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皖南事变,一纵司令带队突围过河,船老大:我准备沉船淹死你们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3-12-28 19:18:53     标题: 皖南事变,一纵司令带队突围过河,船老大:我准备沉船淹死你们

皖南事变,一纵司令带队突围过河,船老大:我准备沉船淹死你们                                                         2023-12-26 20:56                                         

   发布于:山西省
   
                                

1941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在这场蒋介石精心策划的阴谋中,9000名新四军将士被国民党7个师、8万人重重包围。经过七天七夜的血战,新四军只有2000多人突围成功,余者大部牺牲。

在这场悲剧中,新四军军长叶挺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突围后惨遭叛徒杀害。新四军下辖的三个纵队,二纵司令员周桂生壮烈牺牲,三纵司令员张正坤被俘后遇害。三个纵队司令,唯有第一纵队司令员傅秋涛突围成功。同时,他带出的1000多名将士,成为重组新四军的主力,又奔赴抗日战场。

那么,傅秋涛有何传奇经历?他是如何突围成功的?多年之后,他为何对皖南事变唏嘘不已,坦言是“青帮”帮了大忙呢?


傅秋涛

从放牛娃到省委书记

1907年,傅秋涛出生在湖南平江的一个贫苦百姓家庭。历史上这里这里爆发过著名的平江起义,傅秋涛在此之前就参加了革命。

傅秋涛兄弟姊妹七个,他排行老大。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他的四妹没钱看病不幸夭折,二妹后来也被反动派折磨而死。

傅秋涛从小就尝遍人世间疾苦,他只读过半年小学,7岁那年上山砍柴,10岁开始给三家地主放牛。他忍受着地主残酷的剥削,只给吃饭不给工钱,还要熬夜给地主家磨豆腐。15岁那年,他实在忍不了了,跑到镇上的商铺当了学徒。

1925年,傅秋涛年满18,赶上工农运动的崛起,他参加了当地的雇农工会。在工会里,他与后来同是开国上将的钟期光相识,二人志同道合,结为好友。


1965年,傅秋涛(右一)夫妻在北京与钟期光夫妻在一起

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傅秋涛协助叶挺独立团战斗,把工农运动搞得热火朝天。1927年,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傅秋涛毅然揭竿而起,两次领导平江扑城运动。因为表现突出,他于1929年入党。

土地革命时期,傅秋涛既是战场上的一把尖刀,也是从事地方工作的好手。1930年红三军团攻打长沙,傅秋涛率领2000多名赤卫队员杀入城内,立下大功。不久后他转入红军工作,担任红16军18师师长。

1934年1月,湘鄂赣省委领导班子改组,傅秋涛任省委副书记。“六七月事件”后,省委书记陈寿昌到前线打仗,傅秋涛代理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成为湘鄂赣的一把手。

三年游击战,打破“铁桶合围”

中央红军长征后,傅秋涛被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斗争,任湘鄂赣省委省委书记。上任之初,他向省委、省军区提出两个要求:一是打几场胜仗,恢复苏区的失地;而是大力扩红,恢复并壮大红16师。

在傅秋涛和红16师师长徐彦刚的指挥下,部队相继取得平江、通山几场大捷,歼敌两千余人,恢复了不少地盘。

1935年,傅秋涛又抓住敌人围堵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兵团的时机,积极扩红,将红16师发展到5000余人。红16师逐渐恢复,成为南方八省红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

红16师在湘鄂赣边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隐藏着新的危机。1935年6月,国民党汤恩伯、何健部卷土重来,调动十几万大军对湘鄂赣边展开“进剿”,湘鄂赣省委机关和红16师被迫突围。突围过程中,师长徐彦刚壮烈牺牲,16师伤亡惨重,锐减到1000余人。

危难关头,傅秋涛下达死命令:“哪怕只有一个人,一条枪,也要突围出去!”随后傅秋涛改变策略,采用“大游小击,专打弱小”的游击战术,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1936年, 傅秋涛率领部队深入敌后,在深山丛林中与敌人作战,连续取得大捷。仅10月到11月40天内,红16师就击溃敌人8个团。

1937年,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傅秋涛任命第一支队司令员,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与日伪军交战。

皖南事变,唯一幸存纵队司令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前,新四军组建起三个纵队,傅秋涛任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

1月4日,傅秋涛率领一纵作为左路军,负责开辟道路。然而部队遭遇国军的重重围堵,当晚又突降大雨,冲毁了章家渡浮桥。傅秋涛只好命令部队冒雨渡河,终于于6日翻越裘岭。可是在这一天,部队又遭到打击,唯一一台电台被焚毁,与军部失去了联系。

一番苦战后,一纵遭遇重大伤亡,几乎陷入绝境。关键时刻,傅秋涛决定改变突围方向,将部队带到苏南地区。在转移前的准备会议上,傅秋涛将突破方向放在“三节水”地区,那里敌人守卫兵力不足,只有几百人的部队。

行军途中,傅秋涛命令江渭清率部打开缺口,为后续部队赢得时间。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江渭清不辱使命,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部队顺利突破“三节水”。随后,傅秋涛又率部与敌人周旋20多天,终于抵达宣城,准备突破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

可是宣城的敌人对来往行人盘查十分严格,要怎么穿越这道关卡呢?危难关头,青帮头目陈玉赓派人故意在敌人哨卡起哄,傅秋涛一行装扮成普通群众,才混了过去。

为什么陈玉庚要帮助傅秋涛呢?原来在1938年,傅秋涛作战时抓获了一伙土匪,其中有一个土匪是陈玉庚的三弟。傅秋涛认为可以团结陈玉庚抗日,其三弟也不是罪大恶极,就把他放了回去。陈玉庚知恩图报,才帮助新四军过关。

多年之后,傅秋涛提及此事感慨不已,说:“我们有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连青帮也愿意帮我们!”

但危机并没有解除,部队行军途中又被当地的保安队发现,傅秋涛带领大家边打边撤,退到了南漪湖边。此时追兵将至,一纵由于分散突围,集中在一起的只有12人,必须渡湖才能幸存。


1939年合影,左起:陈毅、粟裕、傅秋涛、周恩来、朱克靖、叶挺

好巧不巧的,湖边停着两只大船,可船老大误以为傅秋涛一行是国民党的便衣队,不肯摆渡。营指导员汪其祥急了,拿枪指着船老大的脑袋,怒吼道:“不开船就打死你。”船老大没办法,只好开船。

大船行进至湖心,傅秋涛才表明身份,向船老大道歉。船老大哈哈大笑,回答:“幸亏你们说了,你要不说,我准备在湖心沉船,淹死你们。”

2月10日,傅秋涛一行逃出生天,抵达新四军16旅驻地,终于安全了。值得一提的是,傅秋涛是新四军三个纵队司令唯一幸存的那个,他率领的一纵分散突围后,幸存者达千人之多,为日后新四军重建赢得了可能。


傅秋涛全家在山东合影

建国后成上将,四个子女无一人为官

解放战争时期,傅秋涛重回地方,历任鲁南军区政委、华东支前司令部司令员,在淮海战役中主持后勤工作。部队打到哪里,傅秋涛就将粮站建到哪里,保障华野每日300万斤粮食的供应。

新中国成立后,傅秋涛调入中央工作,历任人武部部、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等职。1955年,傅秋涛被授予上将军衔,这是对他在革命年代取得赫赫战功的肯定。

1975年,傅秋涛退居二线,六年后因病逝世,享年74岁。

建国后的傅秋涛身居高位,却一直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四个子女无一人为官,都很普通。

傅秋涛有过两段婚姻,第一任妻子曾相娥曾在湘鄂赣省任妇女部长,1935年牺牲。后来,傅秋涛娶了自己的平江老乡陈斐然,夫妻俩育有一男三女。

傅秋涛唯一的儿子傅宁出生在1941年,长大后追随父亲脚步参军入伍,服役期满后转业回地方,是一名普通工作者。傅宁退休后,将大半时间用来撰写皖南事变的相关文献,为我们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傅秋涛的三个女儿傅洋、傅还、傅援也服务于基层。最有出席的是小女儿傅援,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中国展望出版社总编室主任,现已退休。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