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1944年,新四军将领三次请一位湖北和尚当兵,和尚当兵后立下奇功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志
时间:
2024-1-12 03:48:56
标题:
1944年,新四军将领三次请一位湖北和尚当兵,和尚当兵后立下奇功
1944年,新四军将领三次请一位湖北和尚当兵,和尚当兵后立下奇功
2024-01-11 21:23
发布于:天津市
1944年,在浦东川沙,有一座不大的庙宇,庙里的主持是一位湖北人,而且好善乐施,是一位好和尚。
1944年6月,一个满身污垢、穿着褴褛的乞丐来到了这里,请求寺庙主持能够收留他。
主持把他留了下来,晚上住在庙门口,白天帮庙里干杂活,管他一日三餐温饱。过了半个月左右,主持发现这个乞丐从来都不偷懒卖滑,为人十分憨厚老实。于是让他住到庙里,收他做了徒弟,赐名“张益仁”,法号“道友”。
就这样,很快张益仁就在寺庙里生活了4个多月,日子过得虽然清贫,但是乐在其中,至少不用忍冻挨饿了。
1944年的10月的某一天,张益仁因为念经不专心,被主持在经堂里罚跪,不给吃喝,跪在那里一直背经书。
就在这一天,活动在该地区的新四军经过,淞沪支队1支队6中队的副中队长张英,看到张益仁跪着,怪可怜的。
他就走过去,轻轻地问张益仁:“同志你好,你为什么跪在这里啊?你家里人呢?”
张益仁告诉他:“我从小就跟着妈妈乞讨为生,后来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被日军俘虏,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
张英听到以后,他也十分地难受,他劝道:“你不要当和尚了,和我们一起打鬼子吧!”
张英让他当兵的建议被张益仁拒绝了,他联想到自己被国民党抓壮丁、被日军俘虏,受到了很多非人的折磨,所以他不想继续当兵了。
当时的新四军队伍,都是由穷苦农民子弟组成的,他们都曾受到过地主豪绅、国民党和日寇的荼毒。
张英对憨厚老实的张益仁印象特别好,再加上他也是穷苦人家出生的孩子,而且比其他人更是苦大仇深。
张英虽然遭到了拒绝,但是他没有生气,因为他知道张益仁担心什么,主要是他并不清楚新四军的情况。
张英依然觉得张益仁特别适合当兵,因为既能报国恨家仇、也不用再寄人篱下受到惩罚。所以他暗下决定,一定要争取到张益仁入伍。
张英把张益仁的情况告诉了新四军淞沪支队党支部,党支部领导也觉得他是个好苗子。所以就同意了张英的建议,派他前后三次去庙里动员张益仁参军,但是这三次动员,都被张益仁拒绝了。
最后一次的时候,张英趁着主持去外面做法事的空档,他邀请张益仁去参观新四军驻地,张益仁同意了,因为他觉得眼前的这个同志,和国民党军的干部十分不一样。
来到新四军的驻地,村里的老百姓和战士们都十分好奇,大家都想不通张英怎么带了一个和尚回来了。
张英介绍道:“大家好啊,这是张益仁同志,他是我带回来参观我们新四军的。”
虽然所有人都很好奇,但是大家依然很友好,都围在张益仁四周,热情地鼓掌欢迎他的到来。
张益仁看着眼前的一幕,感觉自己好像来到了一个新世界,眼前是虽然没有穿军装,但一个个精神抖擞的战士们,他还听到在人群里,有和自己口音一样的湖北老乡。
这就是新四军吗?张益仁的内心冒出来一个疑问。
要知道,前两年被抓壮丁以后,他在国民党军的队伍里,因为为人十分憨厚老实,就常常被国民党老兵欺负,每一次都是敢怒不敢言。
但是眼前的新四军,官兵平等如兄弟、军民融洽似亲人,大家对当和尚的他没有一点歧视,还有人热心地给他倒茶,有老乡拉着他的手,问他是湖北哪里的。
张益仁的眼睛湿润了,他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想到自己沿街乞讨数十年,又曾被国民党、日寇折磨九死一生。除了妈妈,还从来没有人这样关心过自己。
张益仁拉住张英的手说道:“同志,我听你的,我要留下来,我也要当新四军!”
在参加军队期间,张益仁成为了特等功臣,多次受到毛主席、朱德和周恩来等人的接见。
张益仁到底立下了什么功劳?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成为了特等功臣?事情还要从头开始说起!
1916年12月30日,张益仁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县潮阳店的一户贫农家庭,原名叫做田先禄。
在他三岁那年,父亲早早地去世了,留下了他们孤儿寡母艰难度日,本来就已经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家中失去了顶梁柱,再加上地主豪绅的剥削和压迫,张益仁母子二人被迫离开家乡,开始了流浪乞讨的生活。
仅仅只有三岁的张益仁和母亲一起,从钟祥、京山走到襄阳,受尽了人间的苦难,这样的生活整整持续了十年。
张益仁13岁的时候,母亲带他到一户中农人家讨饭。在母亲苦苦的哀求下,主人同意让益仁留下来,给他们放牛打杂工,换取每个月1斗5升米的工钱。
母子在村头租了一件破屋,靠给村里人家做一些针线活维持生计,勉强度日。但是不管张益仁如何的努力,家中依然常常面临着无米下锅的困境。
所以说,年少时期的张益仁,陪伴他的只有母亲和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也一直在忍冻挨饿中成长,在地主豪绅的压迫下生存。
这样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是要比流浪乞讨强多了。母子俩正觉得生活有了一点盼头的时候,不料灾难降临了。
1938年,国民党借抗日之名到处抓壮丁。在当地有一个叫吴长江的地主,他看到张益仁老实厚道好欺负,他就派人去找张益仁,假意请他帮忙耕种田地,而且许诺给他二亩田地。
老实巴交的张益仁并不知道这是一个阴谋,他刚到吴长江家的农田,就被国民党的五个士兵抓走了,替代吴长江的儿子当兵。
被抓以后,张益仁被押解到了国民党湖北襄阳师管区,经历了长达半年的训练,他被分到了国民党44军378团3营7连,成为了一名二等兵。
当时,这支国民党军队的风气并不好,老兵更是常常欺负新兵,老实本分的张益仁敢怒不敢言。
1939年,国民党44军参与沙市宜昌大围战,在这场战斗中,张益仁被日军俘虏了,送到了当地的收容所。
在收容所里面,张益仁每天都能吃到一餐饭,而且都是一些腐烂变质的食物,跟猪食是一样的。
不仅身体上受到折磨,而且日军时常杀人,看着收容所每天都有人被杀,张益仁十分害怕,他内心无比的恐惧。
等待了很久,机会终于来了,一个上海商人,打算接收一批俘虏去上海做工,张益仁听说之后,他把事情告诉了一个老乡,老乡凭借机灵劲早早地就混到了两个号,一个是自己的,一个是张益仁的。
被送到上海以后,所有人都要先去体检,只有体检合格才能做工。但是张益仁因为营养不良,体检不合格,他被释放了。
他十分渴望能回到湖北老家,但是他身无分文,根本就回不去。张益仁只能在浦东川沙一带乞讨度日,然后就出现了前文的那一幕,他被一个寺庙收留,4个月后参加了新四军。
张益仁入伍不久,日军又在当地开始四处扫荡。组织上安排他担任浦东川沙地区的通信员。
虽然这些张益仁入伍后第一次参加战斗,但是因为他之前在国民党军队有过对敌经验,而且对于假扮乞丐十分在行,所以他比其他的通信员都沉稳的多。
在一次执行任务之际,张益仁看到几个落单的鬼子在荼毒老百姓,他内心想起在日军俘虏收容所遭到的种种折磨和屈辱,仇恨和怒火填满他胸膛。
张益仁当兵之初学习过射击,而且技术还比较好,当时他就决心要干掉这几个落单的鬼子。
他躲在附近的一个河沟里面,河沟四周长了一人多深的芦苇,十分利于隐藏。张益仁趴在芦苇层里,端着枪瞄准渐渐走近的鬼子。
“叭”
一声枪响,一个鬼子被打倒在地,剩下的鬼子端着枪,四处寻找张益仁的藏身之地。
“叭……叭……叭……叭……叭……”
张益仁连开五枪,弹无虚发,四个鬼子和一个伪军被他击毙,其他听到枪声的鬼子,全部往枪声传来的方向赶来,张益仁赶紧选择了撤退。
直到后来,张益仁才知道这几个落单的鬼子是“扫荡大队”的先遣队。但是由于其余鬼子被他的火力所吸引,最终成功掩护了大部队的顺利转移。
在后续的时间里,张益仁跟随部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还曾缴获过日军多支三八式步枪和国民党军的美械卡宾枪,受到了师部领导的多次鼓励和嘉奖。
年轻的张益仁在战火中淬炼,在战争中成长,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他也从一名新四军战士转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此时的张益仁,担任华东野战军1纵队3师7团1营机炮连班长。跟随部队辗转多地,参与了数次战役。从泰安到宿北、莱芜、孟良崮、鲁西南、豫东、济南、淮海一直打过长江,解放上海,屡建战功。
张益仁在孟良冈战役和淮海战役中,各荣立四等功一次,在解放上海战役中,又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响应国家的号召,时任连长的张益仁跟随大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赶赴朝鲜战场。
当时的气温零下30多度,连日的风雪交加,大部分经过连日的艰苦行军,终于跨过了鸭绿江,赶到了前沿阵地。
刚到阵地,部队还没有来得及休整,张益仁就接到了师部的命令,指示他带领1排战士们,配合2营4、5两个步兵连,在古土水1335高地,阻击驻扎在古土水的美军陆战1师北进,防止他们支援下碣隅里。
这场战斗进行的十分惨烈,当天早上8点多钟,古土水的美军乘坐四辆战车和好几十辆汽车,沿着公路向北进发。
在美军车队进入我军布下的伏击圈后,遭到了我军猛烈的火力扫射,美军仓皇失措,没有组织起来有限的抵抗,仓惶逃回古土水驻地。
一会儿之后,美军派遣了飞机对我军高地进行反复轰炸,退回去的美军组织了火力,也对我军阵地发起了冲锋。
战斗一触即发,张益仁指挥连队重机枪手对天上的飞机进行扫射,掩护步兵连战士们发起了反冲锋战斗,短短半天的时间,一共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
古土水的美军陆战1师恼羞成怒,他们的飞机不仅对我军阵地进行持续的轰炸,而且还投掷了几十枚汽油弹,整个阵地都被浓烟烈火所弥漫。
5连的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和敌人顽强战斗,直到最后,敌人发起冲锋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
其实这是因为狡猾的敌人,他们兵分两路了,另一路敌人乘着汽油弹烟雾弥漫,偷偷摸摸地向阵地后方摸去。
张益仁在感觉到敌人冲锋次数变少后,他一边指挥战斗,一边仔细地在观察战场的变化。
就在这时,他发现了这一股敌人,张益仁赶紧带领着重机炮排,他们利用汽油弹烟雾作掩护,截击快摸到阵地后方的美军,很快就将他们打下了山头。
这是张益仁参加朝鲜战争第一战,但正因为张益仁的细心和出色的战斗本能,最终识破了敌军的阴谋,保证了阻击阵地的安全。战斗结束以后,张益仁被师部批准荣立三等功一次。
在此期间,张益仁跟随部队又参加了第二次战役。直到长津湖战役结束后,大部队才开到了五老里一带休整,准备参加第三次战役。
在长津湖战役中,我军缴获了美军陆战1师很多反坦克火箭筒。
这些可是好东西啊,在之前的战斗中,战士们都是依靠手榴弹、炸药包来炸毁敌军汽车、装甲车、坦克的,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有了这些美国先进的反坦克火箭筒,只要熟练运用,能降低我军的巨大伤亡。
团部决定成立反坦克火箭连,任命张益仁担任火箭筒连连长。
其实这是因为美军坦克大多数都是重型坦克,钢板厚,履带坚固,依靠炸药包根本打不了。所以团里组建火箭筒连,是把如何对付美军重型坦克当作了重中之重。
当时这支连队一共有108名成员,其中59个人是东北籍新兵,其他49名是团部后勤部队的工作人员。他们没有使用这种武器的技能,没有实战经验。
在火箭筒连成立之初,就有人开玩笑说:“这也是108将,可惜不是水浒里面的108将,暂时还派不上什么大用场。”
张益仁偏偏不信这个邪,虽然身上的担子很重,但是他有信心带好这支队伍。
说干就干,张益仁和团部协助人员反复研究,最终制定出了一个科学的训练方案。
由于他在之前的战场上接触过美军火箭筒,了解火箭筒的射击原理,所以由他担任连队的教学任务。
与此同时,张益仁安排协助人员改善战士的生活,大家一起修理营房,公开账目。宣传杨根思的英勇事迹,鼓舞连队战士们的士气,树立他们打近战夜战和每战必胜的决心。
在张益仁的带领下,火箭筒连的战士们刻苦训练,多次利用驻地掩护,击毁击伤了路过驻地的美军坦克。
这些实战射击,为连队积累了丰富的对敌经验,提高了战士们的射击技能。张益仁还特地为此编了一段歌:“108将,个个都是男子汉……勤学苦练报家国,近战夜战都不怕,英勇顽强,前仆后继,以我为主,指哪打哪,为了祖国打列强。”
1951年夏天,美军24师驻扎在江口洞地区。在大军节节胜利的局势下,美军24师准备撤退。我军收到命令在撤退路上拦截歼灭他们。火箭筒连也正式参战,立下了赫赫奇功。
当天,在我军的火力封锁下,美军24师的坦克、装甲车和卡车乱成一团。但是步枪和机枪对这些铁疙瘩没有太大的杀伤力,只能白白浪费子弹。
张益仁和火箭筒连班长杨义才、炮手潘泽民扛起火箭筒,三个人迅速穿过了敌人的火力封锁,在距离敌军较近的地方,占领了一个有利阵地。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鏖战,在张益仁的指挥下,火箭筒连炸毁敌军20多辆坦克,为部队主力全歼敌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正是因为张益仁出色的指挥头脑,在后续的对敌中,他带领连队战士们又多次摧毁敌军坦克,而且还配合步兵对敌人的地堡形成了巨大的杀伤力。
最主要的是,火箭筒连让美军重型坦克不可一世、横冲直撞的“霸凌之气”不得不收敛了起来。
一战成名,火箭筒连被评为一等集体功连,全连涌现一等功臣2人,二等功臣2人,三等功臣5人,四等功臣15人,张益仁本人也荣立特等功。在军中是声名鹊起。张益仁更是被志愿军总部评为一级模范工作者。
这个荣誉有多高?在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仅仅有四名一级模范,张益仁就是这四个人之中的一个。
1957年6月,张益仁响应国家号召,从军队转业回到了地方。他没有接受组织上给他安排的工作,而是选择投入到了平凡的工作之中。
在此期间,张益仁从来没有和任何人提起过自己的战场经历,周围的人也都不知道,他就是那个曾经在朝鲜战场上,让美军闻风丧胆的反坦克英雄。
张益仁就像是古代的侠客一样,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就江湖救急、仗义出手,在大事成功以后,他却淡泊名利、隐姓埋名,默默地退居幕后,继续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这样的一个人,实乃真英雄也……
作者:
大志
时间:
2024-1-29 02:10:00
喜欢!精彩!点赞!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