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问题多多,家庭养育环境亟待改善 2023-07-17 23:20
家庭作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最重要的微观生态环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也成为了构建社会未来的重要基石。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与家庭结构的多样化,我国的家庭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此趋势下,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在努力探索一条能够提升家庭教育质量,进而提升家庭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家庭教育新范式研讨会暨“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指数”首发仪式现场
2023年7月14日,在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牵头下, 【 家庭教育新范式研讨会暨“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指数”首发仪式】(以下简称“研讨会”)在问向教育的问向实验室成功举办。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尹后庆、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 马国川、中国家庭教学会副会长 孙云晓、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首任会长 吴颖民、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首席专家 杨雄、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 李一诺等中国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知名大咖,与来自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各级教育相关部门领导纷纷参会并发表观点, 共同探索符合中国教育现状、科学、高效的学生关爱解决方案,帮助改善学生成长环境与教育质量,真正践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
“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孩子的成长需求。”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研讨会上表示,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下一代、传承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责任, “我们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家庭教育范式,并结合数字化研究成果进行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孩子的全面成长要求。”
▲研讨会现场
家庭教育需要更科学、专业地指导
、
在我国,家庭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
从1952年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第一次提出“家庭教育概念”,到去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整整70年的时间里,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力图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然而效果,有时并不尽如人意。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焦虑已成为常态,家庭教育问题为何如此难解决?痛点到底在哪里?
“今天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是远离生活,反生活。”中国家庭教学会副会长孙云晓表示, 家庭教育本质上是生活教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必须以生活教育为本。只有回归与创造美好生活,才是最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并且能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最为有利的基础。
而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局长何美龙也对此深有体会,“这几年中小学休学、退学、轻生情况高发。 出问题的孩子,往往伴随着家庭教育的不足和缺陷。”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马国川认为,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 希望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行为学家、临床医生等能共同参与,从家庭教育的‘上游’入手,在家庭中营造好的氛围,避免孩子不断‘下滑’。”
▲研讨会现场
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指数首发
那么,科学的指导究竟应从何处来?
经过多年理论与实践积累,研讨会上,问向实验室正式发布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指数。
所谓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指数(以下简称“指数”),是一项用于评估家庭养育环境的指标体系,它考察了家长养育风格、家庭氛围、孩子从家庭中获得的资源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反映了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成长条件和支持程度。
指数的发布,为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这是国内首次完成的百万数量级的家庭养育环境数据的收集。”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陈斌斌介绍道,模型有助于揭示中国家庭养育环境的变化趋势、问题和挑战,引发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指数的发布引发了尹后庆的思考, “未来,它(指数)可以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数据决策支持,也可以为整个社会的协同育人提供科学、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与行动建议。”
一线教育工作者们也对科学的数字化平台介入家庭教育领域抱有极高期待,“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关爱工作,一定要借助数字化、信息化、大数据的支撑。 用数据说话,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决策。”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局长钟文川说道。
▲研讨会现场
家庭庭教育新范式的全新探索
正如陈斌斌所言, 指数的发布背后,是以扎实的实践数据为基础的。
在研讨会的学生关爱工作标杆区域经验分享环节,问向实验室介绍道,2021年初,其与浦东新区便合作推出了“祥云工程”家庭教育项目,目前已覆盖全区近800所学校,超过40万家庭完成评估。
此外,问向实验室还支持了江苏省江阴市“全澄有爱·润心” 行动,迄今已有超过20万家庭通过问向学生关爱解决方案了解自身养育环境,学生有效被关爱次数便接近90万次。
“这就是家庭庭教育新范式应该有的样子。”马国川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运用最新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与前沿数字化技术相结合, “要利用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去推动家庭教育的发展,为孩子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研讨会最后,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携手问向实验室共商共研《2024年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的编撰方案,内容核心便聚焦于家庭养育环境指数及分析。
“家庭教育的未来是我们需要能让每个孩子勇于做普通人。”与会者认为,藉由蓝皮书,可以提升社会、教育界和家庭对家庭教育的全新认知。
▲研讨会现场
附:
家庭教育新范式研讨会暨“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指数”首发仪式与会专家
尹后庆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孙云晓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马国川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
张蓝心问向实验室创始人
朱廷劭中国科学院特聘教授、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专家
陈斌斌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蔡 丹上海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陈菊英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德育处处长
杨 雄 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首席专家
仲立新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
何美龙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局长
施文龙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局长
姚轶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
陶宇星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政宣处处长
王秋英深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研究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
吴颖民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首任会长
姚华芳 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副书记
钟文川 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局长
朱秀娟 无锡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
(排名不分先后)
延伸阅读:
俞敏洪|家庭教育抓三点:人品教育、心情教育、鼓励教育!
李希贵讲透家校共育: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
朱永新:父亲是男人最重要的工作|家庭教育三个关键词——陪伴、阅读和习惯!
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家庭教育的缺陷
孙隆基|中国家庭教育误区:将儿童当作成人,却将成人当作儿童!
中小学全科上下册空中课堂、微课+200多部名著有声读物!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全科目教学视频汇总
李玫瑾教授家庭育儿精选126篇!(视频),推荐收藏!
李玫瑾家庭教育讲座合集(音视频共200集)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