爆炒,炒到表皮微皱,加入茭白丝,两者一起继续爆炒,炒熟起锅。颗颗毛豆夹杂在茭白丝中,盈盈碧绿点缀着一片玉白,仿佛
涌动的水波
。茭白嫩滑与香甜,裹和了毛豆的清香与软糯,鲜香嫩滑,爽口多汁。
生活在江南,的确是一种福气。
图/视觉中国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水八仙里的酸甜苦辣鲜,都是
温温暖暖
的家乡和童年。
文 | 月半冉
编辑 | 水水
图片编辑 | 王家乐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