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晚清重臣翁同龢的书法,大气浑厚刚劲,具有阳刚之美 [打印本页]

作者: 凌云    时间: 2023-11-6 01:59:30     标题: 晚清重臣翁同龢的书法,大气浑厚刚劲,具有阳刚之美

晚清重臣翁同龢的书法,大气浑厚刚劲,具有阳刚之美                                                         

2023-10-25 18:01                                            

发布于:四川省
   
清代的书法界有两个翁姓大家,其中一位是翁方纲,另外一位就是翁同龢。翁同龢是同治、光绪皇帝的两代帝师,他是晚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

翁同龢书法点画的特点是讲求厚重,藏头护尾,力在字中。翁书用笔收敛之时亦有纵势,运笔时多取直势。书作起笔时逆入、调锋之后顺势直下,笔意舒展,至收笔处戛然而止,干脆利落,力到笔到,斩钉截铁。作品中重笔与轻笔交相互映,折射出他驾驭毛笔的高超技艺。他的用笔,二王一脉的行草善于提、按、转、折,尤其是在提和转上更具灵便之法。而北碑方笔一派,虽有飞扬跋扈之气,但用笔时有重按与方折,故显凝重之致。翁同龢的用笔愈到晚年也愈来愈明显的重按与方折,颇有“狠”劲,但他却以“淳厚”的气息写出凝重的格局来,不能不佩服他在处理用笔上的高明。在他的晚年书札中,行笔参入隶意,笔画古趣盎然,苍老雄浑,有碑帖互参的妙处。



在翁同龢书法作品中,墨色的不同也使得书作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独特魅力。翁书浑厚、稚拙,极有份量感。他用墨浓重,这与清代有“浓墨宰相”之称的刘墉接近。翁书行书用墨由浓到淡的变化清晰,晚年书札中还出现了枯墨,使其书法更添苍老雄浑之势。

结体方面,与翁同龢早年书法比较,晚年时其书结体稍长,气骨开张,气势磅礴,而书札则以奇胜,出人意料。结体以方中见长为主,或以正求侧,或以侧求正,呈现出一种空间的动态美,字与字之间也不过分牵连,而是通过结体造势来贯通笔意。翁同龢书法的结构,北碑结体大体可分为“斜画紧结”与“平画宽结”两种,后者系“继承隶法,保留隶意”。他在学褚、颜的基础上,是比较容易与这一类北碑激起共鸣的。翁同龢在书法上深谙“外密内疏”,再通以“平画宽结”的汉隶、北碑,从而形成“南北一家”。融合诸家之长,冶古今碑帖于一炉,终于开创了苍老道劲、刚健浑穆、含蓄朴茂、雍容大度的“翁体”。

翁同龢书法在章法上比较平稳,他的书法纵有行横无列。字字之间无过多牵连,晚年行书欹正多姿,上下意连,错落有致,追求平淡自然的艺术效果。翁同龢技法方面的成熟使其书法呈现出雄浑宽博,气宇轩昂,雍容博大,厚重遒劲,淳厚朴拙的气势,具有阳刚之美。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