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运动就能降血糖?实锤!降血糖有3项“最佳运动”,不是走路
[打印本页]
作者:
秋月
时间:
2024-2-28 06:20:17
标题:
运动就能降血糖?实锤!降血糖有3项“最佳运动”,不是走路
本帖最后由 秋月 于 2024-2-28 06:22 编辑
运动就能降血糖?实锤!降血糖有3项“最佳运动”,不是走路
2024-02-26 19:07
发布于:广东省
39岁的李先生创业多年,业务刚步入正轨,今年体检的时候却被查出了高血糖,原来是之前为了拉关系谈业务,少不得吃饭喝酒,一段时间下来血糖值就耍耍上去了。
看到体检结果后,李先生
下定决心开始控制血糖,
哪怕是应酬,也坚持不吸烟不喝酒,平时饮食更是严格控制,清淡为主。
除此之外,下班后,张先生也不忘每天在小公园跑上5圈,周末还会组织着大家爬爬山,打打羽毛球。
就这样坚持了大半年,再次复查的时候,血糖有明显的回落,医生都对李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还说如果继续坚持,血糖值有可能能回到正常值。
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达1.41亿人。对于糖友而言,运动真的能帮助降低血糖吗?
一、运动降糖“实锤”?有3项最佳运动
2023年6月,来自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的研究团队在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
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该研究跟踪了5.9万名平均年龄为61岁的个体长达近7年。
研究发现,
每天进行仅6分钟的中等至剧烈强度的运动就能显著减少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运动时间越长,降低的风险就越多。
具体来说,相较于每天几乎不进行运动的人群,每天进行5.3至25.9分钟的中等至剧烈强度运动可以降低37%的患糖尿病风险;
而每天进行68.4分钟以上的运动则将风险
降低74%。
多项研究证实了运动对降低血糖的有效性,但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有所不同。在一项由
山东师范大学
于2022年发表的研究中,对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进行了比较,
发现了三种效果最好的运动方式:
第3名:组合力量训练
组合力量训练结合了
自身负重练习
(如俯卧撑、深蹲、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和
器械训练
(使用固定器械进行抗阻运动),相对于单一的抗阻训练,效果更显著。
第2名:慢跑
慢跑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通过缓慢的速度跑步来加速心率和呼吸,
但不至于急促。初始阶段,糖友可以每次控制在10至15分钟内,逐渐增加至30分钟左右,每周保持3至5次的频率。
第1名:高强度间歇训练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
最有效的血糖控制方式是高强度间歇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包括短时间内全力、快速、爆发性的运动,交替进行高强度和低强度,例如冲刺跑步和慢跑的交替。但这种训练方式更适合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患者。
二、当体内血糖升高,双脚会发出4个信号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科曹瑛副主任医生
表示,由于脚是距离心脏最远的器官之一,其血液循环相对较不顺畅。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病变,进而引发血管狭窄等问题,特别是在足部等远离心脏的部位,
血液供应不足的症状往往
首先显现。
当双脚出现以下4种异常情况时,要警惕是血糖超标的信号:
1.双脚发麻,感觉迟钝
高血糖导致外周血管病变,血液循环障碍使足部血流受阻,末梢循环减弱,
导致双脚出现冰凉和麻木。
同时,高血糖也引发足部周围神经病变,导致麻木感加剧。
2.脚上伤口很难愈合
高血糖状态下,
伤口易感染且难以愈合,
可能演变为溃疡。这一现象多是由于血糖升高,下至循环变差,引起的糖尿病足所致。若不及时关注,伤口可能恶化为深层溃疡甚至坏疽。
3.足部颜色变化
高血糖引发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导致足部血流减少,血液循环不畅,又因为脚处在末梢循环,所以供血不足更容易有外在表现。
当脚趾发黑发紫时,
要警惕血糖升高的可能性。
4.足部皮肤出现异常
足部皮肤
干燥、粗糙、瘙痒、脱皮等
异常症状可能是糖尿病足的表现。要及时进行足部检查和血糖监测。
三、糖友合理运动,谨防对脚二次伤害
运动对于血糖的调节作用是胰岛素无法取代的。对于糖友而言,因为双脚更加“脆弱”,运动也更加需要讲究方法,不能盲目运动,下面4点需注意。
1.糖尿病足也要动
当出现足部溃烂时,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卧床休息,减少下床活动,因为足部的负重会拖延伤口愈合。但不是不运动,而是
在床上做些非负重运动,
如勾脚尖,空中踩单车等。
2.运动强度要合适
如果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
或同时存在其他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的疾病,如哮喘、贫血等,要和医生对接后再确定是否运动。
在进行运动时,
一般感觉周身微热、微汗即可,
不必过度追求大量运动,以免发生意外情况。最好保持适度的运动量,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3.从静到动不着急
糖友在进行运动时需要有个
逐步适应的过程。
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年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合适的运动量。
一些老年人喜欢在饭后散步,
但不要吃饱就动,
最好在餐后30分钟至1小时后再进行散步。运动的频率通常为每周3到5次,每次持续30到60分钟。
4.不适宜空腹运动
应当
避免空腹锻炼,
因为这容易导致低血糖,甚至引发低血糖昏迷。如果运动量较大,更要随时监测血糖水平,并备有糖果、饼干等含糖食物,应对低血糖。
除此之外,选择合适的运动鞋和棉质袜子也很关键。在运动前、中和后都要注意补充水分。运动结束后,务必仔细检查双脚,注意观察是否出现
红肿、青紫、水泡、血泡或感染等情况,
及时处理,以防止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
科学安全地进行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
图
文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