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图刊】浓浓的年味 舌尖上承载家的记忆
[打印本页]
作者:
如云
时间:
2023-1-20 07:11:39
标题:
【图刊】浓浓的年味 舌尖上承载家的记忆
【图刊】浓浓的年味 舌尖上承载家的记忆
2023-01-19 10:40
有一种食物,以其独有的方式,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不忘昨日的来处。
春节临近,家的方向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春节回家,感受熟悉的气息,看到久违的面孔,品尝到难以忘却的味道。年味,是味蕾上承载着的家的记忆,那些看似平淡朴实的食物,每逢这个时刻,愈有不一样的感觉。中新社发 梁孝鹏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涔天河镇东田社区的年糕作坊内,瑶族妇女在翻凉黄年糕。
黄年糕以香米、糯米为原料,用黄栀子水染色,经过泡米、打粉、上色、揉捻、出糕等工序制作而成,是瑶乡人春节的必备美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民间艺人正在打糍粑迎新年。糍粑也称年糕,在过年的时候制作食用,过年前制作糍粑是农村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具有浓厚的乡村风味,打糍粑活动成为大家过年前的一项重要准备活动。 中新社发 谢万柏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江西宜春,奉新县干洲镇一处农家院里,村民正在忙晾晒腊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甘肃张掖,甘州区花寨乡滚家庄村,村民在家里用传统方式烧制年馍馍。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腊味,是中国民间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也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佳品,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两汉时期的《周礼》、《周易》中已有关于“肉甫”和“腊味”的记载。
贵州黔东南,在剑河县岑松镇温泉村,村民熏制好的腊制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丛西街道北城社区开展“巧手做花馍、‘蒸’出幸福年”活动。辖区居民一起制作花馍、蒸花馍,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蒸蒸日上,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增添浓浓年味。 中新社发 郝群英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湖南省资兴市唐洞街道茶坪瑶族村,居民在制作糍粑。中新社发 李科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贵州遵义,一位工作人员在整理待熏烤的腊香肠半成品。春节将至,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一家腊肉加工坊内,工作人员忙着赶制腊肉、香肠等特色美食供应节日市场。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海南省琼海市彬村山华侨经济区村民庞晓英忙着制作年糕。 新春将至,海南省琼海市彬村山华侨经济区的村民忙着制作年糕过年。这个村的村民大多是印尼归侨,制作的年糕既有本土特色,又具南洋风味,吸引不少市民闻香而来争相订购。 中新社发 蒙钟德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石家庄,井陉县南王庄乡东尖山村,农户在制作黄米年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白果村内,村民在制作红粑。红粑是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农村存在的一种食物。主要以糯米为主,碾米配料,以食用品红为颜料。经过碎米、打芡、揉团、分等、滚红米、上蒸笼、手工压型等几道主要工序精制而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农历新春的临近,沪上多家知名老字号的年货热销。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江苏南通,在如皋市老万和潮糕店,工作人员在潮糕上盖印。春节临近,江苏省如皋市老万和潮糕店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员忙着制作当地传统点心林梓潮糕,供应春节市场。如皋当地有春节期间吃年糕的习俗,寓意“年年高”。
林梓潮糕是如皋市的长寿食品,由糯米、粳米加工成米粉,拌上白糖、桂花等制成糕坯,再经多道工序蒸制而成,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天津首个非遗文化主题年货市集启幕,市民观看国家级非遗项目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 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春节将近,62岁的“糖糕奶奶”吴彩明在制作胜丰糖糕。胜丰糖糕,是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一种传统民间特产,是当地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节日美食。 中新社记者 张雨滴 摄
雄安新区大树刘庄村辛爱青家中的冰糖葫芦加工厂,工人正在制作冰糖葫芦。作为远近闻名的“冰糖葫芦村”,大树刘庄村制作冰糖葫芦的历史已有100多年,全村三分之二的村民都会这门手艺,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