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96年孔令华向中央反映妻子李敏问题,中央批示:享受副军级待遇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梦    时间: 2023-1-1 13:24:10     标题: 96年孔令华向中央反映妻子李敏问题,中央批示:享受副军级待遇

本帖最后由 清梦 于 2023-1-1 13:25 编辑

  96年孔令华向中央反映妻子李敏问题,中央批示:享受副军级待遇                                                         2022-12-31 13:49                                       
引言
1996年9月9日,中国大地上传来了一则举世震惊的消息,毛主席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所有人陷入了无限悲痛中。
当然,李敏也不例外。由于种种原因,她没能帮父亲守灵。甚至父亲从患病到去世,李敏也只和父亲见了三次。
这件事,也成为了李敏终生的遗憾。

01 异国的童年生活
1936年11月,毛主席率领红军来到陕北保安县。也是在这时,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女儿出世了。
在艰苦岁月中出世的孩子,由于营养不良,长得又瘦又小。母亲贺子珍和普通的红军战士一样,饱受战乱之苦。更是在敌机轰炸时,多次受伤。
邓颖超由于膝下无子,格外喜欢小孩。她抱起刚出生的这个娃娃,不禁感叹:“真是个小娇娃,一个小娇娇!”一边的毛主席也感叹:“确实是个娇娇。”
于是,娇娇便成了她的名字,之后又有人唤她“毛娇娇”或者“贺娇娇”。不管叫什么,她正式更名李敏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
小娇娇出生几个月后,母亲贺子珍远赴苏联,女儿独自留在延安。后来,她又被寄养在洛杉矶疗养院。在这里,娇娇过着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的生活。

直到4岁那年,她才被送到苏联,才开始和母亲一同生活。1940年,在父亲毛泽东的安排下,娇娇和朱德女儿朱敏等四个孩子搭乘一辆飞机,转道新疆、甘肃前往苏联。
经过一番波折,她如愿见到了母亲。时隔50多年后,她依旧清晰地记着当时的情形,这也成为她最美好的记忆。
贺子珍见到多年未见的女儿,故意一遍又一遍问她:“你是谁呀,来这里干什么啊?”
她回答:“我是娇娇,来找妈妈。”“妈妈叫什么名字?”“妈妈叫贺子珍。”
“你给妈妈带什么礼物啦?”“我给妈妈带来了娇娇。”
每次回忆起这件事,李敏和贺子珍两人都是幸福不已。
许多孩子的童年都是幸福的,娇娇虽然父母尚在,却是在苦难中长大的,好日子总是不如苦日子多。

就在她如愿见到母亲,享受到亲情不久,便爆发了苏德战争,苏联的生活和生产的全都乱套。
娇娇和母亲贺子珍住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屋子的温度零下30度,娘母俩在屋子里瑟瑟发抖。更难过的是,当时的物资供应很少,她们每天只能领到一些黑面包。
随着战争不断加剧,娇娇和母亲贺子珍和苏联全体人民一样,都陷入了战争的漩涡中。
苏联政府一边积极抗战,同时还建立了一所“国际儿童院”,专门负责收留各国革命者的儿女和共产党人,娇娇和同父异母的哥哥毛岸青和毛岸英一同在这里生活。
哥哥一来,娇娇格外高兴,她终于有了小伙伴。小娇娇跟着哥哥一起玩耍、一起吃饭,这也成了他们的异国他乡来之不易的天伦之乐。
可这种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母亲贺子珍来到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她被送到国际儿童院的生活。

李敏与的母亲贺子珍
在国际儿童院的礼堂中,挂着马克思、列宁、恩格斯等共产党领袖的相片,其中包括毛泽东的画像。只不过,此时娇娇并不知道这个人就是父亲。
一天,娇娇和哥哥毛岸青在礼堂玩耍。突然,毛岸青指着墙上的画像问娇娇:“你知道吗,这个人就是我们的父亲。”
起初,娇娇怎么也不相信。但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她不得不相信。娇娇离开父亲的时候年纪太小,对父亲没什么印象,怎么也想不起他的脸。
02 娇娇与父亲相认
1948年,娇娇和哥哥毛岸青、母亲贺子珍在王稼祥的安排下回到了中国,结束了曾经不堪回首的生活。
来到哈尔滨后,又有人说起她的爸爸就是画像中的毛泽东。回去后,娇娇悄悄问妈妈:毛泽东到底是不是我的爸爸?

李敏与父亲毛主席
贺子珍听后先愣了愣,她强忍住眼中的泪水,点点头说:“对,她就是你的爸爸。”
听到这里,娇娇终于相信了毛泽东就是爸爸的事实。从此,她便在心里开始想象爸爸究竟是什么样子,但还是有些模糊和虚幻。
思来想去,娇娇下定决心给爸爸写一封信。由于她从小在苏联长大,没有学过中文,这封信是用俄文写的。在信中,她写道:
毛主席
大家都说您是生我的爸爸,我是您的亲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见过您,也不清楚这件事。我到底是不是您的亲女儿、您到底是不是我的亲爸爸,请赶快来信告诉我。
毛主席看过翻译后的信,立即挥笔回信写道:
娇娇
看了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现在你一定长高长大了吧。爸爸很想你,也很喜欢你,欢迎你来,希望你赶紧来到爸爸身边。
毛泽东

这封信还没等寄出,毛泽东嘱咐工作人员将这封信改成加急电报寄出。贺子珍将电报翻译成俄语念给女儿听。娇娇见父亲很想自己,激动地跳了起来。
1949年,姨妈贺怡带着娇娇来到北平,带着她来到毛主席的身边。
她见毛主席高大魁梧,又亲切慈祥,确实是自己在画像中见到的那个毛主席。娇娇情不自禁扑上去,柔声喊着“爸爸”,来到父亲温暖高大的怀抱中。
毛泽东也抱起多年未见的女儿,一边喊道:“娇娇,我的小娇娇。”一时间,父女俩俩沉浸在久违的天伦之乐中......
娇娇在和父亲相处中,觉得他不像是画像中看似严肃的毛主席,而是一个充满柔情而又温情的大爸爸。
与女儿重新团聚,毛主席自然是高兴地不得了。逢人便说:“我家里多了一个会说话的洋宝贝。”

在香山别墅的这段时间,是娇娇最难忘快乐的一段时光。可这样幸福的的时光没延续多久便戛然而止。
随着新政权的建立,娇娇跟随父亲搬到了神秘的中南海。一转眼,她也到了上学的年纪,马上要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读书。
毛泽东思来想去,决定给娇娇取个学名。在翻阅到《论语》中的《里仁》篇,他读到‘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决定给女儿取名为李敏。
无论如何,李敏这个名字和他同父异母的妹妹李讷之间多了更多亲密和融洽的成分,考虑到家人和睦,也是用心良苦。
03 李敏恋爱结婚
1954年,李敏已经是18岁的大姑娘了。敏感而又细心的她意识到自己家庭关系的复杂,也发现了父亲对母亲的想念。

从此,她成为了父母亲之间“特使”,这也成为贺子珍下半生的情感寄托。
中学毕业后,李敏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与此同时,她在每年的寒暑假都要遵照父亲的嘱咐前往上海探望母亲贺子珍。
通过女儿,毛泽东了解到贺子珍的近况。与此同时,贺子珍也从女儿这里了解到毛泽东的最近的状态。
李敏每次去看母亲,毛泽东都亲自帮她打点行装,装上北京的土特产;而李敏每次去北京,母亲都会让她带毛泽东喜欢的水果蔬菜。
在学校中,李敏是个少言寡语的内向型女孩子,完美的继承了父母亲的俊美,就像“公主”一样端庄文静。
这样一个花季少女,其实也和普通女孩子一样燃烧着一股青春之火。李敏毕竟是受过洋教育、吃过洋面包的人,不声不响地交往了男朋友。

她的男朋友,是她在八一学校的同学,孔从洲将军的儿子的孔令华,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并于李敏从同学发展成男女朋友。
即便是交往了男朋友,李敏还是把理想、事业和学习摆在第一位、有段时间,孔令华成绩不理想。李敏便表示:如果成绩没有提升,他们就减少来往,甚至不来往。
于是,李敏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果然有了很大提升。
很快,李敏和父亲毛主席公开了自己恋爱的秘密。毛主席得知对方是孔令华后很高兴,并表示:“我一向主张儿女婚事自己做主,大人不要随便干涉。我觉得小孔很好,对你们的交往也没有意见。”
与此同时,李敏又和母亲贺子珍征求意见。贺子珍也赞成两人交往,但希望她暂时先推迟婚期。母亲希望她能先沉下心读书,否则将来读书的机会就难了。
李敏觉得母亲的话有道理,便决定推迟婚期。

李敏和孔令华
1959年8月29日,在孔从洲和毛泽东的主持下,孔令华和李敏举行了婚礼。也是趁着这个机会,孔从洲第一次见到了这位从未谋面的的最高领导人亲家。
李敏和孔从洲结婚后,住在了中南海。婚后一年,他们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毛泽东抱着外孙,将其取名为孔继宁。
在中南海住了一段时间,李敏夫妇决定自立门户,提出了搬出中南海的请求。毛主席听后没有阻拦,只是感慨:“手心手背都是肉。”
1964年,李敏一家搬出中南海,搬到了兵马司胡同的一户普通民房中,也不能随便进出中南海。
李敏每次想见父亲一面,都要先在门口联系工作人员,有时候等了好长时间,都等不到让她进去的通报。
也是在这一年,李敏来到国防机关担任参谋,正式成为了一名军人,并得到许多同志和领导的帮助和关心。

04 父母亲接连去世
1976年,一代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她对好友难过地说:“我真羡慕别人能时常呆在父亲身边,可我见爸爸一面却需要请示、报告、等待批准,实在太难了!”
李敏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父亲去世的前一天。见到父亲的那一刻,只见他躺在床上,看起来非常虚弱、面无血色,好在神志还很清楚。
认出是女儿后,毛主席拉着她的手说:“娇娇,你来看我了......”
此时,李敏有一肚子话要说,但怎么也说不出来,只能不断地点点头。接着,他又抓着女儿的手说:“娇娇,你怎么不常来看我啊!”
李敏很想和父亲哭诉,但还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能用自己颤抖的双手,将父亲虚弱无力的大手贴在自己的胸口。
就在看了父亲的第二天,中央办公厅派人把她接到中南海。一路上,李敏心中极度不安,胸口似乎有什么东西炸裂出来。

下车时,李敏极力控制着自己,工作人员带着他来到父亲的房间。在看到父亲的那一刻,她几乎快要控制不住所有的感情。
只见父亲躺在床上,身上盖着一条洁白无比的单子。面容虽然和平时没什么区别,但那双明亮亲切的眼睛却永远闭上了......
李敏全身颤抖着扑上去,将单子拉开,努力抓住爸爸的双手。可无论她怎么拼命呼喊,却怎么也听不到父亲喊她娇娇了.....
父亲去世后,李敏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精神上完全崩溃了......
为了纪念父亲,李敏专门腾出了一间大屋,屋子里专门为父亲设了一个灵堂。在毛主席的遗像前,环绕着花朵组成的花环,白色的缎带上写着:
永远继承爸爸的革命遗志 女儿李敏女婿令华率继宁、东梅致敬

1977年,母亲贺子珍也因中风长期卧榻。即便后来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但也是时好时坏。
1984年,一代女革命家贺子珍终因年迈多病离开人世。好在她最后的时间有女儿李敏陪在身边,弥补了许多遗憾。
两位革命老人先后去世后,李敏变得很少出门,整天陪在父母身边,虽然看到的只能是他们的遗像和灵堂。
与此同时,她的生活也越来越简单,甚至连前两天吃剩的饭菜都舍不得丢。在穿着上,她更不讲究。
旁人见状让她别穿旧军衣了,她总是说:“只要是衣裳就能穿,我也穿惯了,扔掉实在是可惜!”
李敏在生活上如此简朴,却罕见‘大方’。一次,女儿孔冬梅念着一份《李敏的夙愿》的文章,才知道,母亲为了建造毛主席塑像,捐助了3000多人民币。

女儿疑惑道:“妈,你不是没钱吗,平时还要省吃俭用,怎么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啊?”
李敏说:“正因为我平时省吃俭用,才能省出这么多钱。家乡的父老乡亲都不富裕,还要为爸爸铸造塑像。更何况我是毛主席的女儿,怎么能不出力呢?”
对于普通人而言,3000多元并不算什么。但是在那个年代,尤其是长时间没有工作的李敏而言,她不知攒了多久!
其实,李敏从1977年到1996年的这段时间一直没有被安排工作。期间,丈夫孔令华也劝她多出去走走看看,始终也没有去。
1996年,孔令华和组织反映妻子李敏的问题。不久,总政治部给孔令华打了一通电话。
在电话中,对方表示中央军委已经对他反映的事作出批示:从1996年,李敏享受副军级待遇。

在中央的关怀和帮助下,李敏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可就在此时,迎来她的却是另一个打击。
1999年,孔令华在赶往参加有关毛主席的活动途中发生了车祸,送进了医院抢救。在动手术期间,他突发心脏病去世。
丈夫去世了,李敏虽然遭到了又一次打击。但这次,她很快走了出来,乐观地看待人生。这就是伟人的女儿,继承了伟人坚强的意志......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