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赵云最辉煌的一战,用一条妙计,救两员大将,且创一成语流传至今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漠
时间:
2024-2-7 01:53:00
标题:
赵云最辉煌的一战,用一条妙计,救两员大将,且创一成语流传至今
赵云最辉煌的一战,用一条妙计,救两员大将,且创一成语流传至今
2024-02-06 11:03
发布于:天津市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争霸,彼时涌现出了无数的悍将。他们虽然个个战功赫赫,威名远扬,但每个人都有自己最辉煌的一战,例如关羽最出彩的战绩,是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张飞出令人瞩目的一战,是虎啸当阳桥,以二十骑震慑五千虎豹骑;黄忠最傲人的战绩,是汉中争夺战,临阵斩杀曾虎步关右的夏侯渊;马超则曾在潼关之战中,引起曹操忌惮,让曹操大呼“马儿不死,吾无葬地”。在《三国志》中,与他们并列一传,在《四库全书》中,与他们并称为五虎将的赵云,自然也不例外。那么赵云最辉煌的一战,是哪场战争呢?
说到此处,估计很多人都想到了当阳长坂坡一战。毕竟他于乱军之中,七进七出,救出刘禅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然而“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仅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此事并不见载于正史。对于赵云在长坂坡一战的表现,《三国志》中仅提到:“云身抱弱子,即后一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由此可知,当时他最大的功劳,是保护甚至掩护,其骁勇并没有得到体现,根本谈不上威风。其实,赵云最辉煌的一战,并非在当阳长坂,而是在其他地方,那一场战争中,他用了一条妙计,救下了两位大将,还首创了一个成语。这到底是哪一场战争呢?
这一场战争,爆发于汉中争夺战中,在后世一直被称为汉水之战。公元219年,老将黄忠阵斩夏侯渊之后,并没有居功自傲,反而还想再立功勋,于是提出了截击曹军粮草的建议。赵云同意了此事,并将自己的兵马,也分派给了黄忠。可是,黄忠出发之后,并没有按时返回,赵云料到黄忠可能遭遇了埋伏,于是率几十骑人马前去接应。虽然赵云所率的人比较少,但是他的战绩却非常耀眼——他先是冲散敌军阵形,救出了黄忠,结果发现部将张著还在阵中,虽然此时曹军的阵型已经整合好了,他却没有犯怵,而是再次冲了进去,又救出了张著。
《三国志》注引《云别传》曰:“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偪,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卻。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也就是说,赵云在敌军数倍,甚至数十倍于自己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骁勇,救出了两员大将,不怪刘备称赞他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也不怪乎军中皆称他为虎威将军。不过,此战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
在赵云率众回营之后,曹操的大军也追了上来。当时赵云营中也无多少兵马,想要退敌希望不大。于是赵云急中生智,大开营门,并收了战旗战鼓,摆了一出“空营计”。曹军见到这幅场景之后,害怕有埋伏,没敢进攻,反而选择了撤退。这个时候,赵云却又主动出击,用弓弩等武器,追击敌人,吓得曹军四散奔逃,甚至自相蹂践,落入汉水而亡者,不计其数。他的这一妙计,在《三国演义》中,被嫁接到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头上,也丝毫不见违和感。
而他运用这一计,不但保住营寨,大破敌军,还首创了一个成语,即“偃旗息鼓”。因为《云别传》在提及此事时,记载道:“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这是该成语第一次出现,其原意是指不做出战准备,如今而经常用来表达,停止或放弃战斗。
分析到此处,我们不难得知,汉水之战中,赵云的骁勇和军事才能相当出彩,除此之外,他还首创一成语,如此看来,他此战的“战绩”,不可谓不辉煌,称这一战为他一生中的里程碑也不为过。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