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依雅韵悟真知,领袖一生尤爱诗。
日出韶山龙出海,人添风采玉添姿。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被清代举人戴炯誉为“山水秀绝,必生奇才”的湖南韶山一户农民家庭。受楚湘文化影响,他从小就爱上被誉为中华文化瑰宝、皇冠顶上明珠的中国古典诗词。小时候的毛泽东喜欢说唱整齐押韵而富有诗意的童谣,1901年春节,看到狮子舞到身边,8岁的他脱口而出:“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酒放热些烧,肉放烂些煮。”(《童谣·狮子眼鼓鼓》)而真正把他带入中华诗词殿堂的是启蒙的私塾,在那里除了读诗,还要写诗。1906年秋天,毛泽东因对闷在屋里背书不满而应私塾先生毛宇居之罚,作了一首小诗:“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五言诗·赞井》)13岁的他首次以诗咏志,抒发了自己决不作井底之物的远大理想。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家外出求学,临行前改写了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七绝·改诗呈父亲》)17岁的他再次借诗抒志,表达了自己四海为家、献身伟业的决心和抱负。风云际会酿奇思,领袖一生尤善诗。
马背行吟歌壮志,沙场征战创雄辞。
自从1937年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披露了毛泽东写的长征诗,人们这才知道,他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统帅,还是一位能吟善咏的诗人。举世公认的是,毛泽东的诗词想象丰富,气魄宏大,寓意深刻,境界高远,平易朴实,雄伟瑰丽,充满革命豪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家喻户晓,对世界影响深远。善诗,是毛泽东诗意人生的突出亮点。心仪韵律凤仪枝,领袖一生尤识诗。
笔走龙蛇书范本,情怀今古品高词。
毛泽东对中华诗词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爱诗、善诗是建立在识诗的基础之上的。他老人家所特有的集伟大导师和伟大诗人于一身的优势,使他更善于从源头上、本质上、体系上把握中华诗词的形成和发展,预见诗词改革的方向和趋势。用他的话说,就是有“发言权”的。精雕细琢胜严师,领袖一生尤慎诗。
金炼九成方看好,酒藏千载不言迟。
正因为毛泽东爱诗、善诗、识诗,所以他知道为诗的不易,也就更慎诗。(本文曾摘要发表于《中华诗词》2023年第11期,本刊发表的是全文版)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