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哪一首暗含了人生三重境界的诗,是苏轼在临终前所写的?
[打印本页]
作者:
兰天
时间:
2022-12-10 03:44:09
标题:
哪一首暗含了人生三重境界的诗,是苏轼在临终前所写的?
哪一首暗含了人生三重境界的诗,是苏轼在临终前所写的?
2022-12-08 01:16
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但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大文豪欧阳修曾经对他惊赞不已:“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苏轼一生中有多重身份,人生得意时,他是皇帝的秘书,是专唱反调的人;失意时,他是酒仙,是乐天派、工程师。
众多网友更是调侃他的一生何其潇洒,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一会是诗人,一会是画家,一会又是书法家,真的是一个全才。
苏轼是真的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看透世情的他,将对人生的种种思考都写进了他的诗词作品中。
苏轼临终前给儿子留下了一首诗——《庐山烟雨》: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诗中说的就是烟雨、湖水都是值得一看的景色,如果你没欣赏过,那么就太遗憾了,但是如果真到了山下,看着这烟雨蒙蒙、潮水涌动,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到了最后它们只是庐山烟雨浙江潮。
写这首诗时,苏轼已经64岁了,已不再意气风发,经过数次被贬,一生坎坷,此时的他已是风烛老人,多年参禅的他对于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相信很多人在初读时,都会觉得奇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化用的是禅宗史书《五灯会元》中的禅语。
在诗中高僧将人生分成三大境界:第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其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诗中暗含的第一个人生境界就是说,人总是会被美丽的美好的东西吸引,为的也不过就是这美妙的东西。第二重境界是说,人一旦被吸引,久而久之会变成执念,等到愿望真正满足时,却没了当时的心境,觉得美好的东西不再美好。
那这第三重境界就是几乎没有人能够达到的返璞归真阶段。在经历了人生种种,看淡执念后,再以纯净的初心去看待这美好的东西,心中再无杂念时,这东西又回到了它们本来的面目。
苏轼这种临终绝笔,没有他一贯的豪放之气,也没有其擅长的婉约之风,如轻声细语般娓娓道来,却写尽了人生真谛。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风雨,我行我素,遇事泰然处之,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