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顺治问大师:大清能延续多久?大师留下14个字,直到溥仪才明白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漠
时间:
2023-8-11 05:24:41
标题:
顺治问大师:大清能延续多久?大师留下14个字,直到溥仪才明白
顺治问大师:大清能延续多久?大师留下14个字,直到溥仪才明白
2023-08-10 09:40
从古至今,谶语以其神秘性和准确性吸引着人们的好奇、猎奇的心理。在某些史书中,能够准确预言王朝兴盛衰亡的预言也大量的存在,而其中暗含的道理却神秘莫测,不为人知。
相传,顺治皇帝有着极高的佛学悟性,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在看破世间的羁绊后,在五台山出家。
他曾经与一位蒙古高僧对话,得到了十四个字的谶语,道出了大清王朝的命运走向,这十四个字到底是什么内容呢?十四个字真的预测出一个王朝的命运吗?
与高僧对话
顺治皇帝与佛教的结缘,除了自身受到佛教教义的启发,还源于董鄂妃之死。董鄂妃的离去,使顺治皇帝心灰意冷,他心灵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困苦中。
顺治开始思索着人生的无常,对治国理政也渐渐失去了兴趣,产生了遁入空门的想法。他认为只能在佛经中寻找真谛,在与高僧的对话中寻找人生的价值。
一次,恰逢蒙古高僧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到北京,顺治早就听说他的佛教素养深厚,懂得深奥的佛学经义,还有预测未知的特殊能力,便去拜访了他。
顺治的目的是想让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预测一下大清国的国势。哲布尊丹巴胡图开始是婉言谢绝的,可顺治的真心和虔诚打动了他。
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经过推测,给出了一句:“十帝在位九帝囚,还有一帝在幽州”的谶语。
可当时,顺治不解谶语其中的奥义,接着又问道:“会有什么奇异的事情发生吗?”
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沉思了片刻,随后又答道:“我身不缺,我国不灭。”这让顺治更加匪夷所思了,可当顺治再往下追问的时候,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便再也不说话了。
顺治回到紫禁城后,整日思考着这两句谶语,可百思不得其解,理不出头绪。从字面上看,这句“十帝”是暗指大清国只能传承十代帝王吗?
“九帝囚”难道有九个皇帝都要被囚禁吗?“在幽州”又指向何方呢?这一切的疑问在顺治皇帝的心中盘桓。便又再去登门拜访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可他已经不知所踪了。
最后,顺治皇帝带着这些疑问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两句谶语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被人们遗忘,大清国也延续着王朝的更替。
直到两百年后,谶语预测的答案渐渐浮出了水面。
囚徒天子
近代以来,清朝朝廷昏聩颟顸,国势日颓、列强纷纷入侵。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同时,国祚不稳。
咸丰皇帝之后,同治便无子嗣,过继了光绪皇帝继承大统,慈禧太后两度垂帘听政,把持晚清朝政五十年。
光绪皇帝亲政之后,励精图治,想有一番作为。在康有为等人的支持下,进行了戊戌变法,想将权力从慈禧手中夺回。
慈禧得知此事后,终止了变法,杀害了戊戌六君子,还将光绪帝囚禁了起来。
直到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一些关注谶语的人,发觉了光绪皇帝的遭遇竟与谶语预测内容惊人的一致。
原来,如果从顺治皇帝开始计算,光绪皇帝刚好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九位皇帝,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的那句“十帝在位九帝囚”的谶语,在此时应验了,但在兴奋之余,后半句仍然还是个谜。
可这也给关注谶语的人打上了一剂兴奋剂,更大程度地掀起了,对十四字谶语的关注。使这些人更加相信,这句谶语与清王朝的国运息息相关。
可作为清朝第十位皇帝的宣统皇帝来说,难道真的是末代一帝了吗
傀儡皇帝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腐朽的满清王朝,谶语果真再一次应验了。六岁的溥仪只能关起门来,在紫禁城的小朝廷里摆摆皇帝的样子。
而此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生凋敝,外敌入侵,越是动荡的年代,一些人就更是愿意从推测和预言中找寻失败的借口。
就是精于搞这类研究的人,发现了“我身不缺,我国不灭。”这句话的解读方式。
从宣统皇帝溥仪名字中发现,“仪”字的繁体写法为“義”,在帝制时代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要回避君主的名讳。
所以在宣统朝,溥仪的“義”字的避讳的地方是在“我”字上缺最后一笔。这也说明了,清王朝覆灭与谶语的预言有着一定关系。
直到在9.18事变后,一直有着“皇帝梦”的溥仪,又跑到了东北做起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这样一来,“还有一帝在幽州”的解读也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根据古书《周礼》中的记载,北方称为“幽州”。
这句话的内容与溥仪在东北做的伪满洲国皇帝的事竟也一致。
至此,这十四字谶语的完整解读,才全部浮出水面。而这十四字谶语真如解读的千真万确吗?
结语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相信预言的结果只是人们对未来感到渺茫时的一种精神寄托,人们往往期待的是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不要为了一个未知的预测,去放弃当下的行动。
不管未来是未知还是可知,人们都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生活。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