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云海
“诗仙”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很难说,是因庐山的美景引发了诗人的天才灵感,还是诗人的传世之作使得庐山更加闻名天下。无论如何,李白与庐山确实结下了不解之缘。《望庐山瀑布》,现代,戴敦邦,国画
在李白之后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用“匡庐奇秀甲天下”来形容庐山的风景,实在不是过誉之词。庐山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濒临鄱阳湖(唐时称作彭蠡湖)畔,雄峙长江南岸,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的壮丽景象,诚所谓“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这种断层块构造,形成了90余座奇峰峻岭。有的浑圆如华盖,有的绵延似长城,有的高摩天穹,有的俯瞰波涛,有的似船航巷海,有的如龟行大地,雄伟壮观,气象万千,山地的周围是断崖峭壁,峙谷幽深,但从牯岭街至汉阳峰及其他山峰的相对高度却不大,起伏较小,谷地宽广,造就了“外陡里平”的奇特地形。恰如宋代苏东坡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兼之庐山气候温和宜人,盛夏季节是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故而山中温差大,云雾多,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有时山巅高出云层之上,从山下看山上,云天缥缈,时隐时现,宛如仙境;从山上往山下看,则脚下云海茫茫,有如腾云驾雾一般。《航拍中国》镜头下的庐山开先瀑布
这样的美景自然吸引了历代文人骚客。东晋时期,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就在此留下了《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与李白同一时期的诗人孟浩然也留诗《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其中有云:“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诗中所提到的东林精舍即是中国最早的寺庙园林——净土宗创始人、高僧慧远于公元391年创建的东林寺。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