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从三支800人左右的队伍上井冈山看中国革命初征之艰危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3-12-10 18:32:14     标题: 从三支800人左右的队伍上井冈山看中国革命初征之艰危

从三支800人左右的队伍上井冈山看中国革命初征之艰危                                                         

2023-11-04 10:33                                            

发布于:天津市
   
                                

1927年,是中国革命的分水岭。
这一年,风云变幻,波云诡谲,令世人始料难及。年初北伐大军,势如破竹,饮马长江,战果辉煌;却料,春夏之际,蒋汪集团,背叛革命,向革命同盟,高举屠刀,普天之下,血流成河。
屠杀是惨烈的。北伐同盟军里的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群众猝不及防,几乎遭遇灭顶之灾。用目睹“四一二”大屠杀的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我一生从未见过有这么杀人的!”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达2.6万多人。党员数量由5.8万人锐减到1万多人;工会会员由280余万人锐减到几万人;970余万农民协会会员大多被解散。
面对如此灭绝人性蒋汪集团,共产党人被逼奋起反抗。
正是从这一年起,绝境中的共产党人拉起队伍,武装起义,打响了抗争之路。然而,面对强大的蒋汪集团,处于弱势地位的共产党人,注定了坎坷与艰难,注定了九死一生。
他们从南昌首义开始,秋收锋芒四起,黄麻中天震胆,广州搅动南天,平江湘鄂引雷,及其他接踵而来的全国各地的武装暴动,虽然次次声势浩大,回回赤胆滔天,但最终都不可避免地失败了,革命力量一次又一次遭遇了严重的碾压。
但,怀揣着救民于水火之崇高信仰的共产党人,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竟然从绝境中找到了微光,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共产党人的生存之根,那就是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而这一切成功的肇始,就是缘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面对不堪境地,痛定思痛,不停地思索工农革命军到底应该何处去的问题?要不要违反中央要求攻打城市的命令?还是应该另选新路找中国革命自己的路?最终,他在实事求是地评判敌我双方力量的基础之上,独辟蹊径地提出了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进军的思想主张,这样才有了全国第一个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指路明灯,成为了革命的摇篮。最终使得全国各地的根据地依葫芦画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而井冈山,这座英雄之山。当年就曾先后聚集了这样三股历尽千辛万苦的力量:毛泽东秋收起义的余部、南昌起义朱德率领的余部、彭德怀平江起义的余部。
有意思的是,这三股由三大起义所剩的力量,人数都不足千人,确切地说,大约都在800人左右。今天,我就从这三股力量说起,一起来窥探中国革命初征之艰危。
一、秋收起义之后800人的绝地抉择;
二、南昌起义之后800人的千里会师;
三、平江起义之后800人的铁胆归流。

一、秋收起义之后800人的绝地抉择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是毛泽东填写的第一首军旅诗词。背景就是他于1927年9月9日,在湘赣边领导的秋收起义。
起义似乎在没有任何悬念的前提下,遭遇了失败。毕竟是一支以工农武装为主的起义部队啊,如果不是毛泽东在起义前一再争取,不然连卢德铭这一个没来得及赶上南昌起义的北伐正规警卫团,也没有机会要得到。
满打满算才5000人的部队,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组成三路进攻长沙的人马。其中第一团由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以及鄂南崇阳、通城的农民武装组成,算是一支有模有样的正规武装团;第二团由安源路矿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安福、莲花、萍乡、醴陵、衡山等地的工农武装组成,几乎清一色的工农武装,没有什么战争力;第三团以浏阳农军为主,虽然参有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各一部分组成,但战斗力,是没有多少的。
此外,起义部队还收编了原黔军王天培第十军中邱国轩的一个团,只是可惜的是,此团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战场反戈,使部队遭遇了重大损失。
虽然起义官兵,从上至下,颈戴红领带,臂佩红袖章,斗志高昂,齐唱着“红色领带系在颈、宁为死来不顾生”的起义军歌, 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和武装斗争经验不足,三路起义部队相继受挫。
距离起义不到十天,即9月19日,文家市转兵抉择之际,起义部队一下锐减到不足1500人和48匹战马。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殆战的悲观情绪。尤其在讨论部队接下来的进退方向上,观点交锋激烈,曾一度剑拔弩张,火光四射。
面对如此危局,毛泽东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最终取得了多数人的支持,果断下令:放弃中央原定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以发展革命力量。
于是,兵锋向南,向穷乡僻地进发。到起义过去20天,即9月29日,当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起义队伍已不足千人。总指挥卢德铭也早于9月23日,在江西萍乡芦溪镇遭反动军队伏击,壮烈牺牲。
针对 部队种种败象,如官多兵少,思想混乱,组织纪律性差,随意脱逃等等,这支队伍的掌舵人毛泽东,凭借着个人关于独立思考的超然个性及敢于打破旧念的历史自觉,决定在此进行整编,对不愿革命的采取礼送出境,对甘愿革命的实行制度管制,从而开启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之路,创造性地把“支部建在连上”。
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曾这样说:“一个人活着要有灵魂,一支队伍也要有军魂!我们的魂魄就是各个党的支部,一定要把支部建立到连队一级!”
通过三湾改编,部队精编为800人。从9月29日到10月3日,在不到一周的休整中,毛泽东对起义部队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整编:
A、进行组织整顿,将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第一师第一团。
B、支部建在连上,在军队中建立健全党组织,班有小组,连有党支部,营、团设党委,全军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前敌委员会。
C、建立民主制度。
后来的事实表明,“三湾改编”,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组织上,都初步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在建军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支部建在连上” 是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开端,为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基础,让起义部队重获了新生。
的确,军魂一旦坚固,这支队伍便无坚不摧。在工农革命以后的艰波征程中,“支部建在连上”始终未变,党的领导直达基层、直达士兵。 这一点,毛泽东本人也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总结道:“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正是这种经受了考验与改编的新型军队,很快有了他们的落脚之地,那就是井冈山。他们与井冈山周边当地的武装相结合,最终为共产党人打出了第一片新天地。即使这一片新天地,一开始就得不到党组织的承认,甚至一度毛泽东因为他的上山之举,而受到了党的严惩,被传开除了“党藉”,但无心旁鹜的他,却依然总是在权力的最边缘,思索着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方向。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不经意间成为了英雄倾怀的神往的之地。

二、南昌起义之后800人的千里会师
南昌首义,是共产党人在接连遭遇了蒋汪反革命集团下狠手后,联合国民党左派于1927年8月1日所举行的第一次大起义。
起义之初,可谓石破天惊,南昌城里一片欢呼之声,城中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多达数百人。
犹如一声霹雳,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权衡利弊,8月3日起,起义军决定撤出南昌,向广东进发。当部队进入江西进贤县时,第10师5000余人在师长蔡廷锴的率领下,脱离了起义军。到8月7日,部队到达临川时,减员严重,总兵力锐减至1.3万人。
9月18日,起义军进抵广东大埔县城。9月20日,前委根据形势发展做出了分兵部署:周恩来、贺龙等率领主力向潮州、汕头进发;第9军副军长朱德、25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率领第11军25师和第9军教导团共近4000人,据守三河坝,掩护8000多人的主力南下,这就是著名的“三河坝分兵”。
朱德临危受命,严防敌钱大钧部2万余人。战争很快打响,在阻击三天三夜的战斗中,起义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折损近一半兵力,只剩2200余人。据当时的《新闻报》曾这样报道三河坝战役的惨况:“现韩江两岸,死尸遍野,野犬食人肉,彻夜嗥叫,如同鬼哭。土人将尸骸曳之投河,河之为塞。七日,潮州湘子桥面一日之间捞起漂尸六百具".敌我双方伤、亡惨重。”
硬拼不是办法,为了保存革命实力,朱德当即决定撤出三河坝,与南下起义军主力汇合。
10月5日,东撤到饶平茂芝。6日,意外与从潮汕突围出来的200余起义军相遇。他们给朱德带来了南下主力已经失败的糟糕消息。
处境极其险恶,作为这支队伍的最高长官,朱德决定在茂芝召开军事会议。会上有人提出散伙,认为主力无存,靠他们这点力量对抗国民党反动派,无异以以卵击石。但朱德不这样认为,他认真反思了南昌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大胆地提出了绕道闽南、向湘粤赣边农村找立足点的决定,即“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
朱德的决策,得到了大多数的同意。于是,接下来的征程,他更是亲领作战,为部队打开难关隘口。粟裕后来回忆说:“当大家怀着胜利的喜悦,通过由朱德亲自杀开的这条血路时,只见他威武地站在一块断壁上,手里掂着驳壳枪,正指挥后续部队通过隘口。”
未来之路,更是困难重重,敌兵追,民团挠,起义军一路损兵折将近千人,余兵仅1500多人。待到10月中旬,到达江西安远县天心圩时,掉队、脱队人员更是剧增,部队徒然间只剩下仅仅800来人。
如师以上干部只剩下朱德,(25师师长周士弟出走,政委李硕勋被派往上海寻找党组织),团以上军事干部只剩下第74团参谋长王尔琢,团级政工干部也只剩下73团政治指导员陈毅, 营、连长一级几乎走光。
当时,任73团3营7连连长的林彪,如果不是找上团政治指导员陈毅,被陈毅劝阻住,那共和国的将帅传里一定会少一名赫赫威名的虎将。
又是一道“人心难关”要过,朱德,这位原本不是南昌起义核心的人物,在此时,表现了一位革命家的大智大勇,担当与气魄。他在天心圩的大会上力挽狂澜:
“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1927年的中国革命,很像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我们中国也会有个1917,只要保存火种,革命就有希望!”
就这样,朱德在陈毅、王尔琢等人的支持下,逐步走出窘地,他们通过天心圩整顿、大庚整编、上堡整训,史称“赣南三整”,极力地改变了起义军的士气,为后来的湘南起义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整军正心。从此,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的800残部,历经湘南起义后,与毛泽东伟大会师,联手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步步地推向辉煌,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发展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和酃县东南部,面积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用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一文中的话来说,“是为边界全盛时期”。

三、平江起义后800人的铁胆归流
1928年7月22日,时任国民党独立第5师1团团长彭德怀、3团第3营营长黄公略不堪忍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与无情,公然易帜,与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滕代远等,率领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在湖南平江举行起义,史称“平江起义”。
起义一开始,出奇的顺,不仅迅速攻占了独立第5师师部、国民党平江县政府等,还解除了独立第5师直属队、反动民团等武装,俘1000余人,缴获各种枪近1000支;逮捕国民党平江县县长等官吏和土豪劣绅300余人;解救了在监狱中被关押的革命群众约600人,占领了平江城。
起义部队还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下辖第13师,彭德怀任军长兼师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兼师党代表,邓萍为参谋长。辖第1、第4、第7团和特务连、迫击炮连、重机枪连,共2500余人。
同时,还成立了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还确立了以“平江东乡的长寿街”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并进行了这样的发展布局:即部队整编完成后,派第四团向平南发展,与浏阳县委取得联系,协助他们开展工作;派第七团向平北发展,与通城、咸宁党的组织取得联系,协助他们开展工作;彭德怀同志率第一团和军直属单位,向长寿街开进,创建革命根据地,并向江西省的修水、铜鼓等县发展;力争在最短期内,从平江开始,建成湘、鄂、赣三省的边区革命根据地......”
但,平江起义的胜利,很快震惊了湖南当局,急忙调集了3个师近8个团的兵力,于7月25日分5路向平江城推进。7月29日,与红五军发生激战。8月1日,红五军撤出平江县城,转战于湘鄂赣边区,从此开启了五个月进军井冈山的漫漫征程。
在这里,可能有一个疑点需要说明,彭德怀率红五军开辟了湘鄂边革命根据地,为什么还很乐意接受湖南省委的指示,即“要红军避免与敌之主力部队作战,并派一部向萍(乡)、安(源)与朱毛联络”呢?
原来,早在平江起义前,彭德怀就曾给黄公略写过一首“密诗”,表明过自己的心志,及对毛泽东井冈割据之向往。
求知心切去黄埔,夜梦依依我不然。马日事变教训大,革命必须有武装。
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 唯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
我欲依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 利用周磐办随校,谨慎争取两年时。
这一点,更加体现在后来彭德怀的回忆录中:“在铜鼓之幽居,以滕代远、王首道同志为首的领导下,召开了湘鄂赣三省边区县委联席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平江起义取得胜利的几条经验。
一、主要是由于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组织和计划;
二、是由于有湘、鄂、赣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的热情支援;
三、特别有井冈山的革命旗帜作榜样和毛泽东所领导的秋收起义的指引——这不是偶然的,是北伐战争失败后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井冈山起了收容阵地和继续指导全国武装斗争的作用;总结了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运动的丰富经验,而成为指导全国革命斗争的旗帜,是湘、鄂、赣边区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指路明灯。只有在它的指导下,我们才有胜利的前途。”
第一次进军井冈山,是于8月20日,彭德怀在黄金洞接到中共湖南省委指示信之后。省委要求他们“避免与敌主力部队作战,并派一部向萍、安与朱毛联络”。
于是,红五军在彭德怀、滕代远的率领下,向万载一带发展,伺机南下,“打通湘东与赣西的联结”。黄公略则率部分队伍,留在平、浏一带坚持游击斗争。
但由于敌军的重兵围困,红五军第一次挺进井冈山的计划很快落空。部队精神大打折扣,如“枪支不满千数,士气多不振作”。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彭德怀总结了失利的教训,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对部队进行了整顿。
在整顿了军风后,9月中旬,红五军又开启了第二次挺进井冈山的军事行动。期间又经历了幽居联席会议和台庄整编,虽然此时,全军人数不足1000人,实则800人左右。但,整编使得部队精神面貌更加为之一振。
1928年 11月27日,红五军兵抵万载。接着,从万载出发,取道潭埠、株潭、金瑞、西村、宣风,一路披风斫雨,于12月上旬进抵江西莲花高州。
此时的莲花,早已是红旗高扬之地。高州老百姓听说红五军是去井冈山找毛委员的部队,又是烧茶送菜,又是让房打铺,很是让红五军的指战员深为感动。在这里,红五军又与奉毛泽东之命,在此迎接红五军上山的何长工一部会合。于翌日,部队离开高州,经罗市、坊楼,直向宁冈挺进。
最终,这支英雄的队伍,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千里转战,历时近5个月,实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以来的第二次大会师。
12月12日上午,红五军与红四军在宁冈新城举行了会师庆祝大会。在大会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两边,贴着这样一幅对联:
在新城,迎新年,欢迎新同志,打倒新军阀;
趁红光,当红军,高举红旗帜,创造红世界。
对联应景,寓示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已经找到了新路,在这苦地艰波之中,看到了旭日东升的希望。
虽然,三军会师,各自队伍的人数,在历经磨难,遭遇惨痛代价后,不过廖廖800人,而且革命前路也依然凶险无比,反动势力更是张开血盆大口,伺机剿灭。但今日不同往日,共产党人历经这一、二年的革命初征时期的艰危后,已经找到了革命的新路,而这一条新路,就是毛泽东发现的农村武装割据之路。
世事沧桑,沧海横流。接下来的峥嵘岁月,已尽是农村武装割据,烽烟四起,共产党人将推翻反动新军阀统治的这一线天窗,举成了星星之火、遍地燎原。

参考资料:
1、南昌起义大事记;
2、秋收起义大事记;
3、平江起义大事记;
4、毛泽东思想;
5、朱德与“赣南三整”;
6、彭德怀与平江起义;
7、粟裕:《激流归大海》;
8、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记》。
9、网络相关史料的引用。
【作者】
谷新光:湖南岳阳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深圳市科技专家库专家、经营治理专家、红色文化传播者。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