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战国晚期赵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荀子》一书中,里面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人生哲理,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荀子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是没有尽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这句话出自《荀子·天论》,这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功在于不去做不能做到的事,真正的聪明不去考虑无法考虑的事。
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这句话出自《荀子·成相》,大概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不知警惕,就会重蹈覆辙,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我们犯错以后还坚持错误,不听别人的劝导,那么就会被坏人给钻空子。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这句话出自《荀子·荣辱》,大概的意思是说:“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不能抱怨别人,而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人不会怨天尤人。抱怨别人的人则穷途而不得志,而抱怨上天的人就会不思进取。
不自嗛其行者,言滥过。
这句话出自《荀子·大略》,这段话的含义是:无法认识到自己德行不足的人,大多是夸夸其谈,言过其实。
学者,固学为圣人也,非特学为无方之民也。
这句话出自《荀子·礼论》,这段话的含义是:学习自然要学习做圣人、君子、士,而不是学习做没有品德的人。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这句话出自《荀子·大略》,这段话的含义是:君子疼爱自己的儿女,不会表现在脸上,使唤他们而不漏脸色,用正确的道理去教导他们,而不是去强硬的让他们接受。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这段话的含意是:要想端心正念,提高道德修养,没有比“诚”字更重要的了。如果真能达到“诚”的要求,那就达到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了。
生死俱善,人道毕矣。
这段话的含意是: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生死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如果能把这两件事做好,那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就很完善了。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这段话的含意是:仁义礼善对于人就好像财物粮食,对于家庭一样重要。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这段话的含意是:善于学习的人能透辟地认识事物的道理;善于实践的人能把事物中的疑难探究清楚。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这段话出自《荀子·儒效》。隆:兴隆。不学习,缺乏正义感,只追求财富名利,这样的人是庸俗的。
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
这段话出自《荀子·不苟》,这段话的含意是:不隐藏自己的短处,对实际情况不加以掩饰,这样的人可以称作坦诚的了。
言必当理,事必当务。
这段话出自《荀子·儒效》,这段话的含意是:说话一定要有道理,做事一定要符合要求。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这段话出自《荀子·修身》,这段话的含意是:君子修养身心,没有比诚信更好的了。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这段话出自《荀子·大略》,这段话的含意是: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不经过艰难的考验,无法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
宗原应变,曲得其宜。
这段话出自《荀子·非十二子》。曲:弯弯曲曲、方方面面。尊奉根本的原则来应对各种变化,方方面面处理得都很恰当。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出自《荀子·劝学》。这段话的含意是:不登上高山,便不会知道天有多高。不身临深谷,就不会知道大地有多厚。这句话是指如果不身临其境,就不知道实际情况。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这段话出自《荀子·劝学》,这段话的含意是:骏马跳跃一次,不能够有十步远,劣马拉着车行走一天,也会走很远,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坚持不断的努力。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这段话出自先秦《荀子·荣辱》,这段话的含意是: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写到最后
《荀子》一书,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哲学、经济、伦理、教育、历史、文艺等方面,无不思虑精湛,独辟蹊径。其中有关“修身处世”为主题的名篇,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帮助今人完善人品操行,提升人生境界,为实现最高价值的人生,提供历史的参照物。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