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山石皴法常用的就这九种,会了这九种画遍山水都不怕
[打印本页]
作者:
龙凤
时间:
2023-4-18 19:34:50
标题:
山石皴法常用的就这九种,会了这九种画遍山水都不怕
山石皴法常用的就这九种,会了这九种画遍山水都不怕
2023-04-18 18:43
学习山水画最要紧的就是山石的皴法,我们通过书籍,老师讲解,学习了很多皴法,光是一个斧劈皴就有长斧劈,短斧劈等好几种方法,有时候学的多了,记都记不住,更别说画出来了,小编在上学的时候,就曾经傻呵呵的去死背这些皴法,应用的时候也是混乱。后来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能应用的,或者说实用的皴法其实就那么几种,把这几种吃透了,一生都受用
下面就把我认为最实用的几种皴法分解开跟大家演示一下,尽量做到通俗易懂
第一种:斧劈皴
斧劈皴
马远《踏歌图》
视频教学-斧劈皴画山石
↓↓
素材来源腾讯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渴笔侧锋,形似劈开的横截面
围着结构使用同样笔触,可长可短,可横可竖
第二种:荷叶皴
荷叶皴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岩石出现深刻的裂纹。当你远望黄山的莲花、莲芯二峰时,可以看到荷叶皴在自然界中的情景。
著名画家--杨枫教学示范
《芥子园畫傳》——荷叶皴画法
↓↓
线条如叶经,左右出笔
造型始终保持左右皴擦,同时加以浓淡墨色和苔点
第三种:米点皴
米点皴
王原祁《仿高克恭云山图轴》
这是北宋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独创,它是用饱含水墨的横点,密集点山,泼墨、破墨、积墨井用,最能表现江南山水间晨初雨后之云雾变幻、烟树迷茫的景象。米芾的点形阔大,称大米点,米友仁画出的点形略小,称为小米点。米点破不是臆造的,据米友仁自题《潇湘奇观图》道:“此图乃庵上(指海岳庵)所见,大抵山水奇观,变态万层,多在晨晴晦雨间,世人鲜复如此,余生平熟潇湘奇观,每于观临佳处,辄复得其真趣,成长卷以悦目。”可见米家山水来源于写生,米点皴是米氏父子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体验的产物。
侧锋点点,形如大米粒
根据山形点出聚散大小点,加以浓淡墨色和造型勾勒,此皴法不需再点苔
第四种:披麻皴
披麻皴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著名画家--杨枫教学示范
《芥子园畫傳》——披麻皴画法
↓↓
形如草麻,铺盖下来
始终保持如此运笔方式,加以勾点
第五种:雨点皴
雨点皴
范宽《雪山萧寺图》
亦叫豆瓣披,为长点形的短促笔触,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画出。它能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在画史上运用雨点披的成功范例是北宋范宽,他的皱法被人称为“枪笔”,他的山水具有“峰峦浑厚,势状雄厚今的独特风格。
中锋下笔如雨点
聚散疏密,浓淡兼有,加以造型勾勒
第六种:折带皴
折带皴
倪瓒《渔庄秋霁图》
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这种皴法用以表现方解石和水层岩的结构。“元四大家”之一的倪云林喜画折带皴,用“渴笔”(笔头含水很少)画出,虚灵秀峭,极有艺术魅力。
横线为主,加以折角,形如丝带落地
始终保持此运笔方式,加以横向皴擦点苔
第七种:钉头皴
侧锋斜下笔,摁笔、轻提笔,形如钉子
根据山形形成聚散钉头,势如雨下,加以勾勒
第八种:云头皴
云头皴
郭熙《窠石平远图》
笔多屈曲迂回,向中心环抱。如“夏云多奇峰”,故称云头皴。这种效法创自北宋山水画家郭熙,他的山水烟云隐现,奇峰多变,“独步一时”。
造型如云朵,半弧形上下线条
越加越密,浓淡兼有加点苔
第九种:乱柴皴
像一堆搭起来乱草柴,左右下笔,笔笔相交
一般是从山头开始沿着结构向下皴,加以线条造型点苔
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掌握了以上这几种皴法,在根据个人习惯,随之而变,就可以达到千变万化的效果。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