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秦淮”因唐诗传扬天下,“杏花村”到底是哪里?
[打印本页]
作者:
惜晖
时间:
2023-10-23 02:06:16
标题:
“秦淮”因唐诗传扬天下,“杏花村”到底是哪里?
“秦淮”因唐诗传扬天下,“杏花村”到底是哪里?
2023-10-22 22:56
发布于:江苏省
近日,在南京举办的“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上,南京文史专家薛冰以《文学作品与南京形象》为题,盘点前代文人通过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南京形象及其变化,也镌刻出金陵城市的永恒意象。他从“金陵怀古”谈起,选取“长干里”“凤凰台”“秦淮”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以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作串联,呈现了“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穿越时空的风神逸韵。
金陵怀古之作带火
“长干里”“凤凰台”
说到文学作品中的南京形象,南京文史专家薛冰盘点说,脍炙人口的,一是谢朓《入朝曲》的开篇:“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二是《儒林外史》里杜慎卿的评价:“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三是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再加上王献之的桃叶渡、李白的凤凰台、刘禹锡的乌衣巷、杜牧的秦淮、李商隐的玄武湖、韦庄的台城、王安石的钟山、辛弃疾的赏心亭、萨都喇的石头城、顾炎武的明孝陵、张恨水的丹凤街……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风神逸韵,隐隐绰绰的似乎就有了个轮廓。
唐人的金陵怀古诗,成为南京文学具象的最早定格,留下诸多影响深远的文学印记,后世读者往往由此领略“六朝兴废”。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上元二年(675年)秋途经南京,在《江宁吴少府宅饯宴序》中描摹金陵形势,“想衣冠于旧国,便值三秋,忆风景于新亭,俄伤万古”,后来成为唐人金陵怀古之作的基调。
李白的金陵怀古之作为数甚多,《金陵三首》描摹金陵大观,“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又如“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赠昇州王使君忠臣》),皆是“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的诗化,可如今“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曾经的金陵王气,“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金陵望汉江》)。
刘禹锡未游金陵之前,所作《金陵五题》,以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坛、江令宅五处不同层面的历史地标,作今昔对比之咏,有“千古绝唱”之誉。石头城、台城、乌衣巷皆成为金陵怀古的经典符号。游历金陵之后,刘禹锡写下了新的《金陵怀古》:“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金陵的山川风物依然美好,但山川形势并不能决定王朝的兴废。
薛冰认为,唐代以来的金陵怀古之作,不仅是南京沧桑的艺术再现,也有超越地域的象征意义,成为一种独具一格的审美具象。不过,诗人们在营造“金陵帝王州”衰微意象的同时,眼前所见却是活泼泼的“江南佳丽地”,故而也留下了大量抒写金陵繁会现实场景的瑰丽诗篇,成为不容忽视的另一种文学具象。
长干里正是个中典型。唐代李白的《长干行》成为千古名篇。历来解读这首诗的人,多视其为爱情叙事诗,在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上下功夫。《长干行》与白居易《琵琶行》全然不同。长干里清纯少妇对美好生活的思念,色彩明亮得多,虽对未来有所担忧,但不失希望和勇气。
抒写长干里的诗作难以尽举。唐人诗歌中,长干里几乎成了金陵的代词。简而言之,唐代南京决不是六朝南京的一个倒影,也不尽为悲情、幽思的悼古之地,而是生机勃勃的繁华都市,温馨宜人的游居胜地,以大不同于中原城市的江南风韵,令人心向往之。在遗存后世的有限实物之外,唐人的诗作保存了更多的城市记忆,丰富了南京的城市内涵,丰满了南京的文化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诗文对我们完整认知金陵风貌,作了十分重要的补充。
凤凰台声名远播,成为南京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同样是得益于李白的佳作,七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化的凤凰台替代了现实的凤凰台,成为城市中的永恒意象,也成为后世诗人的一种镜象,他们藉此投映自己的追求、情怀和审美。
“秦淮”之名
因唐诗而传扬天下
在薛冰看来,秦淮之名,始于唐代,同样因唐诗而传扬天下。秦淮河古名龙藏浦,亦称小江、淮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前后徐坚等撰《初学记》,其卷六始见“秦淮”:“孙盛《晋阳秋》曰:‘秦始皇东巡,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于是始皇于方山掘流,西入江,亦曰淮。今在润州江宁县,土俗亦号曰秦淮。”“秦淮”这个名字,是民间先叫起来的。唐王朝对六朝旧都大加贬抑,自希望坐实金陵王气确已被秦始皇所破坏,民间流传有年的“秦淮”这个名称,正可以用作证据。
天宝九年(750年)李白作《留别金陵诸公》,有句“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是文学作品中首见秦淮之名。半个世纪后,杜牧写下了名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随着这首诗的脍炙人口,秦淮之名也就不胫而走。
杜牧的《泊秦淮》,亦是白鹭洲附近的秦淮河岸边。夜泊之处“近酒家”,对岸亦有歌女,两岸皆繁华闹市。“隔江犹唱后庭花”,在一百多米宽的河对岸还能听得到,可见歌吹之盛。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所在,近年为人争执不休。南宋杨万里《登凤凰台》诗:“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龙盘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薛冰认为,准确写出杏花村在凤台山麓、乌衣巷(近今剪子巷)西。这是杜牧之后时代最早的杏花村文献佐证。
正因为这一带的商业、服务业更趋兴盛,吸引居民向此集中,南唐建金陵城时,才能够将原小长干里南部隔断在城墙之外。同时秦淮河在上水门处分流,入城水量受到约束。至北宋枯水时期,娄湖萎缩,出现新的城市发展空间。但夫子庙段秦淮河的繁华,是在明代景泰年间贡院迁入,特别是城市经济大发展之后。
南京的商业与服务业蓬勃兴旺,以秦淮画舫为标志形成的“桨声灯影”休闲娱乐区,首先就是所服务的对象人群,不同于商人与普通市民,而以游客尤其是庞大的应试考生群体为主。
薛冰认为,这些人来南京目的是求名而非牟利,没有直接的生产或贸易任务,而且有闲暇、有闲钱、有闲情。正是因这样一种消费对象的需求,环绕贡院形成了系统的科举服务行业,至晚明以名士萃集、名妓纷呈而趋于极盛,前后绵延三四百年。除太平天国时期一度中断外,始终是南京城里声名最盛的游览胜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