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1976年,张玉凤鼓起勇气,向中央揭发:3年前,江青就做好某种准备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3-6-13 20:50:11
标题:
1976年,张玉凤鼓起勇气,向中央揭发:3年前,江青就做好某种准备
76年,张玉凤鼓起勇气,向中央揭发:3年前,江青就做好某种准备
2023-06-13 09:30
1975年7月25日,已经疾病缠身的毛主席分两次看完了一部电影。
在毛主席最后的岁月里,他除了自己读书外,还批阅了大量文件,凡是秘书送上来的,他都要亲自过目,他重病缠身,依然不假手别人,为此耗去了大量精力。
即便是有外宾来访,他也抱病接见。起初,毛主席的病情一直对外保密,但他多次接见外国客人,他患病的消息也逐渐被人知晓。
图|毛主席晚年
既是战友,又是知己
周总理的逝世,对毛主席的精神和身体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毛主席和周总理在秋收起义前就相识,他们风雨同舟几十年,惺惺相惜,他们是战友,更是知己,胜过亲人。
其实从1972年开始,周总理就已经被查出癌症,医生感觉情况不妙,马上汇报给毛主席。
毛主席读完医生送来的文件后,心情十分沉重,他转告医疗组,有关周总理病情的文件要随时送来,并亲自给周总理写信,可以把手头的工作放一放,身体第一。
周总理表面给毛主席写信,回复说会照顾身体,但实际上他一直在坚持工作,一丝不苟,日理万机。
1974年6月,周总理病情恶化的消息传来,毛主席再次给周总理写信,并下了“严令”,让周总理必须听医生的话,去医院治疗。
就这样,周总理离开了生活了25年的西花厅,不得不住进305医院。
即便在医院,周总理依然坚持办公,工作人员在给他换药的时候很小心,生怕会影响了周总理工作。
那段时间,毛主席因为眼睛有白内障,看东西十分模糊,每当周总理的病情报告送来后,他都十分认真仔细,甚至可以清楚地记住每份报告上的数字。
张玉凤当时作为秘书,陪伴了毛主席很久,她记得当时毛主席坐的沙发很硬,长期坐着不舒服,工作人员就给他做了一个海绵沙发,下面还有很多小孔。
图|张玉凤和毛主席
毛主席坐上去摇了摇说:“这个舒服啊,比原来那个软和多了,脚也可以着地。”可能是突然想起来周总理的沙发也是那种硬的,他笑着说:“一模一样的,给总理也送一个去。”
其实,“给总理送一个”这种类似的话,毛主席已经不是一次说了,几年前,毛主席的院子里一直种着一种草莓,毛主席很喜欢吃,等草莓成熟的时候,毛主席就说:“给总理送点去。”
其实这种小事,或者是几个果子而已,不够两个孩子吃,即便不给总理送也无可厚非,但毛主席却时常说这句话,他和周总理的战友情溢于言表。
张玉凤曾在日后的回忆文章中描述过毛主席晚年的一些事情,她写道:
毛主席晚年讲话困难,说话含糊不清,我在他身边工作久了,基本可以听得懂,每次会见客人,都必须在身边,另外还得搀扶着他老人家。
从张玉凤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在周总理病重的那段时间,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也日益堪忧,两个老人同时处于病重时期,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关照,让人感动。
周总理临终前曾对邓小平说:“我身体越来越差了,估计要走在主席前面了。”
1976年元旦,已经进入弥留之际的周总理,在似睡非睡中大概是听到广播的声音,原来是毛主席的两首词发表了,他赶紧让秘书把《人民日报》找来读一读。
当他听到毛主席的诗词“不须放屁,试看天翻地覆”的时候嘴角露出了最后的微笑。
1月8日周总理闭上了双眼,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天,毛主席可能是得知了周总理病危的消息,一夜没有合眼,上午10点,张耀祠急匆匆去了游泳池,把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告诉了值班护士。
一直到下午3点多,毛主席刚刚起床,护士孟锦云不知道如何告诉毛主席,便把这条消息插在了当天阅读的新闻中。
孟锦云看到,毛主席得知噩耗后,微微闭上了双眼,眼泪不自觉地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他没说话,嘴巴颤动着,想表达什么也没有表达出来。
此前,毛主席就听说周总理的病情已经很危急,甚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对此本身有着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他的泪水似乎不受控制。
毛主席临终前最想见的人
四届人大以后,毛主席和周恩来委托第一副总理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党内的排名次序为毛、周、王、叶、邓、张,不过第三号人物已经是邓小平了。
党内暗流涌动,对于毛主席个人而言,他希望自己可以得到一些慰藉,据工作人员张玉凤日后回忆,毛主席其实很想念自己的女儿娇娇,也就是李敏。
1975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人生中的第82个生日,也是他生命中最后一个生日,此时长期被病痛折磨的他,一直有哮喘和咳嗽。
图|毛主席的两个女儿
在毛主席的卧室,常常进进出出的都是一些医生。
这天,毛主席似乎比往日的精神要好点,对于年过八旬的他来说,这个日子并不友好,他对工作人员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在这句古老的谚语面前,毛主席确实显得苍老了许多。
可他毕竟是个普通人,就像他说的,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左右。
孩子们都很忙,再加上进出中南海不容易,毛主席也十分理解。没有几天,就是阳历春节了,毛主席的家里没有客人,也没有自己的亲人。
是张玉凤和几个护士,陪着毛主席度过了除夕。
毛主席向来坚强,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让别人帮助过自己做什么,但现在“吃饭喝水”这样的小事,自己办起来竟然有些费力了。
饭后,工作人员把毛主席扶着走到客厅,他坐在沙发上,静静地听着外面很远的地方传来的烟花声,他动情对身边的人说:“过年了,你们也去放点烟花吧。”
晚年的毛主席,尽管身体不好,视力也不好,但读书的嗜好丝毫未减。
张玉凤回忆,在毛主席晚年,尤其是1975年底,毛主席视力恢复后,马上让人拿来他最喜欢的《二十四史》,还有鲁迅的一些书籍。
周总理逝世后,毛主席有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了战友逝去的悲痛中,为了缓解自己的情绪,他让工作人员拿来外国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以及一些《容斋随笔》等。
张玉凤记得很清楚,这本书应该是毛主席最喜欢的一本书。
大概是8月底,毛主席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女儿娇娇。李敏自从成家立业后,家里的事情本身就很多,除了孩子需要照顾,还有上海的贺子珍。
这次看到父亲的病情如此严重,眼泪簌簌直下,毛主席在病榻上拉着女儿的手艰难地说:“娇娇啊,你怎么不常来看我,是不是不爱爸爸了。”
娇娇出生在陕北,后来一直在苏联生活,新中国成立前才回到北京,她和毛主席度过了幸福的十几年时光,一直到结婚以后才搬离中南海。
虽已83岁高龄,但毛主席对女儿的想念依然是如此让人感动。李敏哭着说:“不是爸爸,我很想您的。”
毛主席还问她的年龄,李敏说:“38岁了。”毛主席说:“不,你39了。”
李敏出生在1936年冬,叶子龙等人说是在1937年初,但是具体时间大家都记不清了,但毛主席却依然记得女儿的出生日子,让人泪目。
是啊,毛主席是人,不是神,他也有七情六欲。
1976年8月底,毛主席的心脏病又发作了一次,病危中问工作人员要了南宋洪迈写的《容斋随笔》,工作人员透露,这是他人生看的最后一本书。
9月2日,毛主席病情恶化,一天后,毛主席病危,政治局委员开始轮流值班看护。
期间毛主席醒来,深情地望着华国锋和汪东兴等人,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感叹地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80多了,中国有句老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走,也该定论了……”言语中尽是伤感。
9月7日,医护人员看到毛主席病危,众人束手无策,着急地在病房里团团转,这时候人们意识到,最后的日子可能要来了。
9月8日,毛主席可能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他以超人的毅力,继续和死神作着斗争。这一天,毛主席让工作人员给她拿来书和文件,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去阅读。
毛主席说过,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人,在伤病面前一视同仁。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
1976年9月9日零点十分,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毛主席逝世后两三事
第一、追悼大会
毛主席逝世后,从9月11日开始,一直到17日,人民大会堂中举行了7天隆重的吊唁仪式,从全国各地来北京的近30万人参加了吊唁。
群众路过毛主席遗体时,很多人都悲痛欲绝,甚至肝肠寸断。正如那句歌词唱的:“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没有毛主席亲。”
虽然这首词并非言过其实,但也是亿万中国人心中的表白,空前绝后的举国齐哀,是所有人对毛主席的真情流露。
全国所有机构全部下半旗致哀。
9月18日,毛主席追悼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转播了实况。
黑底白字的巨大横幅贯穿在天安门两侧,7米多高的巨型画像树立在天安门中央,解放军战士威严守护着。
追悼会使用的红色高台还是临时搭建的,上面有青翠的松柏还有淡淡的菊花,下面是党中央领导人敬献的花圈。
第二,粉碎四人帮
毛主席逝世一个月后,即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和叶剑英带头粉碎了“四人帮”。
华国锋同志是周总理逝世后,毛主席亲自提名和任命的国务院代总理,后来毛主席又提名他担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十月是金秋的季节,但这个10月似乎来得太迟,又来得太突然。
“四人帮”被捕后,很多人也都鼓起勇气向中央反映一些事实,希望可以给与他们严加严肃的审判,但是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张玉凤于10月22日向中央揭发,说江青在三年前就做了某些准备。
原来,1973年10月,江青多次去见毛主席,提出要一笔钱买东西,当时毛主席病重,同意了这件事。毛主席流着泪对张玉凤说:“她看我不行了,准备后路了。”
后来张玉凤把这些钱给江青送过去的时候,江青一边接钱一边悄悄说:“小张,这些钱对我来说是不够的,我和你不一样,我将来是要准备杀头的,坐牢的,也可能不死不活地养着……”
如今听到这些揭发,让人心寒。
其实在毛主席病重那段时间,党内已经暗流涌动,10年来,全国人民经历了巨大煎熬。如今,终于迎来了曙光。
在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悲和喜。是啊,毛主席去世的悲痛还没有平复,一个喜讯从天而降,全国欢呼一片。
1976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所有人难忘的一年。可以说,粉碎“四人帮”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图|华国锋同志
第三,建立毛主席纪念堂
按照毛主席生前遗愿,他是希望自己去世后遗体被火化的,但华国锋临时决定,要永远保留毛主席的遗体。
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可以亲眼瞻仰毛主席的遗容,缅怀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激励后辈的斗志,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
虽然这不是毛主席本人的意愿,但这是全国人民的心愿。
1976年11月24日奠基仪式开始,到1977年5月24日提前竣工,前后仅6个月时间,一座气势恢宏,占地5.74公顷的毛主席纪念堂建成了。
从纪念堂建成,一直到今天,几十年来,每到开放日,毛主席纪念堂的门前都会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
这座纪念堂,凝聚着八亿人民的心血,凝聚着全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和怀念。
毛主席是中国的巨人,更是世界的巨人,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