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延安七大投票,4人得全票,十大元帅彭总为何票数最少?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3-8-19 15:56:09     标题: 延安七大投票,4人得全票,十大元帅彭总为何票数最少?

延安七大投票,4人得全票,十大元帅彭总为何票数最少?                                                         

2023-08-18 19:20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5年6月10日,七大选出了44位正式委员。
后来的十大开国元帅悉数当选,但得票数量和排名却相差悬殊。比如,德高望重的朱老总不仅和主席、少奇同志、任弼时一起获全票,而且排名仅次于主席,高居第二。
抗战时期,大多数时间在后方的林总、徐向前,得票也很靠前。
带领数十万健儿战斗在太行山上的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敌后根据地影响很大,但是在44位委员中得票数仅排名24位,还排在了贺老总、陈毅的后面。
整合山东根据地的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虽然没有出席七大,仍当选为44委员之一,且位居第16位;而指挥了百团大战的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则排在十大元帅的最后,名列44委员的第33位,甚至还排在叶剑英、聂荣臻的后面。
建国以后的十大元帅,为什么得票数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延安城门旧照
十大元帅在七大的地位,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第一种,深孚众望的朱老总,和主席等4人获得全票。
朱老总参加过辛亥革命、护法战争、护国战争,还是我军创始人之一,井冈山会师的亲历者,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总司令,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
1940年5月底,朱老总回到延安大后方协助主席工作。
彼时,由于周公、董老、叶剑英忙于统战工作,彭德怀、左权、贺老总、关向应、刘邓、聂荣臻等人战斗在华北敌后,徐向前、罗荣桓、陈光等在山东,项英、叶挺、陈毅等在华中新四军,主席身边实际上只有滕代远一个助手。
朱老总回来后,马上向主席献策“屯田”,打破敌军的经济封锁。
随后,朱老总和主席等人一起策划、指挥了敌后抗战,无论是在敌后抗战军民还是友军中,都享有崇高的威望。所以,七大选举中朱老总和主席等4人获得了全票。
七大闭幕时,朱老总的排名是仅次于主席的第二人。

主席和朱老总
第二种情况,因为伤病远离一线的林、徐,意外获得高票。
十大元帅除了朱老总,得票数紧随其后的就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总、129师副师长徐向前。这两位因为伤病远离一线,长期在后方,七大得票数反而很靠前。
林总的一战成名,始于抗战初期的平型关大捷。
但是,1938年3月的一次友军哨兵误伤,让林总远离抗战第一线,先后在延安、莫斯科养伤。回国后一直协助周公从事统战工作,在延安、西安等地的出镜率很高。
除此以外,林总还担任过抗日军政大学校长,七大之前集多个身份于一身。
到了抗战胜利前期的七大会议,林总在延安军民中的威望日盛,所以在委员选举中的得票数仅次于主席、朱老总、少奇同志、任弼时和林伯渠,位居第六。
徐向前作为八路军129师师长,抗战初期协助周公在太原和阎锡山做统战,后来又在冀南平原创造“人山”战术。随后,和朱瑞带领八路军第一纵队挺进山东根据地。
1940年秋,徐向前回延安,先后任延安黄埔同学会主席、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抗大校长。也正是身兼多个职位带来的影响,让徐向前在七大选举中高居第八。

徐向前在延安
第三种情况,深得主席信任、缺席却当选委员的罗荣桓。
在七大期间共有八大代表团,其中山东代表团的团长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总,副团长是前山东书记朱瑞。而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虽然没有到延安参加七大,但仍然被选举为44委员之一,得票数位居第16位。
作为山东一把手的罗荣桓,为什么没有参加七大?
山东根据地情况复杂,既有日伪军、顽军、友军,还有山东纵队和八路军115师,主席先后派了黎玉、郭洪涛、张经武、徐向前、朱瑞、陈光等人参与整合山东抗日武装,但是都功亏一篑效果不佳,最终还是罗荣桓实现一元化。
参加七大的代表于1939年陆续奔赴延安,1942年秋接近尾声。但是,山东根据地1943年初才实施以罗荣桓为首的“一元化”,所以为了山东的稳定,罗荣桓没有到延安。
由于前线的需要,另有一些高级干部没有到延安参加七大,比如山东根据地的黎玉,晋冀鲁豫根据地的邓公,华中根据地的粟裕、黄克诚、张云逸等人。
罗荣桓没有参加七大,但得票数高于贺老总、陈毅、刘伯承等人。

罗荣桓、林月琴在山东
第四种情况,在整风中自我批评的贺老总、陈毅、刘伯承等人。
七大之前,延安发起了针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同时还对高级将领的工作履历进行全面回顾、对思想进行深入剖析,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贺老总出身于旧军队,南昌起义时还没有加入组织,但是铁了心跟着组织走。
在延安整风期间,贺老总需要反省的地方并不多。在七大选举中之所以得票位居第21位,主要还是因为担任陕甘宁晋绥联方军司令员,战场“出镜率”相对较少。
陈毅得票位居第22位,整风期间他反思了井冈山时期取代主席担任红4军前委书记的往事。在延安的杨家岭、王家坪,陈毅和主席多次面对面的交流以后,深感经历了全面抗战主席的进步实在太大,自己是望尘莫及。
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委员选举的得票数位居24位。
整风期间,刘伯承反思了1932年10月宁都会议赞成“多数派”、让主席失去军权的旧事,主席大度地认为,那只是认识上的问题,算不得大事。实际上,刘伯承得票数偏低,主要原因还是一直战斗在太行山上,大后方对他的了解不够。

陈毅、朱德、刘伯承在延安
第五种情况,由于百团大战矫枉过正被批评的彭总。
在十大元帅中,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的彭总,在选举中得票最少,仅仅位居44位委员的第33位,就连知名度偏低的叶参座、聂荣臻,得票数也在彭总前面。
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是大后方代表团的团长,得票位居31位。
八路军115师副师长聂荣臻是晋察冀代表团的团长,得票数位居32位。
作为八路军副总指挥的彭总,得票数在开国十大元帅中叨陪末座,主要还是因为百团大战的影响。作为我军仅次于朱老总的副总司令,这样的得票数,的确有些偏低。
彭总得票数在十大元帅中最低,主要是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知名度相对要低。彭总和刘伯承陈毅等人一直战斗在抗日第一线,在当时的条件下,在延安大后方的知名度相对要低,加上我军的保密工作,委员选举时,代表投票较少。
第二是彭总的火爆脾气和个性。彭总性格直爽,人际关系处理起来比较刚硬,和军队以外的联系较少,即便回到延安参加整风,和其他代表团也很少往来。
第三就是百团大战,被不少人认为过早地暴露了八路军实力,引发日伪军疯狂报复,也直接导致重庆方面停发八路军的军饷,给敌后抗战策略带来影响。

1944年,主席、彭总在延安
七大是一次承前启后的大会,也是一次团结的大会。
七大以后,很快就迎来了抗战胜利,十大元帅也各得其所:
朱老总继续坐镇延安指挥全局,彭总任副总司令兼总参谋长,林总、罗荣桓奔赴东北战场,刘伯承回归太行,贺老总主持晋绥,陈毅转赴山东,徐向前因身体原因继续养病,聂荣臻继续领导晋察冀军区,叶剑英协助周公赴重庆谈判。
七大确立了十大元帅的地位,建国后的大授衔也没有大的变化。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