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1965年彭德怀拒绝复出,亲自给毛主席写信,主席:你赶紧过来一趟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4-1-7 20:02:04     标题: 1965年彭德怀拒绝复出,亲自给毛主席写信,主席:你赶紧过来一趟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24-1-7 20:03 编辑

1965年彭德怀拒绝复出,亲自给毛主席写信,主席:你赶紧过来一趟                                                         2024-01-06 19:43                                            发布于:山东省
   
         1965年9月23日,早上六点,赋闲在家的彭德怀,忽然接到了从中南海打来的一通电话。
电话那头正是毛主席。听到毛主席的声音,彭德怀不由得有些愣神。
毛主席让彭德怀赶紧过来一下,有重要的事情商量。
自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已经被免去了所有职务,境况非常不好。
如今,毛主席这一通电话,又是怎么回事呢?

复出之路 一切还要从头说起,彭德怀被免职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其实都一直非常挂念他。
到了1965年,毛主席认为,西南的建设工作如火如荼,正好借这个机会让彭德怀复出,到西南去,主持三线的工作。
打定主意之后,毛主席便让时任北京市长彭真通知了彭德怀。
为表郑重,彭真让彭德怀直接到人民大会堂来商量。
可是,彭德怀来到人民大会堂,面对彭真,却是一脸为难之色。
他并不想接下眼前的这份工作。

彭真也猜到彭老总会拒绝,所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这是来自毛主席的命令。
即便有这句话,彭德怀还是连连摇头,他很无奈地对彭真说:“现在中央对我的处分还在,我的名声已经搞臭了,工作要怎么开展!”
这句话是彭德怀的肺腑之言。
1959年之后,彭德怀身上背负了各种各样的罪名,甚至一度闹到人人喊打的境地。
六年过去了,但许多人对于彭老总的意见依旧很大。
彭老总不愿意复出,是从现实角度来考虑的。
同时,彭老总也很担心,自己重返工作岗位,会节外生枝,引来更大的祸端。

彭真听到彭德怀这样说,心中也满是无奈。
他劝了几句,但彭德怀始终不愿意接受,彭真只好等到回去,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了毛主席。
而彭德怀回去之后,也没有闲着,立刻拿出纸笔,开始给毛主席写信。
写信的目的,依旧是要拒绝复出工作。
他甚至谈到,与其到西南去主抓工作,倒不如让自己回到故乡农场去,做个闲人。
随后,这封信便由工作人员寄给了毛主席。
9月23日一大早,处理了大量工作的毛主席,就看到这封信摆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读完信之后,毛主席同样心情复杂。

最终,毛主席给彭德怀打去了一通电话,希望能够亲自和彭德怀谈谈,解开他的心结。
彭德怀很清楚毛主席的作息,主席常常是彻夜工作,上午是难得的休息时间,也猜到主席要见自己,多半还是为了工作的事情。
所以,彭德怀贴心地对毛主席提出:“主席,您工作了一夜,先休息吧,我找个时间再去。”
电话那头的毛主席听到这话,笑了,他对彭德怀说:“你这个人啊,叫你来你就来嘛,我们好久不见,你快来,我们好好谈谈。”
推心置腹 挂了电话,彭德怀不愿耽搁,急匆匆赶到了中南海的门口。
没想到,刚一下车,却发现毛主席早就已经等在那里。

看见彭德怀来到,毛主席心情大好,昔日的两位老战友,此刻真是久别重逢了。
毛主席紧紧握着彭德怀的手,心中有千言万语。
走进办公室,彭德怀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对毛主席说:“主席,我给您寄的信你看了吧,我这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了。”
毛主席笑着说:“我这哪里是什么三宝殿,你什么时候想来你就来。你的信我昨天下午就看了,这不高兴地一大早就打电话把你叫到这里。”
说罢,毛主席从口袋里摸出一支烟,抽了起来。
见状,彭德怀也同样从口袋里摸出了烟。

毛主席看到彭德怀抽烟,颇为诧异,他记得彭德怀已经戒烟许久了,所以,便问了一句。
彭德怀则无奈地告诉毛主席,自从庐山会议之后,自己便又恢复了抽烟的习惯。
一说起当年的庐山会议,两个人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毛主席也知道,这个问题不解决,彭德怀是没有办法安心工作的。
他沉吟了一会儿,抬起头来,郑重地对彭德怀说:“我们好好聊一聊吧,哪怕你骂人都行。你有什么不满意的,直接说出来。”
见彭德怀犹豫,毛主席又补充道:“你这个人啊,还是那个犟脾气,平时总不来,好长时间不写信,一写就是几万字,为什么不打个电话,或者写个纸条来?你费那么大劲写信,我也看不大懂,彼此都不满意,何苦?我们还是谈谈,你有话可以说。”

听到毛主席这番话,彭德怀再度苦笑起来,他对毛主席说:“主席,我现在每天在家种地看书,心里憋得慌呀,就想写信给您说说。”
毛主席连忙摆摆手,告诉彭德怀:“就让庐山会议的事情过去吧,我们可不能一分到底呀!我们现在要建设大三线,是准备打仗的,按照比例西南投资最多,你去西南最合适,努力工作,做出成绩,将来还可以带兵,以便恢复名誉。”
毛主席这番话,让彭德怀的内心有些松动,可他终究还是担心名不正,言不顺。
他掐着手里的烟,满脸纠结,想了一会儿,他还是对毛主席摇摇头,说自己不适合。
再说,他最担心的是,自己现在背负着重重罪名,到了西南之后,群众未必服气。

如果根本指挥不动的话,工作要怎么开展呢?到了那时,恐怕会辜负了毛主席的期待。
彭德怀将心中这些顾虑,如实的向毛主席讲明了。
毛主席知道,彭德怀最在意的,还是庐山会议。
所以,毛主席认真地对彭德怀说:“庐山会议那次,也许真理就在你那边,错了的我们就改正嘛。”
另外,毛主席更是对彭德怀做了保证,如果西南的工作不好开展的话,中央也会派同志出马,去帮助他协调。
随后,毛主席又滔滔不绝地和彭德怀讲起了西南建设的意义。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关键的发展时期,西南稳定,关乎着整个国家的稳定。
也正因如此,才需要彭德怀这位老将出马,纵观全国,能挑起这个重担的实在不多。
毛主席希望彭德怀拿出当年上战场的勇气,来把这份工作做好。
身负重任 彭德怀听着听着,心中的热情慢慢被点燃了。
虽然,他已经整整赋闲六年,但他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牵挂,一丝一毫也没有减轻。
如今,有这样一个能为国奉献的机会,彭德怀心中又何尝不想?
如今,毛主席已经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彭德怀便觉得没什么可犹豫的了。

在经历了长达五个小时推心置腹的谈话之后,彭德怀终于向毛主席点了头,保证自己一定主抓好西南的各项工作。
看到彭德怀松口,毛主席心里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当然,毛主席知道,让彭德怀点头,只是第一步。
彭德怀的顾虑是很现实的,因此,西南那边,各级干部也要先交代好。
没过多久,西南局的大小干部都到了北京,来参与三线建设的研讨会议。
毛主席和彭德怀也出席了,听完同志们的报告之后,毛主席便站起来,特意说了一番话:“彭德怀同志去西南工作,这是党的政策,如果有人不同意,要他来找我谈,我过去反对彭德怀同志,是积极的,现在要支持他,也是诚心诚意的,对彭德怀同志应是一分为二,我自己也是这样。”

随后,毛主席又特意让西南局的书记李井泉留下来,告诉他,务必要全力支持彭德怀在西南的工作。
毛主席还交代,彭德怀如果要写信,就立即送来,彭德怀如果要提意见,便尽管让他提,要服从彭德怀的指挥和领导。
李井泉作为红军的老干部,对于彭德怀一向是非常敬重的,更清楚彭德怀强大的工作能力。
所以,对于毛主席这番意见,李井泉自然欣然接受。
不久后,中央正式任命彭德怀,为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
消息传出去之后,不出所料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许多人再次借机对彭老总口诛笔伐,肆意抹黑。不过,毛主席力排众议,依旧让彭老总去了西南。

彭德怀来到西南之后,因为他身体不好,众人主张让他先休息一段时间,适应环境。
但是,彭老总可闲不住,他安顿好之后,便立刻提出,自己要去西南各地视察,研究当地的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很快,彭老总便不顾病体,来到了正在建设之中的成昆铁路。
当时,建设成昆铁路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支援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
这两项工程对于国家将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所以,彭德怀在路上几乎是没有片刻停留,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之前来到了工地。
铁道方面的同志看到彭德怀这么晚赶来,都十分惊讶。

因为施工地点地形复杂,气候恶劣,所以,大家又提出让彭德怀先休息,等负责的同志来了,拿图纸给他看,亦或是在周边先散散心。
彭德怀听到这话,十分不满意,他说:“要不得,要不得,我们不能学蒋介石,8年抗战,他逃往峨眉山养身。现在,战士们在前线流血流汗,我彭德怀却躲到峨眉山上去‘休息’,这不变成第二个老蒋了?那样人民会骂我的。毛主席派我来搞三线建设,我却远离三线建设的前线,那不是临阵脱逃吗?指挥员要是离开了前线,那一定会是一个瞎指挥。”
呕心沥血 彭德怀说到做到,接下来的几天,他几乎是不眠不休的在现场进行考察。
从工地的施工速度,再到战士们的衣食住行,彭德怀几乎都了解了一个遍。
为了能够亲身体验战士们的生活,彭德怀不顾自己68岁的年龄,亲自帮着战士们运送石块。

在考察结束之后,彭德怀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建议,整合成了一本厚厚的资料,火速交给了中央。
没过几天,彭德怀再次出了远门,这一次的目的地,是兰尖火山铁矿。
据说,铁矿之中的资源,可供开采60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保障铁矿的开采,无数的科研人员以及工人,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彭德怀在考察的过程之中,遇到了几座科研人员的坟墓。
当时,彭德怀静静的站立在坟前,面色肃穆。在读完了墓碑上的人物生平事迹之后,彭德怀默默的走到旁边,采了一束野花,献在坟前,又脱下帽子,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彭德怀在西南的工作状态,真可用“鞠躬尽瘁”四个字来形容。
他成日里奔波在那些最忙碌、最危险的地方,经常亲自下矿山、探矿洞,更是时常为了体验生活,和工人们同吃同睡。
为了研究工程进度,彭德怀更是阅读了大量的科研书籍,把所有的流程都摸透了。
对一个68岁的老人而言,这样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彭德怀却从来没有喊过累。
他甚至恨不得把一天24小时都利用起来,他并不担心自己的身体,只担心国家的工程不能按时完成。

最初,彭德怀来到西南的时候,一些对他不了解的同志,还因为他过往的历史,对他颇有微词。
但彭德怀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一个个便对他心服口服了。
而那些身在基层的工作人员们,更是永远记住了彭德怀的身影。
彭德怀的好是毋庸置疑的,他几乎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这份光荣的工作之中。
爱兵如子的他来到西南,也依旧无私的关怀着每一个为国奉献的工作人员。

他在西南工作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极大的推动了当时西南的三线建设。
彭德怀的一生起起落落,风波不断,但是,历史总会给予一个人最公正的评价。
今时今日,人们仍在怀念他,赞颂他。
参考资料:
沈国凡《彭德怀在西南三线》
梅梓祥《彭德怀与铁道兵》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