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臣《夏畦时泽图》页局部
正于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办的“众生百态——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备受瞩目,这是继中国国家博物馆“容耀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结束后又一个人物画大展。相较此前人物画大展所聚焦的正襟危坐、仪态端庄的肖像画或是寄情山水、诗文相和的文人行乐图,此次展览呈现的“众生百态”皆为隶属于人物画之下的风俗画,洋溢着民间烟火气,显然于观众而言亲切了不少。宋人《百子嬉春图》页局部
“风俗”指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而“风俗画”是直接描绘人物现实风习及日常生活场景的画作,可谓人物画的一个分支,通常与历史画、肖像画与宗教画等相对。历史画指的是以历史事件为表现对象的绘画,某些时候也包含神话传说、宗教故事及同时代的历史事件画作,相较风俗画,历史画更加理想性、典型化,并注重宏大叙事及历史意义的追求;肖像画以专门描绘具体人物相貌为目的,并与人物的传记文本之间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图文互生、相互阐释关系;宗教画侧重宗教教义阐释及宗教人物刻画;而风俗画专注于描绘社会生活风貌、生活习惯,并与之相关的人与物,更具民间性、地方性。五代胡瓌(传)《卓歇图》卷局部
宋元时期沉淀出风俗画的经典范式,一类表现市民文化生活,以《清明上河图》《货郎图》最具代表性,一类表现田家风俗,如《织耕图》《春社图》宋王居正(传)《纺车图》卷局部
经典范式加入明清元素,让风俗画拥有了新的表现形式;随着明清审美趣味的转变,风俗画中也多了一些世俗的吉祥寓意明《南都繁会图》局部
节庆时令画作发源很早,最晚在北宋已经出现了节令绘画,如《龙舟竞技图》《金明池争标图》等,及至明清,一些宫廷画家参与其中,描绘民风民俗,更令这类画作焕发出特有的时代气息与特色。如前所述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绘制的《端阳故事图册》(故宫博物院藏)以册页形式呈现了清代的风俗。此册页描绘的是端午时节,即农历五月初五的民间风俗,八开图册对应端午时节的八个民俗活动——射粉团、赐枭羹、采草药、养鸲鹆、悬艾人、系采丝、裹角黍、观竞渡。每一开都有楷书题跋,作为对此活动的注释,如第一开“射粉团”题跋:“唐宫中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此卷画风清新典雅,简洁流畅,写实自然,人物用工笔技法描绘,建筑以界画笔法绘制,配饰及景物等用小写意法,从中可以窥见清代人端午节期间的关于这一节庆时令的民俗活动及相关寓意。明张灵《渔乐图》轴局部
作者:樊祎雯(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