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新中国成立后,最硬核的一场战役是哪场?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3-6-29 02:59:42     标题: 新中国成立后,最硬核的一场战役是哪场?

新中国成立后,最硬核的一场战役是哪场?                    2023-06-28 16:27                                       

1950年,朝鲜战争,中国政府声明不准越过三十八度线,越线中国必出战。
美国毫不在意。
1964年,越南战争,中国政府声明不准越过十七度线,越线中国必须干涉。
直到战争结束,美国也没有越线。
这凭的是什么?

是我们中国人言出必行的处事风格,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的赫赫威名。
强大如美国,也不敢再玩火,朝鲜战争,对于美国人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01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刚刚成立,中华大地乱了整整一百年,一片狼藉百废待兴。
抗美援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跟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的一场生死搏杀。
实力差距有多大?
大到全世界,包括苏联,甚至新中国的很大一部分人,甚至还是刚刚下了战场的名将,都不觉得中国可以打赢这场战争。
听说新中国出兵朝鲜和美国人打仗,功德林里那群国军败将高兴坏了,台湾的老蒋听闻这个消息后,更是觉得反攻大陆的机会来了。
己方都不看好,更何况刚刚经历过二战洗礼的美国人。
他们更是看不起新中国,一开始他们根本不认为新中国敢出兵,换位思考一下他们也觉得这仗根本没法打。
后来听闻新中国出兵的消息后,更是觉得蜉蝣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然而却啪啪打脸,志愿军入朝,第二次战役就将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第五次战役后更是牢牢控制了三八线。
美国人不服气啊。
火力覆盖,战斗力,军械装备,联合国军的硬实力要比志愿军高上一大截,他们觉得是自己大意了,继续这么打下去,联合国军不可能输。
然而,接下来爆发的一场战役,让美国人彻底改变了想法,甚至多年以后回想起这场战役都冒着寒气。
也是这场战役后,美国再也没有信心觉得这场战争耗下去,自己可以赢,于是便老老实实的签订了停战协议,直至今日。
这场战役,就是上甘岭战役。
有人说,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就是从这场战役开始的。
严格来说,朝鲜战争分为上下场。

上半场,就是北朝鲜和韩国之间的内战,金日成拿着苏联援助的坦克大炮,一路将李承晚赶到了釜山。当时毛主席就提醒过金日成,不要操之过急战线拉的太长,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金日成根本没放在心上。
结果就是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北朝鲜军后路被切,首尾难顾,在补给线被切断的情况下,兵败如山倒,一路被美军和韩国军队追到了三十八度线。
中国政府对美军开始放狠话了:不准越过三十八度线,否则中国出战。
可当时的美军根本不在乎中国的警告啊,估计心里还会腹诽一句,who are you ?
这下压力就到了中国这边。
很多人不理解,甚至现在网上有很多对于抗美援朝质疑的声音,那就是为什么过了三十八度线,中国反应那么大?为什么中国必须保住北朝鲜?
很简单。
朝鲜和中国东北接壤,当时的东北可是亲儿子,重工业占全国工业的一半。
1950年毛主席在视察哈尔滨时称赞为共和国长子。
北朝鲜存在,就是中国的缓冲区。
如果朝鲜没有了,中国东北将要直面美国,共和国长子就在美国人的大炮射程之内,到时候保护中国东北的安全必定要重兵守卫,这要牵扯国家巨大的财力和物力。
卧榻之侧有头猛虎虎视眈眈,你还怎么沉下心来搞建设?
一言以蔽之,保卫朝鲜就是保卫东北,就是保卫中国。
志愿军当年喊着保家卫国的口号,跨过鸭绿江,这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这是实实在在的出发点。
总之,抗美援朝是一个英明的决策,但这个决策对于一个新生政权,对于一个农业国家,对于一个连年打仗刚刚平息的新中国而言,实在是太过痛苦。
当时的新中国,因为连年的战争,经济处于崩溃边缘,还有100多万国民党参加负隅顽抗。
最主要的是,装备战略物资,极为贫乏。
在抗美援朝这件事上,强如战神林彪,都举棋不定犹豫不安,更何况其他人,最终还毛主席一锤定音,说了那句:必须参战。
02 1950年10月25日,入朝的志愿军发起了第一场战役。
一直到1951年4月,一共发起了5次战役,期间也曾越过三十八度线,攻克了仁川和汉城。
但几经易手,最后双方在三十八度线两侧,谁也打不动谁了。
其实中美一交战,就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低估对手了。
在美国人印象里,志愿军就是中国人啊,熟悉啊,老蒋的国家我可太熟悉了,战斗力?呵呵战五渣。
更何况,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还不如国军呢,能和联合国军比?
在志愿军的印象里,武器装备厉害就能赢?精锐?当年老蒋的美械师不照样被揍的稀碎?
结果一交手,双方都爆粗口:老蒋真tm坑啊。
美军无论是战斗意志,还是火力覆盖,战术配合都比志愿军想象的要厉害的多,那炮弹简直就跟不要钱一样。

而我军,经过几十年的战斗洗礼,简直就是最强步兵,大规模穿插迂回分割包围玩到极致。
几次战役打下来,双方都伤亡惨重。
第五次战役后,中美进入对峙,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时候,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高涨,美国民众都在质疑政府是不是有什么大病,从tm地球西边跑到东边帮着韩国人打仗,死了这么多人意义在哪?
于是,1951年7月10日,双方挺火,开始谈判。
但这时候谁也不服谁啊,根本不可能谈妥,基本上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而且,这时候牵扯进来的势力也很多,北朝鲜、韩国、苏联、美国、中国,各方势力各怀心思,根本达不成共识。
为了在谈判上增加更多筹码,从1951年4月第五次战役结束,一直到1951年秋天,双方也是打打停停,这期间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撤了职,换上了李奇微,后来克拉克走马上任,但并没有什么卵用。
战况依旧是僵持。
1952年10月8日,局势开始恶化,美军宣布无限期休会,决定再干一场。
一个代号为摊牌行动的作战计划出现了,其目标就是志愿军15军驻防的五圣山。
五圣山位于三十八度线以北,按照美军的想法,先打下五圣山再决定。
过了五圣山,就是平康谷地,一马平川,美军可以用坦克继续推进。
就算不推进,也可以将停战的边界线推到五圣山,这也等于这几年没白打,对美国国内以及上层也算有个交代。
美军之所以重启战火,说到底,还是不服。
美军一直觉得,自己占尽优势,你中国什么资格和我平起平坐谈条件?
我美军来之前划定的分界线就是三十八度线,我花了这么多钱,死了这么多人,在这吭哧吭哧打了两年多,最后还要以三十八度线为界,那我这从地球西边跑到地球东边干仗图啥?我怎么给国内交代,怎么让小弟们继续跟我?
分界线怎么着也得往三十八度线再北一点,这也算是有战果,我也好交代,你这寸土不让的,我这当大哥的还要不要脸面?
其次,1952年是美国大选之年,杜鲁门连任两届,已经没有竞选总统的资格,但他还想当几年副总统,结果朝鲜战场打的灰头土脸,在国内已经被嘲笑疯了,这让老杜很是郁闷。
为了挽回些许颜面,老杜想着在停战协议前好好的打一场胜仗,给自己造点声势。
还有就是刚刚升任第8集团军的司令范弗利特,儿子死在了志愿军的炮火之下,而且自己也是刚上任急需立威,两方面加起来他也想干一仗。
在这种背景下,朝鲜半岛重启战火,但让所有美国人没想到的是,此战几乎成为了美国人的一场噩梦。
03 在五圣山前面,有两个小的高地,很小,小到每个高地只能放下一个连的兵力,多了也放不下。
而在这两个高地后面,有个小村子,名字叫上甘岭。
作为攻守双方,美军是王牌部队第2师以及韩军第2师,我方则是志愿军15军的45师。
美军想要攻击五圣山,首先就是要进攻这两个小高地。按照美军的推测,这个过程应该不会太费劲,最多也就伤亡个一两百人就可以结束战斗了。
然后,就可以攻打五圣山。
可是,美军的沙盘推演,只是兵力和装备的对比,这些只是硬件对比,可在战场上还有一些沙盘推不出来的东西,比如一个军人的意志力,信念。
此时的美军,也不会想到,他们会遇到一些什么人。
1952年10月14日早4点,战斗打响。
指挥官范弗利特有个特点,他喜欢无限制地使用炮弹轰炸,将对方阵地轰的寸草不生,然后步兵再上,这样可以减少己方的伤亡,这就是所谓的“范弗利特弹药量”说法的由来。
这套理论,简单粗暴,可问题是,炮弹一响黄金万两啊。以至于后来连美国都扛不住了,范弗利特还被国内议员扣了一顶浪费纳税人钱的帽子。
攻击上甘岭,美军动用了300门大口径火炮,27辆坦克、40多架飞机,对着上甘岭前面的两个小高地来了一遍无差别轰炸。
光炮弹用了30多万发,航空炸弹500多枚。
这个炮弹密集度,简直丧心病狂,1秒钟6发炮弹,山头都削去2米。
美军的火力覆盖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高地上的工事炸烂,躲在坑道里的志愿军,很多也被活活震死,还有不少被强烈的冲击波震的牙齿都磕掉了。
电话线全部被炸断,为了恢复通讯,电话班副班长牛保才在左腿被炸断的情况下,一路爬行,结果发现携带的电话已经用完。
在这种情况下,牛保才选择用自己的身体作为链接,电话线的一端缠在手指上,另一端则要在嘴里,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三分钟的通话时间,壮烈牺牲。
然而,这样的场面,只是开始。
无差别轰炸了一个小时,然后美军开始冲锋。

这时候的美军,还觉得这种轰炸,志愿军估计早就全被干掉了,夺取这两个小高地易如反掌。
结果,美军和韩军刚开始冲锋,高地各个阵地里志愿军又冒了出来,机枪手榴弹啥的全都招呼上了。
美军人都麻了,这么密集的弹药量,这群人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
不过,麻归麻,仗还要继续打,双方开始了惨烈的阵地争夺战。
白天,美军依靠炮火优势,占领一部分阵地,可一到晚上,素来擅长夜战的志愿军就开始反攻,将阵地再夺回来。
第一天的进攻,美军伤亡2000多。
范弗利特看到这个数字人都懵了,这可是预想人数的10倍。
可无论是范弗利特还是美军都不会想到,这个伤亡率,才只是个开始。
从10月14日到10月20日,整整一个星期,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双方牺牲巨大。
由于高地面积太小,我军只能一个连一个连的上,45师先后投入了21个连,基本上都是伤亡过半才下的阵地,有的连只剩下了几个人。
黄继光,血肉之躯堵抢眼的悲壮事迹,就是发生在这期间。
15军军长秦基伟,感觉这个伤亡率有点接受不了,而且拿人命去和美军的火炮拼,血亏。
为了保存实力,志愿军放弃阵地,转向坑道战。
04 啥叫坑道?
坑道,就是在高地背面,建立一些类似于猫耳洞的工事,这样美国的大炮的再厉害,也只能轰炸阵地,他轰炸不了背面的坑道。

这也是为什么,火力覆盖全面轰炸整整一个小时,美军怎么也想不明白为啥中国志愿军屁事没有,照样能出来跟他们干仗。
坑道,是上甘岭战役中,我军取得最终胜利的法宝。
在志愿军放弃阵地争夺后,双方就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坑道包围在。
美军的炮弹打不到,就只能用飞机俯冲扫射,用硫磺弹毒气熏,但志愿军也不会束以待毙,到了晚上就主动出击。
得,2000多名美军,又留在了这里。
不过,这个过程很是难熬,坑道里弥漫着硝烟、血腥味、还有毒气,想要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成了奢望。
由于美军的火力覆盖,导致后勤补给根本上不来,在高地上的志愿军首先要面临的,就是缺水。
大家都知道,人可以不吃饭,但觉得不能不喝水。这些在高地上据守的志愿军最后不得不发明了光荣茶,也就是尿液。
从后方到坑道这条运输险,已经成为了死亡线,运输员一批批的倒在了路上,运输员的死亡率超过90%。
45师师长崔建功着急啊,甚至都发出了悬赏,谁能给坑道里送一筐苹果,就记一次二等功。
运输艰难,可想而知。
一个苹果传了一圈不舍得吃的那个感人故事,不是虚构的,而是来自7连连长张计法的真实回忆。

志愿军这么惨,美军也没捞到好。
10月25日,扛不住伤亡的美7师被范弗利特调离了战场,让韩2师和6师先上。
临阵脱逃,让韩国人当替死鬼,这一举动让韩军强烈不满。
10月底,上甘岭战役打了半个月,15军伤亡过重,3兵团又将12军调了过来,让秦基伟统一指挥。
而12军的到来,更是吹响了上甘岭战役反攻的号角。
05 1952年10月31日,15军准备了133门大口径火炮加上30门重迫击炮,开始对上甘岭高地表面阵地进行炮火打击。
整整四个小时的猛烈炮火,让联合国军毫无反手之地。
炮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非常大,我军初入朝鲜时因为缺少火炮吃尽苦头,从1951年开始大规模的购买火炮配备志愿军,到这时我军的炮兵力量不容忽视。
此次反击,我军动用了11个连,发动了11次攻击,收复了高地上的大部分阵地。
除却东北山梁上的2、8、11号阵地还在韩军的控制外,其余已尽在45师手中。
这是志愿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炮战。

10月31日,韩32团与埃塞俄比亚营开始发动反击,战斗持续9个小时。
15军反击部队创下了上甘岭战役以来,日均最高消耗弹药量。
3万枚手榴弹和手雷,260根爆破筒,30多万发子弹,21000多发炮弹。
而敌方的炮火猛烈程度也仅次于战役的第一天,韩军打了一整天,发动了23次营连级规模的冲锋,伤亡1500多人一无所获。
此时45师也伤亡也不小,守备部队的兵力少到只能控制五个阵地。
11月1日,12军的部队开始参战。
双方又开始了激烈的阵地争夺战,这个过程持续了20多天。
1952年11月25日,最终我军依旧控制着两个高地,联合国军伤亡惨重,韩2师撤出阵地。
上甘岭战役结束。
从10月14日到11月25日,43天,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击退敌人营以上规模的冲锋25次,营以下653次,志愿军伤亡1.15万人,伤亡率20%以上。
而联合国军伤亡2.5万人,伤亡率在40%以上,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极为可怕的数字,因为在此之前美国最高伤亡率是太平洋战争中的硫磺岛战役,伤亡率32.6%。
联合国军发射炮弹190万枚,志愿军40万枚,炮火密集度超过了二战最高水平。
联合国军的总司令克拉克评价说:上甘岭战役,简直就是朝鲜战场上的凡尔登绞肉机,但不得不是承认,这次作战是失败的、
上甘岭战役,彻底打消了美国在正面照战场上发动攻击取胜的信心。
在此之后,美军再也没有向志愿军发起过营级以上的进攻。
直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议签订,分界线还是在三八线。
很多人将朝鲜战争作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那上甘岭战役,就是彻彻底底打服美国的一场战役。
他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魂。
上甘岭战役不仅奠定了朝韩的南疆北界,还换来了东亚地区几十年的和平。
这也正符合了当年毛主席的那句论断: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作者: 志和    时间: 2023-6-29 04:27:57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