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与不少的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有过来往,毛主席与他们相处的也非常的融洽,但是唯有张治中将军,毛主席把他视为真正的朋友。
1945年,毛主席准备去重庆谈判,当时是张治中来延安接的毛主席,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而且彼此印象都不错。
也就是从此时起,两人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交往,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毛主席对张治中的评价很高,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很了解他,张治中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
张治中与毛主席,他们二人之间的友情非常诚挚,为了中国的和平事业,张治中是竭尽全力地在努力,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后,张治中曾经给毛主席提过很多不错的建议。
49年的时候,一直确定不下来新中国的名字,张治中提议去掉两个字,毛主席表示非常赞同。
那么张治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抗日战争中的张治中张治中是安徽巢县(今安徽巢湖)人,于1890年10月27日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
上过几年私塾之后,就开始走上社会帮助父母挣钱补贴家用。
他当过学徒,还当过几年兵。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张治中就前往上海加入了学生军,之后考上了保定的陆军军官学校,进入步兵科学习。
学业完成后,被分配到安徽“安武军”,不久后,在别人的引荐下,前往广州跟随孙中山先生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4年年底,张治中进入黄埔军校任职,在这里结识了周恩来等共产党人,来往密切,思想上深受共产党的影响。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之后,张治中处于了两难之中,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后来干脆辞去了职务,到欧美去进行考察。
次年回国,张治中又进入国民党政府,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教育长。
上海“一·二八”事变之后,张治中主动请缨带兵去抗击日军。
张治中被任命为第五军军长,随后率部赶赴上海开始与日军作战,他与蔡廷锴的部队联合作战,在江湾、庙行地区,与日军展开的激战,经过近一个月的持续战斗,重创了日军。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已经升任为集团军司令的张治中积极主张抗日。
上海抗战爆发,张治中率部与日军展开了殊死之战,在收复罗店的战斗中,他不顾生命危险,前往一线指挥战斗。
后来张治中又被派往湖南省任政府主席,在湖南任职期间,他一边下大力度整顿吏治,一边组建抗日武装、修建国防工事,同时还积极动员全体民众参与到抗日中来,一起抵御外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张治中非常赞成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共同抗日,他与当时驻湖南的八路军代表们合作得非常愉快。
皖南事变后,张治中多次建议蒋介石与共产党进行会谈,以免影响两党的抗日合作,让日军有机可乘,但是蒋介石却对张治中的建议置之不理。
主张和平 反对内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毛主席应蒋介石的邀请准备前往重庆谈判。
热切希望国共两党能和平共处的张治中,欣喜万分地来到延安接毛主席到重庆。
当毛主席登上延安去往重庆的飞机时,为毛主席送行的群众和各界人士挤满了机场,当时的场面非常的壮观,张治中简直有些惊呆了,这种景象他从未见过,他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同时他也对毛主席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
这是张治中第一次见毛主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达重庆后,张治中怕毛主席遭遇危险,他把自己的官邸让给毛主席居住,而他和家人搬到外面的一处简陋的宅院中居住。
为了毛主席的安全,他与周总理商议后,派自己的心腹负责保卫主席的安全,照顾毛主席生活的服务人员都是自己把关挑选的,不给外人留下任何可乘的机会。
另外,为了不打扰到毛主席的工作和休息,张治中反复叮嘱自己的家人这段时间,无论有什么急事也不许回家去。
重庆谈判结束之后,周恩来担心毛主席回延安的途中遭遇危险,张治中得知周恩来的忧虑后,立刻表示自己会安全地把毛主席送回延安。
就这样,签订完《双十协定》之后,毛主席在张治中的护送下安全地返回了延安。
毛主席在延安机场下飞机时,迎接毛主席平安归来的人群又是黑压压的一片,张治中再一次被深深地震撼到。
毛主席热情地握着张治中的手,表示了深深的感谢。
在张治中返回重庆时,毛主席亲自把他送到机场,临别时,毛主席对张治中道:“我看出来了,张将军是真心的希望和平的人!”
张治中哈哈一笑道:“何以见得?”
毛主席说:“你把你们的《扫荡报》改成了《和平日报》;你下令撤销了康泽办的那个集中营。”
张治中惊讶的看着毛主席,随后紧紧的握了下毛主席的手,转身向飞机走去。
在这之前,张治中从来没有与毛主席有过交往,更没有见过面,而毛主席却对他做过的这些事情这么清楚,张治中对毛主席更加的钦佩。
蒋介石为了稳定自己的政权,还是背信弃义地撕毁了《双十协定》,眼看内战要起,老百姓又将受到战火的牵连,陷入水火之中。
此时的张治中非常的着急,他多次力劝蒋介石: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和平来之不易,不要违背人民群众的意愿,再发动战争。
但是蒋介石却不听这些,一意孤行地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张治中看蒋介石与国民党中的那些顽固派们执意要发起内战,张治中很是无奈,但是他依然抱着希望和平共处的愿望来往于两党之间,并继续对蒋介石进行规劝,但是却无果。
张治中看到蒋介石与共产党交手时,一次又一次地被解放军打得败下阵来,他哀叹不已。
谈判失败 留在北平1949年,北平终于和平解放,中共中央机关也迁移进了北京,一切安顿停当之后,毛主席准备与国民党代表在北平进行谈判。
这一次来与我党谈判的代表依然是“和平将军”张治中。
毛主席亲自到机场去接他,见到张治中那一刻毛主席高兴极了,他紧紧地握着张治中的手,对他嘘寒问暖。
而张治中也是激动万分,两个老朋友寒暄了半天。
然而,这次谈判并不顺利,因为蒋介石及国民党的顽固派们还妄想着与共产党来一个“划江而治”,可见并不是真心和谈。
张治中始终真心希望能促成国共和平相处,对建立联合政府抱着很大的期望。
后来,在香山的双清别墅,毛主席又亲自与张治中会了一次面,意在推动和谈进程,两人谈得很是融洽。
张治中向毛主席提出在战犯的惩治问题上是不是放宽一些政策,毛主席宽容地做出了让步。
另外在军队改编和联合政府的其他问题方面,毛主席也做出了不小的让步。
这让张治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毛主席和共产党政府的宽广胸怀,这与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也让张治中更加明白了毛主席为什么会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戴。
在谈判这些天,为了达到和平共处的目的,张治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蒋介石却并不领情,对谈判时定下的和平协定,很不满意,导致国共和谈破裂失败。
对于蒋介石的翻脸无情,张治中心中很是难过,他向毛主席提出回南京直接去面见蒋介石。
周总理得知后,立刻来到张治中住的六国饭店劝他留下来,并表示和谈还有恢复的余地。
张治中考虑了一下,觉得周总理说得有道理,也想等待机会,使和谈出现转机,于是听从周总理的劝说,留在了北京。
之后,周恩来又亲自安排上海和南京的地下党把张治中的家人都安全地接到了北平,做了妥善的安置。
张治中留在了北平,但是心里总是不踏实,觉得有些对不起蒋介石,怕背上不忠的罪名。
就张治中的此种想法,毛主席和周总理对张治中进行了开导:“你还是没有从封建道德中走出来,为什么还会对某些人抱有幻想,而不站在全国人民的角度考虑呢?为什么不想想革命事业呢?”
这番话既尖锐又中肯,张治中瞬间醒悟了过来,觉得整个人一下子轻松了好多。
后来,国民党对我党进行指责,说我党扣押了张治中。
张治中直接站了出来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端指责,并表明自己是寻找到了新的希望,共产党是真正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着想,所以受到了人民百姓的拥护,同时还鼓励其他的国民党将领尽快起义站到广大人民这一边来。
张治中的建议 毛主席很重视不久后,毛主席邀请张治中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中南海商谈建国大业,并初步拟定把“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作为新中国的国号,与会的好多人表示赞同。
而张治中却提出了异议,他说:“共和”本身就有民主的意思,有些啰嗦了,所以不如直接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简洁又顺口。
听了张治中的建议,毛主席一个劲儿地点头,表示非常的赞同,随后又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大部分人觉得张治中去掉了“民国”两个字后,效果很不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就这样被确定了下来。
但是,后面大家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中华民国”争论不休。
一部分人认为中华民国的创立者是孙中山先生,大家都习惯了这个称呼,就不要做更改了。
而另一部分人却认为,在孙中山之后“中华民国”已多次易主,早已背离了孙中山的当初为民谋福祉的初衷。
最终商议后决定:新中国是一个新政府,新政权,一切都应该从头开始,不再沿用这个简称。
在开国大典的前夕,大家对新中国的国旗图案进行着激烈的讨论,专家们从征集来的众多国旗图案中选出了3个比较满意的,让毛主席做决定,毛主席觉得那个一条黄河和一颗星星的图案不错。
而张治中却认为红旗中间那条横杠有分裂国家和革命的意思,寓意不大好。
毛主席与其他人商议以后,觉得有道理。
最后大家一致认可了另一个画着五颗星星,其中一颗大星星中间有镰刀和斧头的图案,最后对这幅图案经过一番修改,就成了咱们现在大家都熟悉的五星红旗。
新中国成立之后,张治中又开始积极地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奋斗。
1968年张治中病重,毛主席还派人给他送去了一支上好的人参,希望能缓解这位“和平将军”的病情。
但是最终张治中还是在1969年4月6日因病而去世,享年79岁。
结语:张治中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和平事业而做着努力,不管在哪个时期,他都没有参与过任何党派的斗争。
他是国民党的一名高级将领,在抗战中与日寇英勇作战,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却从没有与我军交过战,这在国民党的所有将领中,前所未有,他是唯一一个。
为了国家的和平,为了老百姓不再遭受战火的摧残,他来回奔波在国共两党之间,担当起了桥梁的作用,我两党创造了对话沟通的机会,他是和平的使者。
所以毛主席把他视为共产党真正的朋友,他无愧于“和平将军”的称号。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