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1997年,他花150元买块石头遭家人抱怨,4年后专家鉴定:值9600万 [打印本页]

作者: 123    时间: 2023-6-28 02:33:21     标题: 1997年,他花150元买块石头遭家人抱怨,4年后专家鉴定:值9600万

1997年,他花150元买块石头遭家人抱怨,4年后专家鉴定:值9600万                                                         2023-06-27 08:30                                       

2001年,北京的一处办公楼内。
时任故宫博物馆副馆长的杨伯达,以及其他三位奇石界权威专家,将一块石头团团围住,神色认真的端详着。
过了好一会儿,杨伯达才将视线转移到一旁忐忑等待的年轻人身上,示意他靠近一些。
“这块石头的价值很高,我们判断它甚至可以与国内三大奇石并列,价值在9600万左右,你是专业的收藏家吗?”
一块石头,居然这么值钱?
听到杨馆长的这一番话,奇石的主人赵立云不由得呆住了。
在2001年,9600万可是个天价数字。但作为奇石的拥有者,他其实并不是专业的收藏爱好家,收藏这块石头也仅仅是因为机缘巧合。
“不,不是,我是在内蒙古发现这块石头的,买下它只花了150元,连现在万分之一的价格都不到……”
望着这块未经人工雕琢,却隐隐现出一张人脸模样的奇石,赵立云感慨万千,索性将自己与奇石的故事娓娓道来……

出差时遇到的奇石
“我真的很喜欢这块石头,能不能把它卖给我?”
面对结伴而来的同伴,赵立云不好意思地开了口。
1997年,交通尚且不发达,如果不是因为有拍摄任务而出差到内蒙古,出生于银川的赵立云,恐怕还不知道中国还有除了盆地大漠之外的别样景色。
车辆沿着山路一直开,车窗外的景色便不断变换,渐渐变得荒凉了起来。到达火山目的地时,赵立云一行人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艳到了。
据随行的导游介绍,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并非生来就是戈壁,只不过由于地壳运动,河流植被皆被隆起的山川阻拦,才逐渐形成了如今的一片荒原。
而他们眼前的这座休眠火山,虽然并不像死火山那样安全,但当下并不属于爆发期,他们可以放心取景。
甚至因祸得福,正是因为常年干旱延缓了自然侵蚀,再加上曾经火山喷发所带来的自然影响,这里的景色才被风化的别有一番韵味,形色各异、粗犷天然,十分适合取景。
除此之外,阿拉善地区的奇石也是一绝。干旱环境虽影响到了地区内生物的繁衍,但却在无形中保护了这里的天然岩石。

对有一定玩石经验的人而言,仔细留意一番就会发现,这里无疑是最好的“寻宝地”。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发现成色极好的奇石。
看着眼前奔腾壮观的美景,与脚下随处可见的奇石原岩,赵立云忍不住动了心。
但碍于拍摄任务在身,他只能暂且压下自己的好奇心,尽快结束工作,回到银川继续工作。
等到工作日结束,早就耐不住心底雀跃的赵立云,马上邀来三五个同道好友,结伴而行,再次踏上了前往内蒙古阿拉善的汽车。
彼时兴冲冲的赵立云并不知道,正是这一次出发,才促成了上述他与同事的对话,为之后的一系列事件埋下了伏笔。
原来,到达目的地后,赵立云一行人决定分开行动,各自寻找中意的奇石异宝。
正当他沉浸在奇石美景带给自己的震撼中时,同伴的一声惊呼将他拉回了现实。
来到同伴身边后,赵立云才看清了一直被前者高举在半空的奇石:通体近乎白色,有其他天然岩石没有的圆滑触感,石身上被风沙风华的纹路,奇异的拼凑出一张西洋女妇人的脸庞。

一瞬间,赵立云便被这块拥有独特魅力的奇石吸引住了。
但面对同样兴奋不已的同伴,想要讨要奇石的念头被赵立云一压再压,他实在不好意思冒失开口。
直到夜幕降临,空手而归的赵立云,还是顶着心中的巨大压力,来到了同伴的帐篷中。
经过一天的“寻宝”,他的同伴大都满载而归,身后的背包里装满了自己喜爱的天然岩石,但唯独赵立云挑挑拣拣,挑剔的眼光让他难觅精品。
左思右想,赵立云还是难舍对那块状似妇人的奇石的喜爱。
本以为会遭到拒绝,但让赵立云意外的是,他的那个同伴也并不是自私小气的人,听闻他的来意后,短暂犹豫了一会儿,同伴便同意让他用150元的价格来换走这块奇石。

对于同伴的慷慨成全,赵立云一时间感动不已。顾不得考虑太多,他急匆匆从钱包掏钱,与同伴完成了这次交易。
休整完毕的一行人便带着寻宝的激动回到了银川,继续投入了工作中。
但沉浸在抱得宝物归的快乐中的赵立云,回到家后却被家人好好教育了一通。
原因很简单。在1997年,150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即使是传媒专业出身、能进入银川市电视台工作的赵立云,月工资也不过600多元。
花掉将近四分之一的工资,去换一块既不能吃也不能用的石头,赵立云的家人都表示无法理解。

好在赵立云本人并未过多在意家人的抱怨。
面对家人的不理解,他笑吟吟地解释,自己收藏奇石不图赚取利润,就图一个心爱,虽然不能吃不能穿,但能将心仪的石头收入囊中,本身就是一种成就感。
赵立云的回答,让他的家人无言以对。如今奇石已经买下,他们也无法再过多干涉,抱怨了几句之后便作罢。
但让赵立云一家都没想到的是,眼前这个安安静静被摆放在家中的奇石,日后竟能为他们带来更大的风波……
奇石引发众议,一查竟价值百万
赵立云喜欢收藏奇石,这并不是个罕为人知的秘密。
或许是基因里带着艺术天赋,赵立云从小便对光影与结构有着自己的见解。
到了高考的年纪,自小坚持学习绘画的赵立云更是将艺术的路一条道走到了黑,顺应当时新兴网络发展的热潮,报考了一所以教授多媒体专业见长的大学院校。
在学校里,接受到更为系统专业教育的赵立云,对艺术的喜爱日益增加。
业余时间,他还自学了摄影,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将美景统统框在勤工俭学挣来的相机里,拍得不亦乐乎。

大学毕业后,凭借着自己的摄影经历,赵立云成功地拿到了银川市电视台的录用通知, 成为了一名专职的摄影师。
而正是这一份职业经历,让他与奇石收藏结下了不解之缘,“奇石收藏爱好者”的名号,也是从工作后才渐渐传开的。
如果不是朋友偶然间的一句话,赵立云恐怕永远都无法想象,自己原本平淡的人生,会因为喜欢收藏奇石而泛起一丝波澜。
“小赵,我觉得你的这块石头不简单!”
原来,从内蒙古“寻宝”归来后,带着对奇石的喜爱之情,赵立云曾专门用相机为它拍摄过一组照片,并发在朋友圈纪念。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己对这块奇石的喜爱,赵立云甚至还根据其状似西方妇人的特点,将这块石头定名为“岁月”。
如同他预想的一般,照片发出后,赵立云的奇石便迅速受到了许多朋友的点赞与喜爱,
其中一位朋友还曾直言,称觉得赵立云的这块奇石品相不凡,应该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并建议他去专业机构鉴定一番。

一开始,赵立云并没有将朋友的建议放在心上,觉得只不过是朋友间的客套之辞,所以只是打了个呵呵笑了过去。
可专程前来一览奇石风采的人越来越多,赵立云心中也不免泛起了嘀咕。
难道这块石头,真如那位朋友所说,品相不凡?
还没等赵立云有所动作,一批又一批声称想要高价购回“岁月”的买主就接踵而来。
甚至,为了表明诚意,这些买主开出的价格也足够有诱惑力,统统高出原价几倍,这让赵立云分外心动。
但冷静下来后,对奇石发自内心的热爱,还是让赵立云拒绝了这些开出高价的买主。
收藏奇石,弄清楚其真正的价值,总归不是什么坏事。
带着心底的疑问,赵立云几经辗转,先后拜访了数个鉴赏专家,可得到的信息大同小异,除去证明朋友“品相不凡”之言非虚之外,其余与奇石有关的专业信息,专家们都说得云里雾里。
这个结果,让一心想要弄清楚奇石价值究竟所在何处的赵立云非常失望。

作为奇石收藏爱好者,他并不在意奇石的经济价值究竟是高是低,隐藏在高价背后的收藏价值,才是他真正追求的东西。
为了一解心中疑惑,赵立云最终决定,前往北京,去找更专业的鉴定专家。
2001年,经朋友介绍,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馆长的杨伯达见到了赵立云带过来的这块奇石,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与大多数的鉴定专家一样,在见到“岁月”的第一眼,杨伯达就断定这块奇石价值不菲。
但要细讲“岁月”真正的价值所在,杨伯达一时间也摸不着头脑,不过他向赵立云保证,一定会给后者一个交代。
终于,不久之后,杨伯达连同其他其他三位鉴定专家,给了赵立云一个可靠且稳妥的最终答案。
“这是玛瑙质地的宝石,存在本身已经非常罕见。而且它现在的形状完全经由自然风化,实在是无法多得的奇石!”
面对震惊不已的赵立云,在郑重表明了“岁月”如今的经济价值之后,杨伯达如数家珍一般,将国内几大奇石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奇石,也被称为观赏石。国内自古至今,赏石之风绵延不绝,正是有像赵立云一般由衷热爱石头的收藏爱好者,才大大丰富了奇石文化的观赏内涵与发展底蕴。
而赵立云的这块“岁月”,也并不是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所发现的第一块品相不凡的奇石。
早在清朝康熙年间,阿拉善地区就出现过一块“层次分明、肌理清晰”,如同红烧肉般的奇石。
一经发现,这块奇石不仅被命名为“东坡肉”,甚至还直接成为中国台北故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身价飙升1.3亿不止。
更别提“中华神鹰”“小鸡出壳”这两个同样罕见的奇石。
因为形态逼真又完全天然,它们分别被收录于北京朝阳区政府与民间收藏家之手,估值皆过亿。
如今国内奇石之列又添赵立云的“岁月”,无论是从成色还是艺术感来分析,9600万的估值都有增无减。

在2001年,150元入手的奇石身价竟直接翻了几十万倍,对于出身一般的赵立云而言,如果适时出手“岁月”,那将是他迎来人生转折的关键点。
听完了杨伯达馆长的描述,赵立云被突然而至的暴富机会砸蒙了。
还没等他好好反应,嗅觉灵敏的收藏家们就纷纷闻风而动,表示要诚心收购这国内第四块奇石。
甚至,连韩国的收藏界也为之震动。直言称,赵立云所有的这块“岁月”,几乎足以抵得过全韩国奇石加在一起的价值。
一时间,国内关于“岁月”的议论水涨船高,连带“岁月”的拥有者赵立云也被推到了话题中心。
面对他突如其来的暴富机会,有人对他的收藏眼光表示肯定,也有人满怀羡慕的断言:“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赵立云的北京之行收获颇丰。
人们的推断不无道理。赵立云并不是专业的奇石收藏家,他一定会趁着这个机会高价转手,从中狠捞一笔。
眼见议论声铺天盖地向自己涌来,回过神来的赵立云不得不出面表达自己的态度,而“奇石”去向之争,也在他的表态下渐渐明朗了起来……
拒绝拍卖,纯粹小伙收藏“奇石”
购入石头,如果不是为了高价转手,又有什么非买不可的收藏意义?
说起自己成为奇石收藏爱好者的动机,赵立云有太多感慨。
在没有了解到天然石头本身的魅力之前,他对于奇石收藏爱好者的态度,也与大众的观点大同小异。
一次因公出差到青岛,他在同样爱好收藏奇石的同伴带领下,也曾短暂接触过被打磨的光滑圆润的人造鹅卵石。

出于好奇,他还购买了不少造型精美别致的鹅卵石,遇到合眼缘的,也不在乎卖主的漫天要价,干脆利落的完成交易。
或许是看他实在,一个贩卖人造鹅卵石的卖家跟他说,这些经由人工打磨的石头都太单薄,如果论起好看,还要数那些未经雕琢,完全天然的奇石更加值钱。
在那时,初入石头收藏界的赵立云还不太懂卖家话中的意思,直到内蒙古之行,见识了太多奇石异宝的他,才明白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有多珍稀贵重。
正是这两次截然不同的购石经历,让赵立云对奇石的感情更加纯粹。
“9600万只是“奇石”的艺术价值,并不是实际价值。”
面对纷至沓来的求买者,短暂迷茫过后,赵立云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他看来,真正喜爱奇石的人,不会因为其背后的经济价值而甘愿割爱。比起利用奇石来牟利,赵立云更喜欢沉浸在收藏奇石过程中的满足感里。
而对于自己的“有福”,赵立云看得也格外开。

在奇石收藏界,精准的眼光固然是找到珍宝的关键,但如果论起眼缘,无论“幸运”还是“背运”,都不能成为判断的依据。
只要能遇到自己真心热爱的奇石,无论它的经济价值究竟是高是低,对于奇石收藏者来说,精神意义比经济价值要更为重要。
谈起自己以后的打算,赵立云表示,自己会在奇石收藏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而那块用150元买下的“岁月”,也会陪伴在自己身边。
至于自己百年后,“岁月”究竟是传给下一代,还是交由国家来妥善保管,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结语
室无石不雅,园无石不秀。
与人类斗转星移的朝代更迭相比,石头,更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历史记录者。
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就曾不吝笔墨的赞叹,奇石是“变幻着而非定型化”的天然雕塑。
历经千百年时光变换,天然成色的奇石,既打磨出了自己的形状,也将人类历史记录成无法复制的孤本,这或许就是使得奇石收藏家们着迷不已的浪漫魅力。
对于赵立云这类执着于自身喜好的收藏者而言,奇石的存在就是最大的“走运”,而它们或高或低的经济价值,又算得了什么呢?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