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震惊收藏界:瓷器玉器造假竟高达百分之90 [打印本页]

作者: 思雨    时间: 2023-4-12 19:51:41     标题: 震惊收藏界:瓷器玉器造假竟高达百分之90

震惊收藏界:瓷器玉器造假竟高达百分之90                                                       

2023-04-07 12:47                                       

                                       

仿古玉:最受追捧也最伤人

无论国内哪个古董市场,最常见的古董就是古玉。可是在这些古玉中仿制品相当多,大部分来自河南南阳和辽宁的岫岩,那里是玉的故乡,也是造假的聚集点。

当地人用机械操作代替人工雕琢,然后再仿制一些造型和图案,这样生产出的玉器价值也较低。

在当地一对玉镯只要3元钱,可到了外地就可能标上几千元,很多对玉不甚了解的人经常受骗。同样,翡翠造假也很多,主要是用激光上色,但这种颜色几年后就会褪掉。

旧玉改制是玉器行造假的普遍现象,是造假手段中较为高超的一种。经改制后的旧玉,以冒充高档次的古玉出售。把低价位的旧玉卖到高价位,又不容易被发现,可谓生财有路。

据说旧玉改制盛行于清朝,来源于清宫廷。清朝各地进贡的玉器,有些粗糙、低劣,不适合宫廷陈设。宫里便组织工匠对其进行改制,以适于宫廷需要。此风逐渐传到宫外,流行于民间,并在玉器行延续至今,成为造假的一种方式。

改制旧玉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翻新,把形状粗糙的玉器,翻新再加工成精细的玉件。

二是改残,把残破的玉器,以大改小,以半块改新件。

三是刻纹,对璧、璜、斧等无纹或少纹的玉器再刻纹饰,提高欣赏价值。

四是加款,把无款的旧玉器略加修饰,刻上唐宋年号,成了唐宋的玉器等等。

利用旧玉改制新器件,其好处是旧玉的玉质不变,虽然外形或名称变了,但玉质仍是古玉。

这种旧玉改制的古玉,一般不易识破,但只要细心,常在玉器上下工夫,仍然能发现新刻的痕迹。很多人明知是旧玉改制,宁愿接受也不愿道破。因为改制的古玉,并不损其价值,甚至能提高其价值。

炫目瓷器:常让收藏者“花眼”

一位专家曾不无感叹地表示:“我从事瓷器鉴定30多年,见过的文物不下5万件,可是哥窑的瓷器却只见过1件。”可是,在如今的古董市场上,仿制的哥窑、汝窑、定窑瓷器却随处可见,样式更是从梅瓶到帽筒,几乎无所不包。

在很多古董市场上,总有一些外地来的老乡叫卖“出土文物”,他们的骗人伎俩其实非常简单:选一批造型比较古朴的瓷器。

然后,将瓷器浸在盐酸中,待瓷器表面发黄、产生裂缝后再将这批瓷器埋进土里。两三个月后,瓷器开始变得灰暗、陈旧,看起来就好像是经过了千百年一样。

宣德炉:几乎十炉十假

除古玉和瓷器外,最火的假文物就要数“宣德炉”了。这种自生产之日即有人开始仿造的铜器,真是让收藏者费尽了心思去琢磨,而结果却往往是“再次走眼”。

宣德炉的造假高潮出现在万历年间,南京的甘文堂与苏州周文甫所造的仿制品与真的宣德炉只差一等,当时被人搜购一空,以后不同时期也各有不同的仿制品。

而现在地摊上所谓的落款是“宣德炉”的,几乎十炉十假。好在由于工艺复杂,一般造假者对文物的认识和把握不准,假铜器很容易看出破绽。

即便如此,仍会有大量造假者为暴利铤而走险。除宣德炉外,仿造日伪时期的枪刺、古代的鼎和爵等都不少见。

书画:当题跋遇到电脑

电脑和数码相机的出现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但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到了造假者手中却成了造假工具。

日本某公司曾使用一种超高倍照相机对我国大量珍品书画进行仿制,仿制的结果是国内某文博院的院长在仔细观摩仿制品后,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博物院里的东西。”

文物贩子们近年来开始把这种技术用于造假,即用电脑复制原作的题跋,然后再将其复制于伪作上。

于是一个新问题产生了:假画“真”题跋。当今文物市场上的假书画多集中于唐伯虎、郑板桥、刘墉(刘罗锅)等几位名家身上,要识破题跋需要收购者具有一定的书画知识。

明清家具:多为仿制

明代的花梨木太师椅,目前的市价已达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些造假者眼红于这个市场中的暴利,纷纷采取各种手段造假。

有人曾花一万多元买了一架“明代画案”和两把“清代太师椅”,据说是黄花梨木的。谁知回家用抹布擦拭太师椅时,发现竟然褪色,那个画案更是到家就裂了缝。

找来专家一看,才知道根本不是什么明清家具,全是仿冒品,连1000元也不值。现在明清家具市场有相当一部分是仿冒品,这些假明清家具多来自广东、浙江、河北和天津周边等地。

针对市场上泛滥的古玩假货,专家认为归根结底还是一夜致富、一物成名的心理作祟。

民间收藏古玩已逐渐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收藏者除具备历史、文化、制造工艺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对全国市场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希望收藏者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陷入为卖而买的收藏怪圈。

当今中国收藏市场持续升温,不同层面的火热都昭示着这一现象:人头攒动的古玩市场,如醉如痴的收藏爱好者,拍卖行拍卖的火爆场面,各类媒体纷纷推出的鉴宝类节目……这似乎在预示着,全民收藏时代的到来。有评论称,艺术品投资是继股票投资、房地产投资后第三个投资项目。

如此火热的现象,究竟源于什么呢?也许是古玩收藏背后诱人的潜在价值——经济价值、投资空间。

然而,这诱人的收藏热背后还有另外一个残酷的现实:古玩古董造假泛滥,买假、藏假、贩假现象层出不穷,更有甚者,把曾经老古玩行的行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取代成“真货不赚钱,假货吃三年”!

这种种乱象,归根结底,都和一夜致富、一物成名的心理作祟有关。虽然,不少有识之士呼吁:文物收藏市场亟待沿着健康轨道发展,监管需要加强,法律法规需要健全。但在这一切期待成为现实之前,收藏者自己是否应该先冷静思考一下呢?

作为收藏爱好者,首先应意识到,民间收藏古玩已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收藏者要具备历史、文化、专业制造工艺的相关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盲目收藏要不得、一夜暴富的心理更要不得。

说白了,在收藏之前,应该想一想,你有那份闲钱吗?你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吗?或者,最起码应该问问自己:天上会突然掉下一个馅饼吗?要知道:收藏,最忌浮躁!总想着自己手中的藏品价值百万千万的,除了吃亏上当,甚至倾家荡产,也就所剩无几了。

对于抱有“一夜暴富”心理的收藏爱好者往往是一些对古董文物一窍不通或略懂皮毛,并怀着“捡漏”心理冲进市场的人。

他们都怀着一颗希望花几十上百元买来,一转手就能变现百万千万的宝物的心。对收藏爱好者来说,能在多如牛毛的伪劣藏品里捡漏一件价值颇高的东西可谓是天大的乐事。

但事实上,捡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具备过人的胆识和超强的眼力才可能企及。即便是“老手”,捡漏也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具备超强的眼力、夯实的文物历史专业知识以及过人的胆识和丰富的经验是前提,另外还要有好的运气。

对于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更不能不盲目迷恋各种“捡漏”故事,因为这样的故事大多是诱人上当的。花了十几万元甚至是几十万元攒了一屋子假货的大有人在。我们组织的多场古玩鉴定会上,往往是收藏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经专家鉴定后,95%以上都是赝品,可见民间投资之热和盲目收藏之甚。

挡在民间收藏爱好者眼前的迷雾,往往就是这样一种“一夜暴富”“一物成名”“捡漏传奇”的心理。放平心态,从古玩收藏的基础——鉴别真假入手,这是学习古玩收藏的一项必备课程。对于收藏爱好者再便捷实用不过了。收藏市场如此混杂,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还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长进才是最重要的!

瓷器造假严重:百分之80市场都为仿品:

盛世收藏乱世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手里的闲钱多了,“收藏”一词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全国,但是仿制造假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古玩四大重点门类的瓷器,仿制造假问题更是让颇多收藏爱好者谈之变。“瓷器水深”成了行里的共识,不但在于真假难辨,而且同样是真品的瓷器,也有好坏优劣之分。藏友们一旦打眼,损失惨重。近日在“2014北京大栅栏琉璃厂收藏讲座鉴宝活动”中,中国文物网采访了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文博副研究员、著名瓷器鉴定专家李宗扬教授,请他为我们谈一谈瓷器鉴定那些事儿。

“实际上这个瓷器鉴定非常容易,它不是件难事,有什么难的?只要你真正学到位就不难。”谈起瓷器的真伪辨别,李宗扬直言收藏爱好者有三大误区。

第一,轻易相信故事,对讲故事痴迷而且深信不疑。“这样的人我见的太多了,在外地鉴定时,有的老板花了几千万,甚至上亿买的东西都是假的,没有一件老。哪怕有一件民国的也可以,可惜一件也没有。”李宗扬为这些人惋惜,“这些人都不注重学习,就好听故事。故事里讲的这件瓷器祖传多少代、爷爷在宫里当官,更有甚者说爷爷的爷爷就在宫里当太监,偷出来的能假得了吗?这些故事都不能让人相信。”

第二,轻易相信不正规的参考书。不要为了省事、省钱而拒绝对鉴赏知识的学习,或者即使读书,也随便选择非正规、非专业的书籍来阅读。这是很危险的。有些书籍是“抄来的书籍”,有些写书的人根本不懂瓷器鉴赏,所写的知识就有所偏颇,依此所谓的理论来学习,不但达不到辨别瓷器年代及真伪的目的,而且结果只能“越走越走偏”,以至往往把真品当赝品,把赝品当真品。

  第三,将电视节目当做正规培训课程来学。现在全民收藏热,也催生出许多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对此李宗扬表示电视节目可以看,但是不能用它取代正规培训课程。要想真正掌握瓷器辨伪方法,就要系统全面地学习正规知识。“要把它当做学校里的一门课程一样对待,而不是随随便便、零零散散地听别人的议论。”

“说瓷器水深我同意。所谓水深,无外乎‘忽悠’的人太多了,防不胜防,而且被忽悠的结局很惨,能倾家荡产。但是说瓷器鉴别水深我不同意,瓷器知识本身并不深,与研究高科技比起来,瓷器知识太简单了。”

李宗扬透露鉴定瓷器不能怕麻烦,他指出每个朝代的瓷器都有其本身固有的风格和特点,要将这些一一把握记牢,鉴定时有一个方面不对,就要三思了。虽然这种学习过程是枯燥无味的,但是也要坚持不懈。“不要怕麻烦,要将需要掌握的特征牢记在脑子里,到任何场合都能鉴定瓷器的真假,就这么简单。”李宗扬说到。李宗扬提醒收藏爱好者要将每一点知识吃透,不能仅仅学习一点皮毛就满足了,或者轻信某些所谓的“诀窍”就去淘宝了。瓷器鉴定本身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眼力是靠不断学习、不断巩固、不断实践而积累出来的。多看、多听、多对比、多思考,最后谨慎出手。

对于从哪几个方面来学习,李宗扬表示:“从瓷胎、瓷釉、彩色、纹饰、造型、款识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来感觉,就没问题。”每一件瓷器都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看似麻烦,其实不然,一开始运用不熟练的时候,初学者可能还需要一项一项观察,但是当运用熟练,经验丰富之后,就会自动且快速地从各个角度辨别,不用刻意为之,反而倒不麻烦。

“要先知道什么是‘真’,这是前提,才能辨别什么是‘假’。”

  在谈到瓷器市场的发展时,李宗扬表示近几年瓷器市场人为炒作的情况已经很明显,比如有些拍场上的假拍现象,比如价格已经高于其价值的有些品类的瓷器,“即使有一定价值,但是也不会高的离谱。从长远来讲,在古瓷器上高古瓷应占有一定地位。市场价位将会有所体现,但现在还远没有达到高古瓷应有的高度。”李宗扬认为虽然目前拍卖公司和藏界均比较偏向明清瓷,对高古瓷的宣传很少,但是高古瓷年代久远,并且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管从文物角度,还是历史角度,它的价值都比较高,并迟早会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重视。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