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淮海战役为何成为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决战?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3-8-15 04:21:18     标题: 淮海战役为何成为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决战?

淮海战役为何成为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决战?                    2023-08-13 09:10                                       

淮海战役为何成为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决战。
1948年11月。中央同意粟裕提议决定发起淮海战役。计划歼灭国民党军一部黄百韬兵团。蒋介石察觉到淮海地区我军动向。决定放弃小城市,将兵力集结在徐州蚌埠一线。沿津浦路一字摆开。集结了五个主力兵团合计兵力80万。

国民党军最精锐部队全部投入战场。可见蒋介石对此战的重视。妄图通过这场决战改变解放战争的走势。在战役开始前,国民党第七兵团黄百韬奉命撤回徐州。刘峙却下令让其等海州的44军一起汇合,于是黄百韬等了两天。粟裕察觉到四十四军撤退,直接准确判断黄百韬动向。决定提前发动战役。将黄百韬兵团围困于碾庄圩附近。

刘峙派邱李二兵团前去救援,结果遭到解放军的顽强阻击进展缓慢。黄百韬坚持苦等最终全军覆没,黄百韬阵亡。
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随着战役规模越打越大,中央修改计划,要求消灭整个刘峙集团。同时,陈赓引诱黄维兵团冒险深入,将其包围在双堆集。黄维突围失败,只得固守待援。

蒋介石下令部队撤出徐州。杜聿明率剩下部队星夜兼程,好不容易躲开解放军。没想到蒋介石又命令回去救援黄维。三个兵团司令不听杜聿明相劝,害怕担责任执意往回走,结果陷入包围圈。其中孙元良兵团自行突围,大部被歼灭。

中野华野对黄维兵团发起进攻。黄维兵团12万人被消灭,黄维被俘。此时杜聿明集团陷入重围,已无力逃脱。中央决定暂缓对其进攻,将其长期围困,发动政治攻势迫使其投降。虽然杜聿明拒绝投降,但国军士气已被瓦解。

经过20天休整,解放军完成对平津地区包围后,对陈官庄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国军两兵团大部被歼灭。杜聿明被俘,邱清泉阵亡,李弥逃脱。淮海战役取得完全胜利,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

淮海大战的全胜。歼灭了国军五个兵团共55万的精锐部队,国民党再无翻身的机会。解放军数量首次超过国军,而且获得了大量装备。大大缩短了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胜利的时间。这场战争的胜利,也让直接指挥者粟裕将军名震天下。

淮海战役,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原因。其一,中野华野全力配合作战。中央在战役开始便致电粟裕,临机决断不必事事上报,给指挥将领很大的发挥空间。而国民党军方面,各人只求保存实力,各自为战。蒋介石对手下将领不放心,过度干预。用人失当,胡乱指挥。战局一开始就处于被动。

其二,粟裕对战场态势的敏锐判断,料敌于前。让我军牢牢掌握战局主动。还有刘邓陈三位老总的正确决策,以及各部队的顽强作战。国民党将领却只知道听从蒋介石的命令,没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唯一有见识的杜聿明,提出的正确意见又不被采纳。国军越打士气越低落。

其三,解放军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后勤支援。老百姓用小推车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军队有了充足粮食和武器弹药。国民党则民心尽失,走到哪里都被人民唾弃。依靠空投物资的补给,远远不够解决粮弹缺口。正是有了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支持,才有了淮海战役彻底的胜利。

最后,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并不是他不够元帅资格,而是因为他高风亮节主动上书让衔。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