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逸气兴波澜 笔下豪情写山君
辛民/文
在中国画的物语中,虎表现着勇猛威武,有“王者”风范,是“祥瑞”与守护神的象征。作为华夏民族文化最悠久而重要的组成部分,虎文化非但极其丰富且渗透并影响着上下五千年华夏民族的诸多方面。因而,虎也是中国画家所热衷的传统题材之一。
“画虎不成反类犬”。这一俚语既说明了虎是历代画家所表现的对像,也说明画虎之难,难在写其神。很多画家笔下的虎徒有其形,表情刻板,成为冷冰冰的凶猛兽王,形式化的表意单调直白,味同嚼腊,中国画之令人回味无穷的深邃意境更是无从谈起。
《连年有余》
近日赏读崔子剑先生的近作,深感其笔下的虎形神俱佳,虽是意笔写虎,但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虎的端庄与慈祥、威仪和尊严、清高与傲岸。画家由情而生发出来的作品,既散发出浓郁的北国气息,又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以鲜活而丰富的性神表达着画家丰富的情感而扣人心扉。
《虎娃》
以写意手法画虎,要求画家具有扎实的传统技法功底和较高的艺术修养,要用笔精简,取象肯定,笔到神随,容不得半点儿含糊和迟疑,还要画家“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是水墨虎画能够实现虎画其“写意”本质意义的关键所在。崔子剑先生选择了用写意手法画虎,就意味着选择了艰难。他在创作中把虎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来表现,力求让虎体现中华民族的浩然之气。他一是注重从整体上对虎造型的把握,舍弃琐细,毋务小巧,从大处着眼,从大处落墨,把整体气势推到艺术审美的高度上。
《风雪山巅》
二是在量感和力度。在画面构成上,崔子剑先生将东方的线和西方的面结合起来,使画面既有线的流动感,又有块面的分量感。他用粗笔大墨构勒时,注意把握形体大局,笔不忘下,行笔放中有收,线条粗中有细,刚中有柔,具有很强的分量感和视觉冲击力。三是动感和韵律。崔先生不是静察默识地画虎,而是饱含激情地绘出处于动态中的虎,以动感营造出虎之气势。同时,他又将书法笔意用于绘画中,辅以墨色的干湿变化,用笔苍劲,激情内蕴,使其虎画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从其画作中,读者不难想象到画家创作时满怀激情、肆意挥洒的情景。《苇塘深处》
数十年来,崔子剑先生专著画虎,夜以继日,泼墨不止。他好比在中国画传统艺术这座富矿里探宝,探之愈深,见之愈奇,得之愈丰。多年的潜心努力,也使先生笔下的虎终显大家气象。他笔下的虎情态各异,或温顺恬然,或怒啸山林,或不怒自威,无不给读者以情感冲击和内心震撼。他在画面背景刻画上也颇具匠心,他笔下的虎多置身于丛林或峻岭,或形单影只,或成群嬉戏,神态威猛,呼之欲出,尽显兽王之风范,令人爱不释手。在色墨运用方面,处处呈示出中国画追求以一当十、惜墨如金之特点,挥洒间,营造出自然飘逸的、胸襟开阔之境,咫尺间尽显画家的匠心和深厚功力。
古今画家画虎者甚众,涌现出的名家大师以各自的艺术语言赋予了虎画丰富的内含和意蕴。崔子剑先生擅于博涉约取,又能另辟蹊径,从其作中我们可看出,他笔下的虎不再是单纯的、平面的,他画出了虎的活灵活现之神韵,与大自然有着天然的和谐。
《豪情》
对子剑先生来说,画虎就是画自己。虎画是他审美理想、个性气质、学问修养的综合体现。崔子剑先生生性质朴豁达、坦荡真诚,他画的虎也是正气凛然,气冲霄汉。《大风歌》
《喜上眉梢》
《有余图》
《交谈》
《聊天》
《童年》
【个人简介】
崔子剑,1939年出生,祖籍河南,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家书画院副院长,国家海协会书画分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科普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河南省中国书画协会副主席等。
曾荣膺“当代最具收藏投资价值国画家”和“二十一世纪最具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中国花鸟画百家画家”等称号。
数十年来专注国画创作。在花鸟画领域功力深厚,笔墨精到,其尤擅画虎,作品兼工带写,墨色圆润,在“虎界”风格独具,享有盛誉。作品多为中外收藏界和专家学者收藏。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