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红色潇湘 伟人故里
[打印本页]
作者:
惜晖
时间:
2023-3-6 04:36:40
标题:
红色潇湘 伟人故里
红色潇湘 伟人故里
2023-03-05 16:18
文/唐耀坤
潇湘,广义地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合称,泛指湖南全省。潇湘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中次十二经》:“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此后,潇湘一词广为流传,并不断赋予新内容,作为美的象征,如用作词牌《潇湘神》、戏曲《潇湘夜雨》、琴曲《潇湘水云》等。狭义的是指潇水流域,湖南永州全境。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华大地的变革接连不断,戍戌变法、辛亥革命、护法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戍戌变法中的首领谭嗣同;辛亥革命中的黄兴、宋教仁;护国运动中的蔡锷;五四运动中的匡互生;抗日战争的毛泽东、彭德怀;解放战争的毛泽东、刘少奇、贺龙、罗荣桓;这些英雄人物都出自潇湘。湖南人自古以来受重义尚武,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所熏陶,史学界古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现有“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之称。潇湘这片土地近百年来受到连续性的革命战火洗礼,染成了血与火的颜色——红色。故此有红色潇湘之称。
1893年12月26日,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一户农民家庭,诞生一名男孩,父亲毛贻昌给他取名叫毛泽东、字润之。
自舜接过尧的帝位,他为了体察民间疾苦,多次南巡,途径湖南韶山,在韶山冲受美丽山水和古朴民风的感染下,于此,他精心创作出韶乐曲。每当韶乐曲奏响,天地愉悦,百姓闻之欢快,百兽闻之齐鸣。韶乐曲音域宽广,人与人听之放弃分争,人与动物界、自然界闻之和谐共存。近代杰出的伟人毛泽东,就出生在舜帝创韶乐曲的地方——韶山冲;他自然接受到了舜文化精华的灵气,他能成大器,创建新中国之伟业,因灵气附身、天之使然。
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同年8月,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任总政治委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1933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同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1936年12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
抗日战争开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这些抗日根据地大部分是在华北山区,但也有的是在河北平原和苏北平原。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发表《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1942年,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3年,领导根据地军民开 展生产运动,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同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战略。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
毛主席可谓是大器晚成,56岁才入主中南海。他在就成就伟业之前,坎坷多磨如孟子所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担当大任后,治国理政以舜为榜样,以德治国。《尚书》云:“德自舜明。”《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虞舜)始。”舜帝是“德”的化身。舜帝开创了文明“德治”的新时代,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历史意义。毛主席在领导中国革命胜利以后,也仿效舜帝的“德治”国家,他将“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内容,作为治国理政的基础;与舜帝的“德治”国家如出一辙,或更加完美。
毛主席对舜帝是极为崇拜的,在他的诗作里几次提及舜帝。他在《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春风杨柳千万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诗意即是要六亿人民意气风发,个个都像古代的尧舜那样,国家就会蒸蒸日上,民众就会幸福安康。
舜帝“勤民事”“苦忧人”几次南巡湖南,最后因抗击九嶷山的疫情,而病逝于此,并葬于斯。汉司马迁《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舜帝魂归九嶷山,“为救苍生涉险境”。九嶷山出现疫情,他作为君王而已是百岁老人,但他不顾年迈,亲临灾区体察百姓疾苦,因而命丧九嶷。在毛泽东的心目中,舜帝是理想的君主人格化身,高山仰止,毛泽东对舜帝以及舜帝的安息之地九嶷山,常怀崇敬之心。在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也与九嶷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毛泽东的早年好友,有多位来自九嶷山地区,其中有何宝珍、李达、乐天宇等。著名农业科学家乐天宇的老家就在九嶷山下,早年就读湖南第一师范,因常去导师杨昌济家求教,从而与毛泽东、杨开慧结为好友。
新中国成立后,乐天宇担任北京农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后调中国科学院,主持华南热带作物研究。1960年秋,他带领一个考察小组回到九嶷山考察香杉和斑竹的生长、分布情况,特意挑选了两根斑痕分明的成竹,截成四段,带回北京。除留下一段自己作纪念外,其他三段分赠老友,其中一段就赠给毛主席。
乐天宇感到,仅送一段斑竹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意,就写了一首七言古体诗《咏三分石》:“三分石耸楚天极,大气磅礴驱舞龙。南接三千罗浮秀,北压七二衡山雄。西播都庞越城雨,东嘘大庾驰田虹。我来瞻仰钦虞德,五风十雨惠无穷。为谋山河添锦绣,访松问柏谒石枞。瑶汉同胞殷古谊,长林共护紫霞红。于今风雨更调顺,大好景光盛世同。”落款“九嶷山人”,他将诗和斑竹一起送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睹物思贤,读诗生情,更对葬在九嶷山的舜帝心生敬意,不久便回赠了一首《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既是一首肺腑之言的颂歌、又是一首友谊感奋之诗。开篇从九嶷山写起,青山巍巍,白云缈缈,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女英依傍着清风祥云徐徐降临。她们缘何而来?自然是为舜帝、为情而来!其景其情描述得如画入骨。
接着写斑竹、写泪痕,写红霞、写仙女的衣裙,写她们对舜帝的景仰和爱恋。然后,又从忆念之情转入到对祖国欣欣向荣的感怀。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浪在洞庭湖畔汹涌澎湃,在潇湘大地谱写着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诗中对舜帝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夫坚贞爱情十分夸赞;为作为君王的舜帝如此体衅民情、排解疫情,因此命丧疫区,是何等地高尚,值得永远缅怀和崇敬!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