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女儿提出入党要求,毛主席第一反应:你为什么要入党?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3-3-15 06:56:22     标题: 女儿提出入党要求,毛主席第一反应:你为什么要入党?

女儿提出入党要求,毛主席第一反应:你为什么要入党?                                                         

2023-03-04 17:40                                       
前言  

毛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一生拥护中国共产党,忠党爱党,更何况自己的女儿想要入党,毛主席该是极力支持的,可为何毛主席得知后只问了一个问题?

同志间的思想谈话

中学时期,毛主席女儿李敏看到不少同学要求进步,积极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李敏心里也想这样做,但又觉得自己还达不到一个觉员的标准。因此,李敏自己写好入党申请书,在书包里装了好多天,还是没有胆量把它交给党支部。总觉得自己离党的要求,与党员条件相差得很远很远。想来想去,李敏觉得自己该找个知己好好谈谈自己的心里话。

想了很久,她决定与自己的爸爸交谈。于是,利用周六与毛主席相见的时间,父女二人进行了一次“同志”式的思想交谈。一个星期六,李敏回到家里,看到毛主席正好在家,于是她走到毛主席的书房里,见他正坐在那里看书,就规规矩矩地站在他面前,神情又认真又很严肃,还夹杂着紧张,其实李敏并不知道该怎么开头跟父亲交谈她的想法。

毛主席见女儿进来,放下书抬头看着她,笑笑说:“娇娃,坐下。”李敏坐在一旁,心里稍稍平静了点,严肃地说:“爸爸,我想和您谈件事,一件很重要的事。”

李敏话音刚落,毛主席有点吃惊地抬起头来望向她。那样子,那神态,似乎像发生了什么大事一样,李敏一时也感到有点紧张。因为和毛主席相处的日子里,父女二人的谈话一向是很随便、很自然的。他们之间,还是第一次出现这样严肃的场面。

毛主席放下手里的书,用慈爱的目光望着李敏,轻轻地说:“娇娃,你想谈什么?”那语气,那神情,是温和而又亲切的。也让李敏内心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热流。

“我想入党。”李敏望着爸爸慈祥的面容,激动地说出了心里话。说完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但她也急切地想听到父亲的反应,紧张又期待,心在怦怦地跳着。在李敏眼里,这是她生命中的大事啊!

李敏本以为自己如此进取,爸爸定会很高兴,会满心欢喜地鼓舞激励自己一番。但没想到毛主席却问:“你为什么要入党?”这句话把当时懵懂的李敏给难住了,三言两语也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只能在心里嘀咕:爸爸怎么跟党支部的人讲的一样呢?怎么好像并不欢迎啊!

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李敏觉得自己满腔的热情,像被一盆冷水浇了一样,小声哺哺道:“人家的爸爸都鼓励子女好好努力,争取早日入党。您不鼓励我,反问我为什么要入党。我不理解您的意思。”话语中对毛主席有些埋怨。

可能毛主席见李敏有点闹小脾气,笑了一下。他和蔼地望着女儿说:“爸爸这不是在帮你解决问题吗?问你为什么要入党有什么不对呢?一个人要入党,这是件好事嘛。就是好事,也要问个为什么。要入党,首先要明确为什么入党,要端正入党的动机才是首要的:“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李敏一时间也说不清。

“那我好好想想,再跟您谈行吗?”她望着父亲说。

“好嘛,爸爸的大门向未来的共产党员敞开着!”毛主席笑着站起来伸开双手说。

于是父女二人结束谈话,相视一笑,走出了书房。

接下来的好些日子,李敏都在反复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入党?”入党不是一句话的事,这确实是个严肃的问题,来不得半点儿戏。在认真思考毛主席所讲的话的同时,李敏也明白了:那天,爸爸不是以父亲的身份来同女儿谈话的,他是以一个老党员的身份,同一个要求入党的青年人进行严肃而又认真地谈话。想到这一层,李敏心情舒畅了很多。

就此,李敏对于自己的父亲的理解也更加深了。她意识到,父亲不仅关心她的衣食冷暖,更关心她的理想、事业与学业。他是一位具有远大理想、远大目标,又有丰富感情,充满爱心的既伟大又普通的好爸爸。以至于很多年过去,李敏仍深刻记得那次“同志”式的父女对话。

“想成为党员,先提升自己吧”

毛主席不仅关注李敏身心的成长,还关心学业与理想。关于入党这个理想,毛主席给李敏时间领悟,但当前力所能及的事情,便是为入党做积累,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学到东西,为人民办实事。说到李敏的功课,毛主席真是煞费苦心。

1953年,毛主席带着自己的女儿一起去视察十三陵水库。这一天,毛主席心情格外好,而一向少言少语的李敏也非常的开心,她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似乎对一切都很上心。而毛主席也不厌其烦的回答着她的碎碎念,享受着这难得的亲子空闲时光。

不过走在半路,毛主席转眼看到了一个“王八背石碑”的雕像,于是毛主席立刻让司机停了下来,围着这个雕塑前后观察了几圈。

当时李敏心里很是好奇父亲在看什么,不由的嘀咕了一句,这个石头有啥好看的?毛主席像是看懂了她的小心思,然后问了一个对她来说有点难度的问题:“你知道为什么王八要背着石碑吗?

李敏哪知道这个,她连连摇头。那头毛主席突然打起拍子,唱起了歌:“望望东来望望西,望见王八驮石碑。我问王八犯了什么罪?上辈子卖酒兑了凉水......

根据李敏的回忆,毛主席独特的湖南乡音夹杂着民间曲调,竟还真唱出一种不一般的韵味。

小小的李敏不懂这其中的深意,小嘴当即说道:“难道卖酒掺水,就罚它一辈子驼石碑吗?假如这样的话,我觉得处罚也太严厉了。

但毛主席却意味深长地笑着说说:“我的小洋人,你也是烧酒里掺了凉水啊,本来是中国人,却到苏联住了挺长的时间。

那么讲到这里大家肯定都有疑问,李敏身为毛主席的女儿,为何被毛主席说成是一个小洋人呢?她又为何对中国文化如此陌生呢?

这一切还得从1936年说起,毛主席在延安闹革命那段日子,正好贺子珍怀胎生产,在毛主席的焦急等待下,很快就传来了孩子落地的哭声。由于当时生活条件艰苦,所以刚出生的孩子显得更加娇小瘦弱,邓颖超同志抱起孩子充满心疼的说:“真是个可怜的小娇娇啊。”从此啊,大家都称呼这个孩子为小娇娇。

毛主席在众人的称呼中联想起一句“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净如芙蓉。”于是就着此话,给女儿取名为姣姣,不过由于刚出生时邓颖超叫习惯了,所以大家又称呼她为娇娇。

然而为了革命需要,毛主席无奈之下只能将才4个月大的娇娇寄养在陕北老乡家里。后来他又将娇娇送去了延安的洛杉矶幼儿园。整整三年的时间里,娇娇没有父母的陪伴与关爱,有的只是保育员和其他小朋友的陪伴。后来1939年,贺子珍在苏联学习时,失去了出生才10个月的幼子,承受不住这般打击的贺子珍精神接近崩溃。

得知此消息的毛主席也深表痛心,想着把娇娇送去,是不是能治愈贺子珍呢?于是当即将4岁的娇娇送往贺子珍的身边去陪伴她。就这样,小娇娇又离开了父亲,去往了在异国他乡的母亲身边。

那是1941年1月,在朱老总的女儿朱敏的陪伴带领下,小娇娇离开了父亲,离开了中国,开启了远在他乡的生活。

正因为娇娇在异国他乡生活了整整7年,她对中国这个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已经很陌生了,甚至父亲毛主席在她心目中的印象都渐渐模糊。

记得在苏联时,娇娇陪哥哥毛岸青坐在礼堂里聊天,聊着聊着毛岸青指了指挂在墙壁上的毛主席照片问娇娇:“你知道他是谁吗?”娇娇响亮的回答:“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

毛岸青认真地说道:“对,可他也是我们的爸爸。”这句话震撼了娇娇懵懂的心灵,她坚定的反驳:“不可能,你瞎说,我没有爸爸。

毛岸青想到妹妹可能是从小离开爸爸,极少见面,对爸爸印象不清晰了,于是更加坚定表示:我没瞎说,他是我们的爸爸,是他把我们送到这里来学习的

看着哥哥认真的表情,娇娇对毛主席是自己父亲这件事情有点半信半疑了,但这些年她没有见过自己父亲,身旁也无人提起,让她一度以为自己没有父亲,这突然有了个父亲,而且还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这让她既困惑又激动。

为了再次证实这一点,她着急忙慌跑到贺子珍的身边,追着询问这件事情的真假。当贺子珍给了她肯定的答复,娇娇高兴得蹦蹦跳跳,她不断地高呼着,自己有爸爸咯,而且还是画里那个最伟大的人物。

从那以后,娇娇每天就有了新的必修课,去礼堂里看那个照片里的爸爸,每次傻傻的站在照片前,一站就是大半天......

历经几番波折,贺子珍和娇娇总算回国了。刚开始得知自己快要回到祖国见到父亲了,娇娇十分激动,但在小姑娘的潜意识里的祖国,非常陌生,担心自己被排斥。不过,在娇娇心里神秘的爸爸能够支撑着她去面对一切困难,回去之前,为了确定这个爸爸的身份,她还鼓起勇气给毛主席用俄文写了一封信,字迹虽然歪歪扭扭,但字里行间洋溢着调皮,可爱与好奇。

她在信中提到:毛主席,大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生爸爸,但我在苏联没有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爸爸?毛主席接到信后最初也有些失落,但想到女儿太久没有感知到父亲的存在,也无可奈何,激动地给娇娇写了回信,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去苏联10多年一直未见过面,你一定长大了,长高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喜欢你,希望赶快回到爸爸身边来。”

收到毛主席的回信后,娇娇的开心简直溢于言表,激动地跳了起来,“哦,爸爸来信了,我要到北平看爸爸了。”看着娇娇发亮的眼眸,贺子珍也不由得眼含热泪,孩子终于要回到父亲的身边了。在仔细的叮嘱了娇娇一些琐事,像要听爸爸的话,好好学习,照顾爸爸的身体后,贺子珍不舍的将女儿交给了自己的妹妹前往北平。

在双清别墅里,毛主席终于见到了他八年未见的娇娃,父女两人刚见面一时之间竟有点哽咽。小姨低头对娇娇说:“娇娇快叫爸爸,喏,这就是你爸爸。”娇娇傻乎乎地盯着毛主席看了很久,像是在脑海里输入这是自己爸爸的信号,输入完成后像一只小喜鹊般扑到了毛主席的怀里,羞涩又激动的叫了一声“爸爸。”毛主席不由得双眼湿润,他紧紧的抱住了女儿,亲了又亲,喃喃的念叨着:“娇娇,我的小娇娇啊。”

就这样,娇娇回到了自己的父亲身边。在刚回到祖国的那段时间,娇娇天天黏在父亲身边,拉着毛主席的手不让他离开。毛主席自然也是十分乐意女儿陪着他。

“多亏了父亲,我才没掉队”

娇娃虽然已经12岁了,但整整7年的异乡生活,让她不会说中国话了。她的中文水平较同龄孩子还有些距离。为了提高李敏的中文水平,毛主席安排了有关学习方面的计划,想方设法让女儿的中文能赶上同班同学。并且几乎是给李敏下达了一道不可更改的命令:读《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三国演义»这几个大部头的中文版本,绝对不许李敏看俄文版。

这对李敏来讲可谓是难上加难!这意味着她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做出更大的牺牲,放弃周六、节假日。李敏不禁感慨:加在我肩上的是一副超出我的年龄和身体负荷的重担啊!

尽管李敏是不情愿的,但毛主席的话她还是要听。从此,李敏没有了同学们最盼望、最欢乐的寒暑假。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到上海看妈妈,除了完成作业之外,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学习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大部头,她硬是一本一本地啃下来了。当她读完这些书的时候,都要怀疑自己脑袋是不是“涨”大了很多,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时候书里的故事情节不好理解,李敏总是搅糊涂。

后来毛主席问起李敏读书的情况时:“娇娃,我给你的任务完成得怎样?读了多少?读懂了多少?”

李敏知道父亲是在检查她的学习进程,便如实地告诉了他。当说到《三国演义》时,李敏噘着嘴说:“这本书我越读越糊涂,越糊涂就越乱。三家谁和谁打?怎么打?在什么地方打?我都搞不明白了。我的脑子乱成了一锅粥。再看下去,就要把我加上,成了四国开战,就更乱乎了。我实在是读不下去了。爸爸,请您网开一面,放我一把吧!”话语中既认真又开着玩笑。本以为在李敏的撒娇轰炸下,毛主席能松松口,谁承想,毛主席听完了却说:“糊涂了,就先把这部著作放下,再看另一部吧。”

无奈之下,李敏只好放下《三国演义》,读起了《红楼梦》。最终难啃的《红楼梦》也被李敏消化掉了。不仅如此,为了尽快提高李敏的中文水平,毛主席不光是提出要求、布置任务,还给子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指导与帮助。毛主席专门为女儿请了一位老师,为她补讲唐诗、宋词、元曲及有关古典名篇名著。凡是初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古典文学知识,李敏都得学会。

李敏长大以后常常感慨:

“能跟同学们齐步同行地学习中文,实事求是地讲,除了我刻苦、肯学的原因外,能够迈过中文这一难关,我得感谢我的爸爸。要不是他当时给我下达如此强硬的“命令”,我可能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然就不可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也许还会从学习中文的行列中掉队的”。

其实子女都是如此,当时被父亲逼着学习,李敏心里多少还是有点责怪父亲的。看到别人家的父亲对孩子不仅给吃、给喝,还给钱花,李敏也会羡慕他们,有时累得难以承受时,还真有点怪父亲给的砝码太大,怪父亲心狠不知心疼子女。长大后便不会那般任性,是毛主席给了李敏终生受益的知识,这种爱是永远的。所以,她应该为有这样一位爸爸而高兴。他不仅是个伟人,更是她的良师益友,是她的爸爸。



作者: 大志    时间: 2023-3-17 13:36:36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