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丧事中的“祭”和“奠”,到底有啥区别?搞错可不是简单的闹笑话
[打印本页]
作者:
白乙
时间:
2024-4-13 05:11:43
标题:
丧事中的“祭”和“奠”,到底有啥区别?搞错可不是简单的闹笑话
丧事中的“祭”和“奠”,到底有啥区别?搞错可不是简单的闹笑话
2024-04-11 12:02
发布于:天津市
每逢清明、中元等日子,中国人总是会在路口摆上酒菜,烧起纸钱,这就是从千百年前留下来的“祭奠”仪式了。
这种仪式不仅标志着中国是一个“在祀与戎”的礼仪国度,同时也是一种在世的亲人对已经去世之人的哀思和寄托。
不过你可知道,咱们口头中经常使用的“祭奠”一词,实际上可是两种不同的意思,如果生活在古代,这两个字眼甚至不可以同时出现。
虽然到了现代,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若是把这两个字弄混,那可会让人啼笑皆非。
那么二者之间到底要如何才能分辨清楚呢?
提到“奠”字,咱们最先想到的场合就是葬礼。
许多传统的葬礼上都有贴白对联、贴“奠”字的习俗。
但是“祭”字却很少出现在这样的场合,那么二者到底具体应该运用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这就要追溯到祭奠二字的诞生时期,目前中国文字从什么年代正式诞生,已经无从可考。
不过目前大家公认的最早出现的汉字,就是殷商时期流行的“甲骨文”。
甲骨文在当时又称“契文”,并不经常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反而是贵族的专属。
殷商贵族崇尚鬼神祭祀,无论是战争还是朝政都要用占卜,所以甲骨文就成为了当时的人们与上天神灵沟通的桥梁。
而“祭”和“奠”也由此应运而生,与祭奠一同诞生的就是相应的礼节仪式。
最初的祭字类似于一张图画,从这小小的一个文字可以体会出古人祭祀神明的盛况。
祭字的下半部分是一个类似于桌子的构造,上半部分则是盛放在桌子上的肉食,旁边则描绘了一双人类的手,预示着这块肉是有举行仪式的人供奉而上。
而从中我们也可以推断出,这个举行祭礼之人的内心一定包含着对先祖神祇的崇敬与期盼之情。
而供奉这块肉食,也大有“愉神”的意味,希望天上的神明得到好处之后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也或者是天庭的祖先可以愉快地享用子孙后代的供养。
而“奠”字也十分古老,与“祭”字同样出现于殷商遗址中的甲骨文中。
原始的“奠”字下方是一个类似祭坛,祭坛的上方是一个倒过来的锥形物体,专家猜测这就是盛酒的容器。
而古代的奠礼也与祭礼不同,多用于对已经去世之人的哀思和祭祀,总的来说,祭礼是正面的、积极的,而奠礼却是消极的、悲观的,是一种情绪的正反面,是同宗同源的两个极端。
虽然有祭祀之礼和祭奠之礼大体类似,但是从细节上进行辨析,还是会发现很大的区别。
首先是祭祀与祭奠的性质不同,祭祀之礼往往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祭祀的对象有天地、人、鬼等。
并且“祭祀”字一词也可以进行拆分,古人认为天为乾,地为坤,天地组成了人类生活的世界,所以对天地的祭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庄重、严肃的仪式。
对天祭祀之礼称之为“祭礼”,而对地祭祀之礼称之为“祀礼”。
除此之外,对天地的祭祀还可以分成对山川、河流、风雨等分支,都有特定的场合和礼仪相对应。
除了对天地的祭祀,神鬼也是祭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像道家的昊天上帝、东王公、西王母,到佛教的佛祖、菩萨,都有相关的祭祀仪式。
而且这些位于顶端的神明也不许普通人随意祭祀,只有天子才可以祭祀这些地位崇高的神。
普通人则只能在特定的日子祭祀灶王爷、妈祖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神灵,以保佑自家年年有余、安康喜乐。
最后就是对于人的祭祀,人是祭礼和奠礼都会供奉的对象,祭礼主要祭祀那些已经故去许久,并且被神化了的先祖。
比如“炎帝”和“黄帝”,还有圣人“孔子”等,一些庞大家族的老祖宗也可以成为该家族的祭礼对象,但是总的来说,享受祭祀的对象是受到重重限制的。
而祭祀这项活动更多的是一种体现人们信仰的方式,这种礼仪也为后世儒家思想所接受,成为了文明与否的一个象征。
而奠礼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是对人类进行供奉,而不论是王公将相还是平头百姓都可以举行奠礼,一般是应用于对方刚刚去世的葬礼之上,有时候也与祭礼搭配使用。
一般在显赫之人的葬礼上,往往在葬礼开始之初会先举行祭礼,希望他可以早登极乐、化身神明。
而奠礼一般在葬礼的最后,用于收尾工作,是在世之人对已经故去之人的缅怀和寄托。
祭礼上的人往往不苟言笑,不可轻易言语嬉闹;而奠礼上人则通常也以哭泣来表达对逝者的悲痛。
从众人对祭礼和奠礼的归类,又可以看出二者的不同。
祭礼往往会在特定的节日或者吉祥的日子里进行,祭礼也被认为是一种吉礼。
而奠礼却被归纳于凶礼,举行该礼的日子通常也是就近选择,或者是在清明节、中元节这种被认为鬼神出没、阴阳混乱的节日中进行。
并且身体孱弱或者病人也不可轻易到场,因为奠礼的阴气厚重,虚弱之人很可能会沾染上不好的东西,或者是被不祥之物纠缠。
综上所述,比起英语等语言中对祭祀统称为“sacrifice”,中国文化真的是十分深奥。
这也是5000年的历史所给我们带来的底蕴,是老祖先们自茹毛饮血,到峨冠博带的文明化的象征。
历史不是书籍上一段单薄的文字,也不是影视剧中二次创作的图像,它们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产物。
从这种庄重的祭祀之仪,到平时使用的每一个汉字、食用的每一口饭食,都包含着祖先从遥远的年代一路走来历经的风霜与艰险。
是从无数次失败与坎坷中逐渐探索出来的一条崎岖的路,也保存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骨血中的那份坚贞不屈。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