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宝玉大叫一声:“我要死!”将身一纵,离地跳有三四尺高,口内乱嚷乱叫,说起胡话来了。正没个主见,只见凤姐手持一把明位胃刀砍进园来,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众人越发慌了。看官听说,刘姥姥逛大观园,那可比乡下人进城见世面热闹多了,简直就是乡下人进了皇宫、到了仙境一般,就如刘姥姥所说,大观园比年画上的景色还要好上十倍。
贾母倚柱坐下,命刘姥姥也坐在旁边,因问他:“这园子好不好?”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那里有这个真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既然是上画般的景色,仙境一般的圣地,怎么园里到处都养了鸡鸭猫狗一类家畜呢?便是养了,也当是圈养起来,何以在王熙凤进园子的途中就能当面撞上呢?脂批说了这样一段感言!
甲戌双行夹批:此处焉用鸡犬?然辉煌富丽非处家之常也,鸡犬闲闲始为儿孙千年之业,故于此处必用鸡犬二字,方时一簇腾腾大舍。《红楼梦》故事里,大观园里可以耕种并养鸡犬的地方极多,最典型的就是李纨的稻香村,恰应了“耕读传家”四个字。
贾珍答应了,又回道:“此处竟还不可养别的雀鸟,只是买些鹅鸭鸡类,才都相称了。”贾政与众人都道:“更妙。”贾政又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耕读传家”自然指的是耕种和读书这两件事要两手抓,人要活着,第一要务便是生存,所谓谋生,自然是一句“民以食为天”;若要传承发展,自然需要学做人和做学问。
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读书务农,看似极雅、极俗的两件事,历来却可以相辅相成,读书人和农民,看似是极大的反差,但,自古及今,华夏讲究的都是耕读传家,而且无数文人墨客,都以田园生活入诗词,籍此声名远扬,乃至于名垂千古。
陶渊明曾写下一首《饮酒》诗,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又有《归去来兮辞》,开篇一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被传唱千年,以至于后世无数文人墨客都尊陶公为祖,跟风写起了田园诗文,并乐此不彼。便是今日,也有无数城里人向往闲云野鹤的田园生活。
《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曾作《桃花庵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唐寅认为,只要有花有酒,逍遥自在,胜过权势富贵在手。疯疯癫癫,却被后世津津乐道。
《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注,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古代重农抑商,以农为本,便是当代,粮食问题,也是民生第一件大事,是保障国家安全的第一要务。保障耕地,保障教育,永远都是华夏传承缺一不可的两件大事。
贾珍皱眉道:“我算定了你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来,这够作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我这边都可,比不得那府里,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倒赔了许多,不和你们要,找谁去!”再大的家业,无非还是以田产、地产为主。再强大的国家,也是以农牧业为根基,缺什么都好过缺粮食。耕读传家、读书务农,这样的理念,早就刻进了人类的骨子里。鸡犬相闻,是国富民安景象,这也难怪大观园到处都种菜、种花、养鸡、养鸭了。
《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饮酒》、《归去来兮辞》、《惠州一绝》、《桃花庵歌》、《老子》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