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吃饺子,原从何来?
论及饺子的“发家史”,可谓是一波三折。从“馄饨替身”到“除夕必备”,这中间着实历经了无数朝代,横跨了几千年。▲图自网络
到了唐宋时期,天下安定、一派祥和,饺子逐渐成了流行美食,做法也是千变万化。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追忆北宋都城汴京的盛况时,就不止一次提到过饺子,当时称作“角子”,“水晶角儿”“煎角子”“驼峰角子”……实是令人眼花缭乱、食指大动。▲图自网络
而饺子最终常驻除夕餐桌,一跃成为国民美食,则要到明清时期。当时饺子的名称纷繁交杂,除了“角子”“扁食”“饺儿”这些前朝已有的称谓之外,还加上了“水角儿”“水点心”“水点儿”“汤角”一干别称,大抵因其常被水煮的缘故。光绪年间《顺天府志》曾引述:“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无论贫富,过年吃饺子这一全民性的习俗至此终是落定。各地的饺子,有何讲究?
现如今,饺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食品”,过年过节更是逃不了饺子的身影。中华自古地大物博,饺子自然也有着各具特色的地方风俗和讲究,形成了繁盛兴旺的“饺子家族”。蕴藏的寓意,绵远悠长
无论凭借的是可喜的外形,还是可口风味,饺子已然风靡了上千年,甚至于垄断了家家户户的节庆食谱。但这期间,围绕“饺子”还诞生了不少独特的寓意,使其渐渐演变成了一条中华民族的文化纽带。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