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台前幕后的黄梅人 [打印本页]

作者: zxcvb    时间: 2015-8-9 10:12:24     标题: 台前幕后的黄梅人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8-9 10:13 编辑

                                                                                 台前幕后的黄梅人                                                                                                       
                                                        
                                                                        
“黄梅戏是在‘怀宁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当春种秋收之时,农民们惯唱‘怀调山歌’来歌颂自己劳动的丰收。这种民间优美抒情的山歌小调,统称为‘怀宁调’。”这则传说是安庆人反感的,他们会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诉你上当了,然后用很柔的语调讲出另一个版本:“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从前每逢黄梅季节,常常洪水成灾,四乡农民为了祈求丰年,就在这个时候举办迎神赛会,会上出现各种歌舞演唱,在这种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戏曲形式,因与黄梅季节有关,故名曰‘黄梅调’。”在这种城市,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是外者完全无法领悟的,那就是黄梅戏植入安庆人血液中的那份情怀。


很小的时候,很是羡慕舅舅。舅舅是个黄梅戏演员,平时很少回家。那个时候,外婆的四合院还在,只要舅舅回家,外婆那个在平时还显得十分宽敞的四合院早早地就挤满了人,专等舅舅一番浓彩重妆之后,亮嗓登场。随着一句很地道的黄梅腔“来罗……!”拖得老长声音还未停歇,人已经到了众乡邻面前。由于是自家的舅舅,还几岁的我自然被外婆抱着最在最前面,还有表哥表姐也紧挨着外婆,在我们的身后是高高低低的小板凳上坐满了大大小小的乡邻戏迷。偌大的四合院内就是一个黄梅戏专场。

     是舅舅最疼爱的侄女就这么一点好,可以听舅舅的黄梅小调专场,听他讲述关于黄梅的一切:五十年代,安庆有两个剧场,一个叫胜利,一个叫民众。胜利,人们称为严凤英黄梅剧团;民众,人们则称为王少舫黄梅剧团。当时两个团在当时非常红火。一到晚上7点左右,两个剧场的霓虹灯都亮出了“满”字。一个大大的“满”字透过霓虹灯折射出那个年代人对黄梅戏的钟情和热爱。舅舅当时作为刚刚出道学艺的小学员被安排在胜利剧团,师从老艺术家陈丙炎老师。练功是件很吃苦的事,倒立、绑腿,挡腰,小快抢,三十二刀,一边浩腿,一边喊嗓子。现在年已七旬的舅舅回忆当年练功的经过还是唏嘘不已。当时,师傅教导说:要想台上漂亮,练功就要出汗。并没有多少文化的师傅简单的一句话却把勤奋与收获的因果关系说得很透彻。当时年幼的舅舅记下了师训,为了台上的光鲜,舅舅早起晚睡,一个人在台后苦练内功,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一个人的后台,很火,那是黄梅艺术家内心对黄梅戏热爱之火。

     “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是中国戏剧界第一家以个人命名的剧院,这是国家对黄梅戏戏种的保护和重视,也凸显了如今黄梅皇后,梅开二度的艺术家韩再芬多年在戏曲路上孜孜不倦,勇于探索,不断推陈出新,不懈追求的艺术态度。从最初《郑小姣》的华美亮相,到经典唱腔《女驸马》到如今更具时代特色的《徽州往事》,黄梅让更多的人见识了唱腔的淳朴流畅,明快抒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的质朴细致,真实活泼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黄梅,作为中国传统的戏曲,根本没有“去”和“留”的争论,它是民族瑰宝,是东方歌剧,是永恒的历史文化。一路走来,黄梅领军人物感慨万千:“我对黄梅戏的坚守并不是无意义的,黄梅戏未来充满无限希望。不仅是因为它自身独特的魅力,而且我并不是一个人在苦撑,我身边还有很多热爱黄梅戏的人一直跟我在一起,一直在努力,这就是黄梅戏的生命力!她,值得我们去坚持!”是啊,当一道大幕拉开,演员字正腔圆地开唱,缠绵悱恻的剧情让观众如醉如痴,台下掌声雷鸣。这无疑预示着又一场演出走向成功。当观众把鲜花和掌声送给舞台上不断谢幕的,光鲜的,一直在努力的演员。后台,那个与前台比起来,默默无闻的,狭窄的空间里,无数也一直在努力的场记、灯光、舞美、剧务、作曲、乐队等后台工作人员也长舒一口气,他们的付出终于有回报,聆听掌声,看见花海,他们始终报以一个满足的微笑。他们并不耀眼夺目,甘愿寂寞、安静坚守,用自己的方式去守护黄梅戏曲,享受这份美好。也正是这一群不为人知的幕后工作者执着地奉献,才会有黄梅戏的经久不衰,走出安庆,跨越省市、面向全国,与世界对唱。安庆再芬艺术团刚刚开机的影视剧《后台很火》就是以这样的一群人为载体用舞台剧,通过影视、网络来演绎后台的泪水,欢笑、争执、彷徨、酸苦,守望……“这是戏曲艺术与网络影视延伸性嫁接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媒体如此评价这部即将出炉的影视剧。它的推出,会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很火的后台,这“火”是即将出现的网络场面之火,也是一代又一代热爱黄梅戏的人对艺术不断追求的内心之火,更是黄梅戏曲传承和延伸之火。

     宜城,黄梅戏的发源地,始终活跃着黄梅的种子。“丢了一粒籽,发了一颗芽…….“在这温润的南方小城,无数黄梅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浸润、发芽、抽枝、长大……在江边,在公园,在社区,黄梅飘香,歌声满城。黄梅小调来源于生活,情趣浓厚,唱腔圆润、大气,去喧嚣,少浮华,如同七月的荷,虽满池却宁静,始终保持自己的韵律。无数的戏迷和票友为了同一个爱好和信念,自发成立戏迷协会,定期举办票友大赛。每一场演出,描眉画眼、贴花戴冠,无一不是认真,俨然是一部大戏出演的全部行头。在冬日的暖阳,一出出黄梅戏陪伴了戏迷一下午,歌声温暖了整个宜城的光阴;在炎热的夏日,票友们找一处相对阴凉的树下或在华灯初上的街头,拉开了唱腔,唱得知了都停止了叫唤,美滋滋地享受着视听饕餮大餐。老一辈艺术家不甘艺术年龄的终止,著名黄梅戏艺术家,老艺人程兆林每天总会按时来到戏迷中间指导他们排演,一招一式,一腔一调,很仔细地身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迷王翔,男扮女装将反串的角色演得丝丝入扣,在民间名声鹊起。连续六届的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让来自来海内外的朋友对安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也让安庆这座城贴上了热情、和谐、包容、创新等标签,越来越多的游子和商客把投资的重心移到宜城,就连外国的朋友也迷上了黄梅小调,跟着戏迷后面一招一式学得很有板有眼。如果说即将举办的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是一个大舞台,那么整个安庆全部的黄梅戏戏迷就是用他们的汗水、智慧、执着和创新搭建了一个活跃的后台,届时,一个集全市全民之力举办的节日盛宴、文化盛宴、群众盛宴将拉开大幕,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舞台上惊艳亮相!

   每一个徐徐拉开的大幕,必定会有一个很火的后台。因此,后台很火!

   图文作者\  安庆塔影 陶红



图为:国家二级演员查寅在演出前中。


图为:优秀青年演员余平在做演出前准备工作




图为:优秀青年演员余平演绎《荆钗记》中选段“投江”


图为:再芬剧院青年导演何培在演出前查看舞台布置。


图为:国家一级演员马自俊在演出前化妆中。


舞台监督黄小平老师与身兼演奏员和灯光师的陈亮在工作间隙吃盒饭的时候交待。


图为:再芬剧院青年团演员


图为:再芬剧院舞台工作人员张梓鑫


舞美设计朱文政,导演何培在聆听舞台监督黄小平老师的建议。


图为:优秀青年演员钱立芳


图为:优秀青年演员张敏


韩院长安慰刚刚失去母亲的演奏员杨冰。


图为: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总经理沈华在剧场工作中。


图为:国家一级演员余淑华


图为:优秀青年演员王泽熙



图为:国家二级演员查寅在演出前中


图为:优秀青年演员王泽熙演绎《珍珠塔》中选段“跌雪”


图为:再芬黄梅乐队


图为:李俊、韩再芬、丁飞、夏文芳、黎炜


图为:再芬黄梅乐队


图为:再芬黄梅乐队


图为:再芬黄梅乐队


图为:再芬黄梅乐队







图为:《春江月》演出现场幕后


图为:《春江月》演出现场幕后


图四十五:再芬剧院演员宁宝龙

图为:再芬剧院服装间


图为:优秀青年演员余平


图为:国家一级演员余淑华、优秀青年演员余平、化妆师韦伊


图为:再芬剧院演员宁宝龙




图为:《春江月》演出现场



图为:再芬剧院黎炜演出现场工作中



图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在合肥大剧院演出前指导工作。


图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在合肥大剧院工作中。


图为:《徽州往事》在合肥大剧院演出中的幕后



图为:《徽州往事》在合肥大剧院演出中


图为:《徽州往事》在合肥大剧院演出中


图为:《徽州往事》在合肥大剧院演出中



图为:再芬剧院演员雍丽娟、李俊,在合肥大剧院演出前工作中。


图为:再芬剧院演员许峰


图为:再芬剧院音响师马恒斐


图为:再芬剧院演员王泽熙


图为::再芬剧院演员王懿佳演出中


图为:国家二级演员丁飞


图为:国家二级演员查寅表演中。



图为:合肥大剧院《徽州往事》演出现场



图为:国家一级演员余淑华出演《女驸马》幕后化妆中。


图为:国家二级演员张银旺


图为:国家一级演员刘国平




图为:《女驸马》演出后台合唱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