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一等功臣上甘岭杀敌203人,深藏功名数十年,家人只知当过兵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志
时间:
2023-10-10 19:14:36
标题:
一等功臣上甘岭杀敌203人,深藏功名数十年,家人只知当过兵
一等功臣上甘岭杀敌203人,深藏功名数十年,家人只知当过兵
2023-10-10 09:33
发布于:天津市
在贵州务川栗园,如果你问第一个种大米的人是谁,那么当地人一定会跟你说是邹习祥,因为是他将东北的稻米带到这里,进行培育推广的。
关于这位老人的记载很神秘,镇上和县里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神枪手,而对于他曾经的功勋和战绩,就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
不过在他孙子的手机里,有一张韩文的军功证,这便是孙子对爷爷过去唯一的印象:爷爷去过朝鲜,见过金日成,得过朝鲜授的奖。
懂韩文的人会知道那串韩文的意思:“因邹习祥同志参加上甘岭战役授予二等功”,知道落款日期是1952年11月。
懂历史的人会知道,在抗美援朝战役中,有一个叫邹习祥的“冷枪王”,曾以206发子弹杀死敌军203人,创下了志愿军冷枪狙击的神话。
那么,邹习祥作为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冷枪王”,为何深藏功名几十年,连家人也不告诉呢?后来的他过得怎么样?
邹习祥
练得一手好枪法
邹习祥出生农民家庭,除了种地以外,他的父辈们还有一手好的枪法,经常会上山打来一些野味回来。
1929年,邹习祥七岁那年,父亲将他叫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啊,我们家祖祖辈辈凭着打猎的本领,生存至今,你现在也长大了,是该继承这样的本事了。”
一听要教自己本事,邹习祥非常高兴,连忙点头答应:“我以后也要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神枪手!”
在邹习祥的记忆里,他父亲不仅能在百米外猎杀山里奔跑的野兔,还能打落在天上盘旋的飞鸟,是自己心中不折不扣的英雄。
不过要想变得厉害,必须经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第二天,父亲将一把火药枪塞进邹习祥手中,并对他说:“想熟练使用这把枪,你得先学会装弹。”
装好子弹后,就要学会潜伏,然后就是瞄准、射击,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标准,稍微慢一点,藤条就会打在手上。
一直到邹习祥整套动作不仅十分熟练,而且没有半点差错后,父亲才愿意带着他上山打猎。
山里的动物非常机敏,常常十天半个月都遇不见一只,但邹习祥和父亲的运气不错,每次都能碰到一些野兔、野鸡,它们在山间快速奔袭,稍微慢上半拍就再也看不见踪迹。
正是这样日积月累的实战经验,邹习祥长大后,有了非常敏捷的身手和一手好枪法,只要是他看上的猎物,不出半步就会被一枪毙命。
1949年,国共内战走向了尾声,节节败退的国民党部队已经所剩无几,为了自己的政权,蒋介石进行强征,不少西南地区的人被抓走,做国民党的士兵。
这天,邹习祥刚从山上打猎回来,正背着枪和猎物回家,打算跟家人好好吃上一顿,一进院子就看到满地狼藉,几个官兵正拿着枪指着他的父亲。
“你们干什么!”
见到家人被欺负,邹习祥拿着手上的枪就要瞄准,却被人直接从后面踹了一脚,然后狠狠地踩在地上。
看到邹习祥熟练拿枪的动作,领头的人说:“这个人估计有点儿把式,一起抓走!”
说完,就将邹习祥五花大绑地从院子里扯出来,和他一样,很多人都被绑着放在村里的空地上,一些有钱的人家直接用钱把人给赎走,只剩下一些穷人家的孩子跪在地上,然后被集体送上卡车。
后期的国民党部队就这样依靠着东拼西凑来的穷苦百姓,跟解放军部队进行斗争,可是这样一支“杂牌军”怎么抵抗得住解放军的气势如虹的攻势?
11月15日,在解放军部队解放独山的时候,邹习祥所在的部队决定起义,脱离国民党部队,而邹习祥更是在不久后加入解放军部队,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上甘岭战役防守,蚕食敌人势力
1950年,解放军不随整编为志愿军十五军,邹习祥加入十五军第四十五师135团一营一连,远赴朝鲜作战。
当时环境非常恶劣,战士们所需的物资全靠国内进行提供,运输的火车和汽车如果在路上碰到敌人的飞机轰炸,那么志愿军就会面对长时间缺粮缺武器的威胁。
因为自小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山区,邹习祥有特殊的潜伏技巧,只见在两军交战期间,他拿着一把驳壳枪,不需要瞄准镜,就能准确地击毙百步之外的敌人。
凭借他过硬的枪法以及跟冷静杀敌的作战风格,没过多久,就被委任为机枪排的排长,参加了1952年10月的上甘岭保卫战。
作为切断南北交通干线的主要山脉,上甘岭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作用,因此总部那边派人传达了死命令,那就是不管怎样,必须坚守住上甘岭。
当时美军的飞机和大炮轮番上阵,一般的冲锋作战根本起不了作用,毛泽东主席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便提出之前用过的一个“零敲牛皮糖”的战术。
牛皮糖是中国南方用麦芽做成的,圆饼状的糖,客人买多少,卖糖人就会敲下来多少。这种方法用在战术上,旨在一点点蚕食敌人的力量。
可是具体又该怎么做呢?经通过长时间的讨论,最后指挥部决定,选出一批优秀的狙击手来完成这项任务。邹习祥一听要狙击手,有着多年射击经验的他立刻报名。
很快,一批射击能力突出的狙击手拿着枪,埋伏在上甘岭537.7北山阵地上,它是一个类似于“十”字型的防御坑洞,非常适合潜伏狙击。
冷枪先锋
10月14日凌晨4点,夜空被一道道明灭闪烁的“流星”划破,那是从联合国军的320多门大口径重炮里发射出来的炮弹,以每秒落弹6发的火力,向志愿军所在的据点袭来。
与此同时,联合国军还专门派出了27辆坦克和40余架的飞机,企图通过火力覆盖的优势,以最快的时间攻下上甘岭。一时间,墨黑色的天空和大地变得热闹非凡。
“敌人的大炮来了,快进坑道!”邹习祥的精神本来就时刻紧绷着,一看到天上的异常的光亮,立刻让身边的战友警惕起来。
果不其然,他这边刚说完没多久,耳边就传来震耳欲聋的轰炸,尘土扬起几米高,烧焦的树枝和火药的味道,在烟火缭绕的战场上到处都是。
在炮弹落下之前,志愿军已经躲进坑道内,炮弹在山体上爆炸所带来的冲击波,一圈又一圈地传入坑道内,震得人头皮发麻。
联合国军的炮击一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在这段时间内,接连不断的爆炸声,带来源源不断的冲击波,时间一长,一些战士的神经开始错乱,其中一个人小声说:“我现在咋觉着美国人正在地下炸我们呢。”
虽然邹习祥也感觉身体有点不适,耳膜被轰击得波动给震得隐隐作痛,但还是先安慰其他战士们:“大家再坚持一下,我们很快就能出去了!”
轰炸结束后,很多战士被震得耳朵都流血了,而且头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感觉整个脑仁都在晃,感觉非常可怕,而这种情况还是稍微好一点的。
在侦察兵告知敌人的轰炸已经结束,并正在冲上来时,邹习祥立刻组织战士们出来迎战。
当他将枪背在身上,准备冲出来的时候,突然发现角落里有一个小战士,正蒙着头睡觉。邹习祥以为他是等得太久所以睡着了,于是便上前去推了一下,想把人晃醒:“同志,该醒一醒啦,敌人一会儿就上来了。”
邹习祥用的力气不大,只是轻轻一推,可谁知小战士不仅没被惊醒,反而顺势倒了下去。这下邹习祥看到了小战士的真实情况,只见他双眼紧闭,耳朵跟鼻子附近都有血迹,脸色隐隐泛着铁青。邹习祥立刻将手凑到小战士脖子上和鼻子下,发现他已经没有了脉搏和呼吸。
是啊,在刚刚敌人的轰炸中,这个看着才十七岁的小战士,活活被炮弹的冲击波给震死了。而在整个过程中,他没有将自己的不适告诉任何人,而是默默承受着,一直到气息停止。
“我会给你报仇的!”
咬着牙,邹习祥将小战士的尸体摆放好,然后冲出坑道,准备迎战。
近百分百的狙击命中率,几乎“封神”
这时已经有不少联合国军爬上山坡,对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进行攻击。
看到这一幕,邹习祥心中的悲伤顿时化成愤怒,他端起枪,直指敌方眉心,只听“嘭”的一声,原本正要攻击的美国大兵突然一动不动,然后摔倒在地上。
邹习祥的枪法非常准,很多快冲进坑道的敌人都被他一枪打死,后来子弹用完了,他就直接拿着刺刀上去跟敌人白刃搏斗。
和这些总是依靠高科技武器的洋鬼子不同,邹习祥从小跟着父亲在山上打猎,身手非常好,没几下就将冲进坑道里的敌人给抹了脖子。
其他潜伏的狙击手,则是趁机寻找一些藏在暗处的敌人以及一些战场上的指挥员,只要找到目标,二话不说,直接搬动扳机。
当然,不止志愿军这边有狙击手,联合国军那边也有配置高端的狙击手,好一点的狙击枪是有瞄准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敌人;但同样,如果瞄准镜的光线比较强烈,也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
就在邹习祥跟敌人拼白刃的时候,突然被一阵光给晃了一下,作为狙击手,他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连忙滚到一旁,只听一声轻响,他刚才站的地方已经出现一个不小的弹孔。
“对方有狙击手,在我十四点钟的方向。”此话一出,我方藏在暗处的狙击手赶紧搜寻敌人,而邹习祥也立刻拿起枪躲进暗处。
和联合国军武装到牙齿的高端武器不同,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我方战士在训练时,完全脱离了瞄准镜,为的就是在狙击过程中被敌方发现。
就在联合国军的狙击手正遗憾没有一击毙命的时候,邹习祥已经通过刚才他发射子弹的方向找到了大概位置。
微微眯着眼,邹习祥开始一点点去找对面敌人的藏身之处,很快就被他发现了异常,在一处灌木附近,有一个黑色的小圆孔正对着他们阵营,邹习祥很快明白这是敌人狙击手的位置。
于是在对方再次攻击前,他果断对着枪口开枪,然后只见那片灌木动了动,便再也没了动静。
邹习祥
仅一天的功夫,守在537.7北山阵地的所有战士一共击退敌人20多次冲锋,到最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敌人冲上来,很多战士选择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
这还不够,邹习祥心里很清楚,后来在敌人又开始发动攻击时,他专门找那些负责大炮射击的敌人以及藏在灌木丛里的敌方狙击手。在干掉这些人的同时,他还不忘将一些偷偷溜上来的敌人给消灭掉。
当时物资紧张,邹习祥这样的狙击手只有206发子弹,每打完一个人,他都数着自己还剩多少发,打死了多少人。有时候不能一击毙命,他还要补枪,确保敌人彻底死亡才可以。
就这样,当206发子弹完全用掉后,他最终狙击的人数为203人,这近乎于百发百中的水平,在当时的537.7北山阵地上,只有邹习祥一个人。这令不少被俘美军谈之色变,被打得不敢抬头。
这场坚守战一直到下午两点,指挥部那边传来指令,让邹习祥等人撤退,保存实力,以待下次战斗。虽然非常不甘心防守,但是军令不可违,再加上战士们因为战斗牺牲太多,他这才不得不带着战士们撤回。
拼死求援,为战友拼来生机
带着战士们歇息的时候,邹习祥也没有停歇,他将伤员安顿好之后,便立刻带着铁镐跟战士们一起挖坑道,和敌人进行不断周旋。
很快联合国军发现了志愿军挖的地道,他们在占领地面阵地后,在第一时间包围坑道,然后把毒气弹和硫磺弹扔进洞里。甚至为了更彻底地消灭志愿军,敌人甚至还会在坑道顶端凿眼爆破,又或者是用曲射炮弹对坑道进行轰炸,毫无人性。
但即便如此,在这场战斗中,拥有了坑道作掩护的志愿军还是杀死了不少敌人。白天飞机在头顶盘旋没办法出来,他们就坚守在坑道内;到了晚上,联合国军松懈的时候,他们就三五成群地摸出来进行反击,夺回阵地。
也正是邹习祥和其他战士们的坚守,阵地虽然反复丢失,但敌人却始终无法前进半步。
只是日复一日地胶着,也让战事变得越来越惨烈,随着被包围,邹习祥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收到物资援助,虽然干粮还能撑上一段时间,但水的缺乏严重折磨着战士们的身体。
要知道,人的身体里有大部分水储量,以保持血液的正常流动和新陈代谢,没有水源补给,不仅身体会出现表面的嘴唇干裂和舌头肿胀,甚至连吞咽食物都非常困难。
虽然邹习祥他们想了很多方法缓解这种问题,但还是阻止不了战士们的身体逐渐虚弱。于是在缺水的第六天,邹习祥和战友商量:“我们不能在这里坐以待毙,得有人回到营指挥所请求支援。”
可外面都是敌人,出去的话太过危险,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决定让身体比较强壮的人去完成这个任务。最终选来选去,大家情况都差不多,一时间竟然也不知道该让谁去。
就在这个时候,邹习祥说话了:“我去吧,我经常打猎,就算身体虚了一点,但是基本的逃生本能还是有的!”
之所以邹习祥会这么说,是因为小时候他跟父亲打猎时候,除了会遇见一些兔子这种比较柔顺胆小的动物,有时候还会遇见野猪,野猪生性凶猛,跟人拼起来还不知道谁死谁活呢。
很快,天黑了,邹习祥悄悄摸出坑道,他刚走没多久,就传来枪响,无数子弹朝自己射来,邹习祥连忙抱着头朝山下滚去,很快就跟崖底牺牲的战友“相遇”了。
这时他也因为刚才的那一番动静受了不少伤,但眼看敌人就要下来了,他忍着疼痛和悲愤,将战友的尸体拖到自己身上。
敌军一下来就看到遍地的尸体,一时也认不出哪个才是邹习祥,为了确保邹习祥死得不能再死了,他们拔出刺刀,便笑拿刀刺进那些已死的战士身上。
听着他们的笑声,邹习祥默默将手握紧,强忍着心中的愤怒和仇恨,他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不能动手,现在坑道里的战友还等着自己找支援呢。
就在此时,敌人已经来到邹习祥身边,然后嘴里说着听不懂的话,拿刺刀狠狠往下一插,只听刺刀穿进血肉的声音,虽然有身上的战友抵消一些伤害,但刺刀还是插进了邹习祥身体里,只不过伤得不深。
邹习祥拼命咬着牙,直至听着敌人的脚步声越走越远,才猛得吸了一口气,然后撕破衣服将伤口包扎好,起身向营指挥所赶去。
因为身体虚弱再加上严重受伤,邹习祥在山里走了一整夜,一直到太阳快出来了,才远远地看到营指挥所,他用尽最后的力气跑过去,在被人发现前倒在了地上。严重失血已经让他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但他依旧强忍着,向营长一一说明北山阵地的情况。
“营长,现在北山阵地的战士急需部队增援,急缺充足的粮食饮水和弹药补给,请马上给予支援。”说到最后,邹习祥死死握住营长的手,似乎在等他下达指令。
“好,你先休息,我这就安排人去支援你们。”说完,营长赶紧将这件事通知给了师部,然后在得到师部命令后,立刻召集营地所有战士,准备好北山阵地所需的物资和部队,让他们马上进行支援,将其他战士给救回来。
上甘岭的战斗持续了整整43天,是朝鲜战争中为数不多的双方伤亡惨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联合国军损失了不少先进的武器和装备以及军人伤亡,但最后上甘岭珠峰上插着的战旗依旧是中国的。
在上甘岭战役中,邹习祥和他的战友用冷枪歼敌3558人,成为了冷枪歼敌的先锋,后来为了宣传冷枪战术,当时志愿军司令部还专门安排战地记者为邹习祥拍一组狙击作战的照片,照片上的邹习祥眼神沉静锐利,像一把锋利的剑。
当时的志愿军并不缺神枪手,不少枪法厉害的人更是受到过邹习祥的指导,后来志愿军总部授予他“冷枪英雄”的称号。
又过了没多久,人民志愿军39155部队政治部授予他“一等功臣”的光荣称号,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等功臣。
除了来自国家的骄傲,邹习祥还受到过金日成同志的接见,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会议常委会颁发的二等功军证。
不过在拿到这些荣耀后,邹习祥并没有立即带在身上,而是将它们小心翼翼地包起来。
回乡务农工作,功勋藏身至死不言露
1956年3月,邹习祥复员回到家乡务川,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东北的稻种带到贵州。
栗园地势高寒,自古以来就没有长过一粒稻米,邹习祥在看到东北大米的时候,就突然想到,既然东北的稻米能在严寒地区生长,说不定也能在贵州生长。
于是在他的培育和推广下,栗园的村民第一次吃到了自家土地上长的大米。
正如开头那样,在家乡工作期间,不管是担任大队党总支书记,还是一个小厂长,他都不曾向组织说过半句过去的事情,就连他小孙子手机里的照片,孙子好奇问了句,他才简单做了回答。
这个曾经在战场上,以接近百分之百的命中率让敌人都佩服的狙击手,现在好像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通人。如果没有记者来采访,恐怕他的儿子和孙子永远都无法理解,为什么每到季节更替,他都要用松油擦拭身体,更不理解为什么他的耳朵会缺了一块,胸口、腿上和肚子上都是狰狞可怕的伤疤。
是的,这是一个战士的勋章,也是过去留给战士唯一的记忆。
1991年,邹习祥前辈去世了,享年71岁。他走得很安静,身边只有家人,而且在不远的地球的另一边,还有他的战友。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