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说法,现在就是要把台、澎、金、马仍留在蒋手里,不使之完全落到美国手里,清朝统治阶级的方针是“宁予外人,不给家奴”,我们则是“宁予家奴,不给外人。
美国人想让蒋放弃临近中国沿海的金门和马祖两岛,撤离到台湾地区,以便更好地“托管”台湾,达到“划峡而治”的效果。
毛泽东看清楚美国人分裂中国的意图后,便不遂美国人的心愿,立刻做出暂不收复金、马岛的决定,要把这两个岛屿留在蒋手里拖住美国,帮助蒋稳固统治,
甚至还罕有地与蒋介石默契配合,玩起了“过家家”式的金门炮战,炮击之前先给你通知,我打你就跑,你打我就躲,给对方充足的准备和避弹时间,这样搞下来,美国人也不能逼迫蒋撤退了,即便想干涉也无从下手。
炮击金门
可以说,金门炮战经过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的运筹帷幄,成功地破灭了美国托管台湾的野心。
事情发生在50年代中后期,美军进一步插手台海局势,搞得福建沿海暗流涌动,两岸军队剑拔弩张。
当时,美国既要控制台湾以阻挠中国统一,又担心被国民党拉下水,卷入一场它想避免地与中国大陆的直接冲突;大陆既要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又要避免直接与美军发生军事冲突;台湾既要依靠美国保持“正统”又不愿意被美军“托管”。
三方各有所求也心怀忌惮,在这种情形下形成了非常微妙的三方阵势,而一场金门炮战仿佛一道雷霆,打破了其中的平衡,迫使美国放弃在军事上掌控台湾,“划峡而治”的企图,也形成了“抵蒋抗美”有利于一个中国的战局。
在今天看来,当年的斗争艺术仍是叹为观止,令人紧张兴奋,先辈们的作为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美之间因为台湾结下大梁子还得从朝鲜战争说起,在朝战爆发前夕,三野的16个军已经部署在福建,厉兵秣马准备解放台湾,蒋也在仓惶收拾行李准备再次逃亡,就在利剑出鞘的时刻,邻居金日成没忍住瞒着中国开启了朝鲜战争,更令人惊讶的是美国的反应,他们竟然把对战争毫不知情的中国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这样一搞,完全把中国解放台湾的三步走计划弄得稀碎,惹得毛泽东勃然大怒,在毛泽东心里,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的那一刻,与美国人的战争就已经开始了,这也为抗美援朝埋下伏笔。
按照毛泽东主席的部署,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分为三步:
第一,掌握海峡制空制海权;
第二,扫除周边岛屿的国民党势力,建立渡海基地
第三,预计于1950~1951年间发起全面的渡海战役。
虽然1949年解放军发起金门战役失利,渡海部队三个团全军覆没,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在为解放台湾进行渡海作战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从未停止。
现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解放台湾再次成为毛泽东的着重点。
台湾一直是毛泽东神经上紧绷着的那一根弦,解放台湾更是他的夙愿,然而他也清楚这个过程的难度。
台湾在美国远东霸权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53年11月,在台海关系紧张的时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还赴台访问,给两岸制造紧张气氛。
蒋也仗人势,倚重先进的美制飞机和舰船频频侵袭台湾海峡,为了执行计划的第一步:掌握海峡制空制海权,解放军围绕台湾海峡的海空斗争急剧展开,仅1954年下半年,就击落、击伤敌机60多架,击沉、击伤驱逐舰10多艘,缴获艇船10多艘。
虽然战绩颇丰,不过我军的海空实力还是难以比肩蒋军,东南沿海军队常常被侵袭骚扰,处于敌扰我防的被动局面。
这种局面对毛泽东来说就是一个难题,小鬼猖狂,逼迫自己出手,可是新中国毕竟身体弱,经济上和军事上都还比较落后,目前不具备打现代化战争,也不具备对台湾实施登陆作战的条件。而且台湾背后还有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在撑腰。
另一方面,若是无动于衷,台湾就会慢慢沦为美国的武装傀儡,成为中国近海的一颗定时炸弹。
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选择了尽量以和平手段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也有了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说的一段话
“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
不过和平手段也破产了,因为美国故意中断大使级别的交流,拖延谈判进程,与此同时,美军把驻台军事顾问团扩大到两千六百人,派遣美空军第十三特种航空队进驻台湾。
一九五七年五月,美军公开宣布在台湾部署了可携带核弹头的斗牛士导弹和电导导弹。
可携带核弹头的斗牛士导弹
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台海局势又重新紧张起来。
现在这种情况又应了彭老总在出兵朝鲜前的一句话:“老虎总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他的肠胃,向他让步是不行的,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
面对这种紧张局势,毛主席又调整了对美政策,从争取和平协商到加强对美斗争。
说:“同美国闹成僵局二十年,对我们有利。一定要美国梳妆打扮后送上门来,使他们对中国感到出乎意外。”
攻打蒋军,摸摸美老虎的尾巴是避免不了的,这时,经过多年的准备,大规模炮击金门的条件已经具备,福建前线的后勤运输保障和制空权已经解决,如今就差一个合适的时机。
1958年7月14伊拉克爆发革命,第二天美国就以此为借口对黎巴嫩进行武装干涉,8月8日,美国海军参谋长伯克扬言美国海军随时准备象在黎巴嫩那样在中国沿海登陆。
而且美国在镇压中东革命的同时还公布了《关于不承认共产党政府的备忘录》,并且重申不承认中国。
当美国在中东搅得天翻地覆之时,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是时候也让美国紧张一下了,游击战术说得好““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现在美国在中东闹得欢,我们也不能隔岸观火,必须趁着这个时机在远东搞点实际行动,配合中东人们反对美国侵略的正义斗争。
于是决定:主动出击,炮击金门,并提出“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当时还有高级将领心有顾虑,毛泽东便以独特幽默诙谐的语气说:不要怕鬼,你越怕鬼,你就不能活,他就要跑进来把你吃掉。我们不怕鬼,所以炮击金门、马祖。
我们是真的不怕吗?不怕是假的,美军是帝国主义的老大,在经济和军事上都有较强的实力,具备打现代化登陆作战的能力,还拥有原子弹。
但是毛主席认为,中美不会打起来。原因是,中国不希望打仗,美国也害怕同中国打仗,
我们虽然没有原子弹,但是苏联有啊。
同时毛泽东也清楚地看到中国面对的毕竟是一个强大的敌人。因此;必须讲究策略,寻找最有利的斗争方式。
如此形式下,金门炮战就是最合适的反美方式,选择炮击金门而不是台湾是有考虑的,一来是金门距离大陆近,我们的炮弹能打到;
二来则是因为,当时台湾驻有美国军队并受到“美转共词防御条约”的保护,如果打台湾,会为美国参战提供口实,也会引起一些中立国家的不安与误解。
而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则不同。那里没有美国驻军,也不受“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制约,我们打金门可以不和美国人直接交锋。
这样一举两得,正如毛主席所说:我们整金门,我们是整家法。这是我们国内的事。当然,整台湾也是整家法,不过,那个地方有你美国兵,那我还是暂时不去。
炮击金门,还有一件事让毛主席担心:会不会误伤美国兵,因为当时美军把军事顾问已经配备到营一级,为此他还询问阵前指挥叶飞:你们用这么多的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啊?
当时调入福建前线参战的陆海空部队,共有四百五十九门大炮、八十多艘舰艇和二百多架飞机。一声令下,各路部队在八月二十一日晚全部进入阵地或指定位置。
八月二十三日下午五时三十分,炮击金门作战正式开始。大规模的炮击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发射炮弹近三万发,击毙击伤国民党军中将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两名美军顾问也在炮击中丧生。岛上的大批军用设施被摧毁,通信系统被严重破坏。
第二天,又进行了炮兵和海军的联合打击,重创国民党军“中海”号大型运输舰,击沉由大型坦克登陆舰改装的“台生”号货轮(前一天已被击伤)。
这两次打击,对金门地区形成了严密封锁,金门岛的军需补给只相当于炮击前的百分之五点五。储存在金门地区的军需物资,只能维持三十天。国民党守军情绪低落。
金门炮响后,美国完全没料到这一手,以为中国打响了解放台湾的战争,表现得很恐慌,艾森豪威尔总统急忙从美国及地中海抽调海军和空军前往台湾海峡。美国当时有12艘航空母舰,不大的台湾海峡就摆开了6艘。
美舰队群 示意图
并公开威胁要把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侵略范围扩大到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
当时,美国军方领导人普遍确信,仅靠常规武器难以帮助国民党守住沿海岛屿。为此参联会事先拟定了作战计划,一旦发生冲突,美国将首先对中国的军事目标发起核打击。
奉行“大规模报复”战略的艾森豪威尔政府也愈发依赖核武器,将其视为实现外交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扬言:如果大陆方面攻打台湾,美国则有必要对整个中国实施核打击。
不过,美国的核打击始终没有实现,艾森豪威尔最终决定“不在台海地区使用核武器,并用常规武装力量援助台湾”。并一再强调:“即使金门被轰得底朝天,我们也不要急于使用核武器!”
这种态度的转变,除了有美国国内强烈的反战情绪原因外,还离不开苏联的大力支持。
1958年中苏尚存在同盟关系,7月下旬,即距炮击金门发动不到一个月,赫鲁晓夫秘密访问北京,外界普遍认为,炮击金门是中苏两国共同商议的结果,就连美国也很自然地把这情况同赫鲁晓夫秘密访华联系在一起,认为:解放军炮击金门是经过苏联同意的。
其实真实情况是,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会谈期间,只字未提炮击金门的计划,这正是毛泽东的高明之处,是特有的中国式外交技巧一一借力打力,对美国造成苏联支持的印象。
金门炮响后,赫鲁晓夫虽然对毛泽东的“不宣而战”感到生气,但是在得到中共方面关于不拉苏联“下水”的承诺后,他还是给予了中国自1949年以来苏联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所给予的最为有力的支持,于9月下旬两次致函艾森豪威尔,强调美国对中国的打击就是对苏联的打击,苏联将对此采取报复行动,并多次重申如果美国进攻中国,苏联不会坐视不顾。
有了苏联对美军的钳制,炮击金门的底气更足了,我们也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中国领海线为12海里,把我国的领海宽度控制在我军的大炮射程之内。
9月8日,台湾又出动4艘登陆舰,在美军1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的护航下,再次向金门驶来。
当得知蒋军的登陆舰驶入金门料罗湾港口卸货之时,毛泽东从北京发出命令: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解放军的43个地面炮兵营、6个海岸炮兵连发射21700发炮弹,猛烈密集地射击驶入料罗湾港口的登陆舰。美乐号登陆舰当即被击中起火,引爆了舰载弹药而沉没。
而停泊在金门外海担任护航的美国军舰丢下国民党舰只,急速退驶到料罗湾以外近12海里海域徘徊观望,始终不发一炮,气的台湾官兵大骂:“美国人坑我!”
金门炮战不断,美国的武力威胁又不奏效,还时刻处于和中国开战的危险境地。
聪明的美国人决定改变策略,从扩大侵略转为准备脱身。
9月30日,国务卿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有了可靠的停火,在金门、马祖岛保持这批为数不少的部队是愚蠢和危险的,美国“没有保卫沿海岛屿的任何法律义务。”
艾森豪威尔也逼迫蒋减少金、马驻军或撤出金、马,换取台海永久“停火”,意图把海峡两岸割裂开来,利用联合国托管台湾,实现“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的阴谋。
而蒋介石则把金门、马祖诸岛作为他们仍代表全中国的象征,拒不撤退。
蒋拒不撤离,一方面是因为,驻守金门的军队有11万,占蒋集团军队总数的三分之一。军队的成员多来自大陆。如果蒋介石放弃金、马,不仅会影响军队的士气,而且会影响政权的稳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蒋也是“一个中国”统一政策的坚定支持者。
不得不说,虽然蒋与大陆政见不合,可是在统一问题上还是有可敬的民族性的,不像今天的台湾政客,人鬼不分,欺师灭祖。
毛泽东也看到了美台矛盾,原本坚固的美台关系出现了巨大裂缝,让他喜不胜收。
毛泽东很清楚,如果现在采取夺取金门的军事行动几乎是易如反掌,然而,如果不能同时实施解决台湾问题,国共之间的距离将拉大,接触更困难;国民党当局失去在大陆沿海最后的象征性据点,对美国制造“台湾独立”或“两个中国”的阴谋将更有借口。
为了防止美蒋一旦从金门、马祖脱身,形成台湾和中国大陆分隔的状态,毛泽东迅速作出了令世界惊讶的异乎寻常的决策:暂时让金、马留在台湾当局手里,拖住美国。
这就是著名的“绞索政策”,把金、马作为索套勒在美国的脖子上,慢慢拖死。
10月5日,毛泽东指示福建前线部队,从次日起停止炮击,对金门、马祖岛屿确定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决策。
对于“台独”问题,毛蒋二人的态度是少有的一致统一,他们两个都坚决的反对大陆与台湾分裂,更不希望台湾落在美国人的手里。可以这样说,大陆和台湾要求保持“一个中国”的出发点虽然是不同的。但是,在对美态度上找到了某种共同点。
蒋就曾对美国记者表示:台湾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人,也决不放弃沿海岛屿,哪怕美国不支持这一立场。
蒋介石和毛泽东虽是政见不合的死敌,可在民族大义上,有着相当高的默契。
为了配合蒋介石,让他坚定民族大义,毛泽东特意起草了《告台湾同胞书》,一开头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这一天指出了统一是两岸的根本方向,接着又说“建议举行谈判,实现和平解决”,“这是中国内部贵我两方相关的问题,不是中美两国相关的问题”。这一条更是严格划清了台湾问题的性质。
最后《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指蒋军)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
不得不说,毛主席的《告台湾通报书》就像一把软刀子,专捅美国的七寸,刀刀见红,间接告诉美国和世界,如果美军停止护航就等于接受了中国命令,如果它继续护航就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干涉中国内政的面目。
同时又给了蒋一剂定心丸,告诉他这是民族大义,必须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并表示愿意提供配合。
布告发布后,为了使金门军民得到充分补充,10月13日,毛泽东命令: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目的是对付美国人。
看到金门炮战停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又来逼迫蒋撤离金、马,为此双方还发生激烈争执。
为了配合蒋,10月20日,解放军再次恢复炮击金门。蒋介石得到关于金门被炮击的报告时,舒开眉头,连说:“好!好!好!"
这次炮击使蒋介石又有了不撤军的充分理由,帮蒋介石顶住了美国的压力。蒋介石拒绝撤兵,大骂美国对不住他。
此后,毛泽东审时度势,命令福建前线炮击金门形成规律,逢单日打,双日不打。
打是为了给蒋军拒绝美国要其撤离金、马一个理由;不打,是为了使蒋军运输补给获得一段时间,而且炮击时只打沙滩,不打民房与工事。再后来,干脆停止实弹射击,只打宣传弹,台湾也照此办理。
由于大陆、台湾之间的“默契配合",共同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局面,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美国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也就此流产。
打炮前给你具体通知,我打你快跑,你打我就躲,互通有无,减少彼此伤亡,这种心有灵犀式的炮战打法,在古今战争史上独有此一份,真可谓奇观。
慢慢地,两岸关系突破了军事对抗的局面,蒋也逐渐明白大陆的意图,在1959年3月,蒋命令外交部给予大陆合适称谓,不再侮辱。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坚持,加上断断续续,打打停停的炮击,搞得美国心态爆炸,却又无可奈何。
1978年12月,终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终于接受中国提出的与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中国政府宣布:正式结束对金门、马祖的炮击。
就这样,1958-1978年,金门炮击成为世界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炮击战。
毛泽东作出的炮击金门的战略,更是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一绝!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炮击了,更多的是斗争的艺术。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