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古诗词100首必备,附诗词解释与赏析(一),学无止境!务必收藏
01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唐·柳宗元《溪居》
柳宗元,字子厚,诞生于公元773年,逝世于819年,籍贯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市西部),是中唐时期的一位卓越文学家和思想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诗歌创作丰富,现存诗作约一百六十余首,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风格。此外,他还著有传世之作《柳河东集》,这部文集不仅是他个人才情的集中展现,更是中唐文学宝库中的璀璨瑰宝。柳宗元被贬之地永州,曾是楚国旧地,也是伟大诗人屈原遭贬之处,因此,当他在诗中吟唱“长歌楚天碧”时,不仅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寓含了对历史先贤的深深共鸣,以及对自己命运多舛、理想难酬的深切感慨。诗人通过言外之意,赋予作品丰富的意蕴,使得读者在品味其文字之余,更能感受到那股深藏不露却又强烈激荡的情感波澜,令人回味无穷。
02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唐·柳宗元《渔翁》
渔翁在那宁静的夜晚,选择了一处西山峻峭的山岩作为他的临时栖息地。月色洒满大地,星光点点,他独自倚靠在岩石上,任凭晚风轻拂,享受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静谧和恬淡。待到东方破晓,晨曦微露之际,他起身来到湘水之畔,汲取那一湾澄清如镜的江水,其清冽甘甜犹如天地间最纯净的琼浆。苏东坡对此诗更是赞誉有加,他曾感慨道:“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细细品味此诗,便能领略其中蕴含的奇特趣味。”这句话不仅高度评价了该诗的艺术成就,也揭示了诗人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03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唐·杜牧《旅宿》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出身于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名门望族,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与古文家,尤其擅长创作长篇五言古诗和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旅途思乡的作品,生动地传达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寂寞心境以及对故乡深切的眷恋之情。首联开门见山,通过“凝”字精准刻画出诗人沉重且持久的愁绪。颔联以细腻笔触构建了一幅画面:深夜寒意袭人,诗人形影相吊,唯有微弱灯火相伴,突闻离群孤雁悲鸣,尽显孤独凄凉,令人动容。颈联巧妙地借助梦境表达旅途中无尽的思绪,虽看似不合逻辑,却将哀怨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尾联则借描绘家乡如画的景色,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意味悠长,引人深思。
04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杜牧《遣怀》
在江湖的浩渺烟波中,我如同一叶孤舟,每日沉浸在酒香四溢的世界里,借着醉意消磨时光。那美人的纤细腰肢,犹如柳枝轻摆,在歌舞升平的繁华背后,更显出一种飘忽不定的轻盈与哀愁。我在扬州度过的十年岁月,恍如一场宏大而虚幻的梦境,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追逐与失落,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化为乌有。《全唐诗话》记载了一段佳话,吴武陵读到杜牧的此篇诗歌后,深感其才情横溢,遂以杜牧的另一力作《阿房宫赋》向当时的权臣崔郾极力推荐。这一举动,使得杜牧得以脱颖而出,登科及第,步入仕途。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尽管诗人曾流连于扬州的风月场中,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终究没有被埋没,得到了应有的赏识与认可。
05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唐·李商隐《风雨》
李商隐(约813年至约858年),字义山,别号玉溪生、樊南生,是唐代晚期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因诗风相近而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文学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首诗大概创作于诗人晚年流离失所之际,借自然界中的风雨象征人间世事的艰难坎坷,充满了哀怨凄凉的情绪,生动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深深苦闷和愤慨之情。许多诗歌都抒发了类似的怀才不遇之感,但本诗的独特之处在于首尾两联巧妙运用马周、郭震等历史人物的典故,他们得以施展才华的经历与诗人自己郁郁不得志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既揭示了诗人的不甘现状,也寄托了他对初唐开明政治环境的向往与羡慕。
06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唐·温庭筠《送人东游》
温庭筠(约公元812年至866年),本名温岐,字号飞卿,系太原祁县东南人士,乃唐代著名诗人,并在“花间词派”中居首屈一指的地位,与韦庄并驾齐驱,世人称誉二者为“温韦”。其主要作品收录于《温飞卿集》以及《金奁集》等著作中。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别具一格的送别场景,虽逢秋日却不沉溺于悲秋之情,虽是送别却并不渲染过分的伤感。全诗意境苍凉而深远,气势雄浑且壮美,情感表达真挚且深沉。起句高亢,点明秋季送别的背景,却并无丝毫萧瑟之意。颔联细腻地勾勒出送别的具体地点和辽阔环境。颈联借鉴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象,寄寓了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盼,以及对其未来境遇的深深关切。尾联则通过设想未来的重逢画面,淋漓尽致地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眷恋与依依惜别之情,这一动人结语流传至今,为离别的情感世界平添了几许浓墨重彩的诗意。
07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唐·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马戴(799年—869年),字虞臣,原籍唐定州曲阳(今属江苏省东海县),是晚唐时期一位享有盛誉的杰出诗人。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创作于大中初年,当时诗人因坦诚直言而被贬至江南,在洞庭湖畔触景生情,借凭吊屈原之名,抒发自己深藏内心的抑郁和忧伤。近代学者俞陛云在其著作《诗境浅说》中对此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赞誉其风格清雅微妙、情感表达婉转含蓄,且诗词语言凝练有力,情感真挚动人。
08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唐·皇甫冉《春思》
皇甫冉(717—770年),字茂政,祖籍润州丹阳(今镇江市),是唐代享有盛誉的诗人之一。全诗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赋予了作品积极的社会价值内涵。整首诗作格调高昂,构思新颖巧妙,展现出深厚的艺术魅力。
09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唐·李益《江南曲》
李益(746—829年),字君虞,出身于今甘肃省武威市的陕西姑臧。作为中唐时期一位以描绘边疆军旅生活著称的诗人,其作品收录于《李君虞诗集》。钟惺在其著作《唐诗归》中对此诗评价道:“尽管想法奇特近乎荒唐,但诗人通过此巧妙构思,却将商妇的怨情描绘得格外真切动人。”
10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汉族出身,是北宋时期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军事家,被世人尊称为“范文正公”。整首诗以质朴自然的语言,生动逼真的形象描绘,以及意味深长、内涵丰富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