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在中国北疆知青第一村听听上海知青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如云    时间: 2023-8-26 02:49:28     标题: 在中国北疆知青第一村听听上海知青的故事

在中国北疆知青第一村听听上海知青的故事                       2023-08-22 13:54                                       
                                       

2022年7月13日,在一年365天月亮最大的那天傍晚,在中国北疆知青第一村----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外三道沟村听到了一些关于上海知青的故事。
1969年至1979年,来自上海、辽宁和黑龙江省的107名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到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外三道沟村,成了这里的新农民。

十年间,他们开荒种地、开创副业、巡逻站岗、传播文化,引领乡亲们做有文化的新农民;他们教的十届学生,如今已成为北大荒有文化的劳动者;他们医治的病人,如今还在感恩。
十年间,外三道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知青们从细皮嫩肉的城里娃,变成了啥罪都能遭,啥活都能干的生力军。他们学会了劳动、生活,也学会了做人、感恩。
7月13日那天傍晚,应友人之邀来到外三道沟村知青民宅吃晚饭,看着天还没有黑自己习惯地在村里走走看看。
从中国最美边境道G331国道下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由著名艺术家阎肃手写的中国北疆知青第一村巨石,村路口两侧展示着知青文化、预示着这里是知青之家。
村里很安静,走在黑色柏油路上很少见到人,这里可以听到风刮杨树叶声还能隐隐约约听到近在咫尺的黑龙江流水声。
村里几条主要街道路标透视着这里与知青有关,村民家院墙、杖子上的红五星,记录着一段历史留下时代的记忆,红五星在那个难忘的岁月里有着特殊的涵义。
村边有一个休闲广场,广场一侧篮球场有三个孩子在玩篮球,广场一角有一个蘑菇亭造型,村里几位老人坐在蘑菇下一边摇着手里的扇子驱赶蚊子,一边你一句她一句聊着天。
那天上海知青的故事就是在这里听到的,是几位老人东一句西一句讲述的。

说起当年来村里的知青几位老人不约而同地说:他们是真哭!真苦!
那些十几岁的孩子从大城市来到边疆夜里经常听到他们哭,问他们为什么哭,他们说想回家!
十几岁的孩子大多是第一次离家、离开父母,没有几个不想回家的!
说到哭一位老人讲了当年村里站岗的故事,外三道沟村是边境村,当年形势紧张的时村里都要安排人晚上站岗巡逻,当时村里一组安排两个人夜里轮班站岗,一个是村民,一个是知青。
刚开始夜里站岗时知青出门就蹲下哭,问他们为何哭他们说害怕,他们害怕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害怕有人偷渡进村。
那天晚上在蘑菇亭下聊天的有一位当年村妇女主任,今年88岁的罗彩霞,说起当年的苦老人历历在目。
上海知青刚来村里时不会做饭,他们经常把饭菜做夹生,村里后来知道后安排专人为他们做饭,让这些孩子们吃上了热热乎乎的饭菜。
知青跟村民下地扛玉米杆子,村民把玉米杆子捆好知青往回扛,在城里没干过累活的这些知青扛不动村民只好把大捆打成小捆,好心的村民像家长那样心疼这些不远千里远离父母的孩子们。
那天晚上说起当年秋天收割黄豆的几位老人还心疼不已,秋收秋忙,人工收割庄稼是一个力气活,村民干一天累的都直不起腰别说这些还在成长发育知青了。
这些知青用镰刀不会使劲,一天下来手磨出血泡,不敢沾水睡觉都疼。
罗彩霞至今记得当年冬天这些知青孩子们穿着湿漉漉的棉鞋冻得脱不下鞋,她跟村里几个妇女轮流帮助他们晚上烤鞋,第二天早上让他们穿上有温度的棉鞋。

说起当年这些知青孩子,老人们说不尽、道不完,他们不忘这些孩子们,当年村里知青返城后不忘村里恩情,他们一直与村里保持联系,经常集体回村里看看,现在村里黑色柏油路、村门楼等硬件设施都是知青筹资帮助修的,前几年他们集体回村挨家挨户走访慰问还和村民开联欢会,那几天村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最让老人们念念不忘的是这么多年上海知青每年春节都买糖邮寄到村里,每家发两袋糖表达他们的一份心意,村里有困难找他们,他们也是有求必应,多年来不论咋变,村民和上海知青情谊没有变,他们至今还像亲戚一样走动着。

那天晚上八点,老人们说起知青的故事意犹未尽,他们久久不愿散去!他们互相打招呼相约明天再来!那天晚上,外三道沟村上空月亮格外大,晚上20:30分,村里还没有黑天,还可以隐约看到橘黄色的天空!
图文:刘福国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