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中国知青:历史是否该烙上浓重一笔 [打印本页]

作者: 如云    时间: 2023-3-5 09:48:35     标题: 中国知青:历史是否该烙上浓重一笔

中国知青:历史是否该烙上浓重一笔                          2023-02-15 08:24                                       

         中国知青的话题,几乎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大家庭,甚至可以说千家万户。自六十年代老三届上山下乡开始,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中期,在这短短的近十年历史中,我国有近八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最早的一些老三届知青们,如今聊起却属使人有些伤感,正值青春年华时却伴随着绿皮火车的一声轰鸣,告别了城市、家乡、亲人们,远赴异地它乡甚至到了最艰苦最遥远的北大荒。当年对他(她)们来说连韭菜与麦苗都难以区分,但却不得不面对那个时年严酷的现实,去广阔天地乡间田野接受历炼。
人们或许要说那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时年吧!当年对老三届的知青们来说,用付出了满腔的青春与热血一点都不为过。到了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知青们略有一些调整,大部份被安排到离所居城市并不遥远的某一县域的乡村了。许多知青们被安排组成3至5人的知青小组,过着简单的集体生活,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知青系单独扦队落户乡村,另外也有极少数知青扦队落户到亲戚所在的乡村。
知青们在乡间的生活与劳作起初不用说都难以适应,尤其是山间田野的劳作强度超出正常负荷。人们可以试想一位城里的初高中刚毕业的学生,突然间来到乡村去进行体力劳作,对他(她)来说压力有多么的巨大。生活方面根本无从谈起,有蔬菜就饭那属条件较好的了,虽然蔬菜里用油少的可怜,常常是咸菜都无着落。即便在夏季的咸菜里爬满了嚅动的咀虫,那总比无咸菜就饭好多了!
居住环境大都是十分简陋的茅草屋,窗户用塑料膜遮挡,有玻璃窗户的那可以说是比较奢侈的享受了,在寒风凛冽的冬天时,知青们在屋内来回跺脚都无法去除寒意。天黑时简易自做的煤油灯照明,早晨起来咳出的第一口痰液黑黢黑黢,更有一些村民连煤油灯都舍不得点亮,天刚擦黑时便早早地上床入眠吧。
有一点或许是知青们共同认可的,乡间生活与劳作虽然极其艰苦,但却十分锻炼人的思想意识。与中国最基层的广大农民接触,你会学到很多生活中无法学到的东西,对唐朝李绅的诗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与认知。
人生如梦几十年转舜间过去了,当年的知青们现早已步入老人队列了。对于曾经的知青时年该如何去作出评述,估计还得几十年由后人们去总结与评述吧!但是中国的历史上是否该烙上浓重的一笔!
作者:楼 楼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