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一首绝美却被人们遗忘,又被电视剧《甄嬛传》唤醒的诗词
[打印本页]
作者:
兰天
时间:
2023-1-18 11:53:23
标题:
一首绝美却被人们遗忘,又被电视剧《甄嬛传》唤醒的诗词
一首绝美却被人们遗忘,又被电视剧《甄嬛传》唤醒的诗词
2022-12-14 04:00
我们都知道,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论是历史、文化、民俗都通过诗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先秦闻名的《诗经》、《楚辞》;汉有《乐府》;唐有“诗”;宋有“词”……总之诗歌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赞咏,诗歌也是中华民族浪漫精神的体现。
而在这些诗歌之中,“词”无疑也是中华文学上的一座高峰。
一提到“词”,我们想到的是就宋词。而其实,它诞生的时间,还要再往前推400余年,在南北朝时期的梁代,在唐代教坊中逐渐成型。
之后的黄巢起义让唐朝千疮百孔,天下进入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局面,而词坛的鼻祖《花间集》也在这个乱世中被编集。
《花间集》,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多是以女子的角度描写的关于男女之情的词作。
里面的每一首词,对画面的描写都细腻万分、美轮美奂,无不动人。可是,当你尽览全集后,你会发现,每首词的主题,十分相似。在这种美和细腻,不断地席卷下,竟然会产生一种厌倦之感。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整本词集的主题,那就是“闺情”,闺中之情。故而有人戏称它为”打着阳春白雪旗号的男欢女爱”。
可尽管如此,依旧无法阻止它流芳百世。不仅仅因为这些词人开创了文学上的先河,还因他们字里行间的真情切意。
正如历史的赞歌应该献给那些主动拥抱文明,甘愿奉献血统,不求留下姓名的人们,无论他们是华夏还是蛮夷。历史的天空也应该同情迫不得已随波逐流的人们,无论功过,无论是非。
无论他们是谁,只要能推动文明车轮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亦或是能为我们留下一点点美好,都值得我们去敬仰。
今天要说的这首词,就是在《花间集》中,位列首篇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前些年人们对这首词的印象几乎只停留在中学课本。一部电视剧《甄嬛传》无意间让这首词再次回归大众的视野。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面前的屏风上。屏风弯曲折叠着,上面的小山仿佛也重叠在一起,在光的作用下,画屏上金丝银线编制的图案光影闪烁,忽明忽暗。
她欠了欠身体,蓬松着的乌黑鬓发,试图将自己化作一缕缕青烟,顺着她如雪一般洁白的面庞滑落下去。
还没睡好的她,缓慢地走下了床,懒懒地描长了她的眉边。过了好久,再盘起她蓬松的头发,漫不经心地画着她的容妆。这么美好的女子,为什么对于自己的打扮如此不放到心上呢?难道她不爱美吗?此刻我们尚不知晓。
她坐在梳妆台面前,如花一般的容颜映射在前后两面镜子上,相互交映。为安静的闺房又增加了一分颜色。
她站了起来,崭新的丝绸短袄上用金色丝线绣成的一对恩爱的鹧鸪,双双欲动。仿佛在述说着什么故事,总之,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但是能感觉到,就连空气里,都蕴藏着一股忧伤的情绪。”
如果只有这样的翻译,仿佛词人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描述了一个女子懒妆梳洗的过程。
其实这是温庭筠高明的地方,一切看似白描,其实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剧情;看上去是辞藻的堆积,但其实用了不同的手法烘托出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小山重叠金明灭”对于这一句,向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像前文提到的那样,而另一种说法是“小山”是一种眉妆的名称。整句话的意思是小山眉重叠在一起,而额头上的梅花图案或明或暗。
这两种说法各有依据,但个人倾向于前面一种说法,即“屏风上的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忽明忽暗。”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先是一个广镜头,囊括了一个房间,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绣着金线的屏风上,金色的光再反射到你的脸上,忽明忽暗。这时候房间的一个角落有了动静,原来是一位美好的女子刚刚在床上欠伸,镜头慢慢地移动,锁定到了她的脸上:“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为什么她梳妆打扮时,如此漫不经心的?难道是因为她对自己的妆容和美丝毫不在乎吗?
并不是啊,你看“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她的梳妆台连镜子都要两面,一前一后都映着她美丽的容颜。难道这样精致的女子会不爱美吗?显然不是。
那是为什么呢?词人在最后一句通过对比给出了我们答案:“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词句在这里结尾,而情绪也在这里达到了高潮:鹧鸪成双,而她的情人却不在自己的身旁。
前面所有的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也印证了一句古话:“女为悦己者容”。
《甄嬛传》的编剧在剧中对这首词的运用也恰到好处,由一个虽然用手段得到了位份上晋升但自己却没有得到皇帝宠爱的安陵容口中唱出:一切的用度都是极致的,唯独爱人不在自己的身旁。
有时候人们会说我们误读的了很多诗词。
或许吧!但有一个形容“词”的词,即:朦胧美。之所以朦胧,是因为它们总能够勾勒出一个我们熟悉、向往、好奇的画面,却不会描绘得太过具体、清晰。
给予相同情绪下的我们更多代入感,也给予我们更多的解读空间。
或许正如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致辞时说的那样:“被误读,或许也是文学的魅力之一。”
总之,诗词,经过了历史反复的洗礼,依然留存至今;纵然诗词对于我们没有太多实际的作用,但仍然有很多人为之着迷;纵然被很多人遗忘,却依然光芒闪缩。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